为何中国竞技麻将代表队会不敌欧洲?

麻将,在中国家喻户晓、老少皆宜,同时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相隔十里到百里之间的,麻将的打法基本也千差万别,但它却成为了日常人们消遣娱乐几乎最常规方式。上面所说的是地域麻将,可一旦车同轨书同文之后,涉及到竞技麻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一旦把麻将归为棋牌类竞技运动后,几乎在中国是一个被遗忘的项目。它没有地域麻将那么喜闻乐见和深入人心;而当人们听到在所谓的国际赛场上中国队惨败而归的时候,那声“国粹岂容他人践踏”的疾呼又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因为竞技麻将在当下难登大雅之堂,最大的阻力在于官方的不鼓励或者说不置可否(让你办比赛就能办,说不让办你也没辙),因为人们还是习惯性地将麻将和赌博联系在一起,哪怕它被冠以竞技麻将的名号,也只能地处江湖之远。

东风不与麻将便

中国有多少人在打竞技麻将?谈及这个问题,两人显得有些尴尬,但随后也表现得非常坦然,俞玉奎说:“即便算上水平参差不齐的大爷大妈(甚至可以说大爷大妈是主力军),在中国大概可能也就只有1万人左右的群众基础,而且几乎不存在职业竞技麻将选手的存在,因为实在是无法维持生计。”

一年下来国内的竞技麻将比赛数目在近年来的峰值也就十几场,而每场比赛冠军的平均奖金大概只有2000元左右(而你和朋友玩地域麻将,如果数额比较大,有时一晚上的输赢也可以达到千元级别),而且每项比赛的报名费大概就接近1000元左右(完全覆盖比赛期间的食宿成本),在找不到赞助商的情况下多数还不包含往返路费(不过如果找到赞助商,也会存在费用全包的可能性,但比赛奖金一般都不高),这样竞技麻将选手几乎无法从比赛奖金中获利,而主办发靠收报名费一项就几乎可以维持成本甚至盈利,可见竞技麻将比赛的商业价值低得有多么令人发指。

一般来说一场竞技麻将比赛的周期大概是3天,上班族则需要请一天假去参赛,如果有哪个赛事主办方想和当地政绩和旅游结合的话,比赛周期会延长到4-5天,一边打麻将一边组织游山玩水,这当然饱受高龄选手的欢迎,但目前竞技麻将的高水平选手(多以学生和上班族为主的年轻人)基本无法参赛。涂少博就表示自己最近几年由于工作的缘故已经很少打国际的比赛了,基本只参加方庄的联赛,而俞玉奎更是刚刚从线上麻将(网络对局)转到线下赛事。

民间高手在城南

说到麻将水平问题,人们总愿意拿中国大妈说事,原则上目前竞技麻将的群众基础中确实大爷大妈居多,以国内水平较高的北京南城方庄联赛为例,虽然年龄50岁以上的大爷大妈级别选手在80%以上,但目前联赛积分前十的选手基本都是50岁以下,大爷大妈自然爱玩,但喜欢打和打得多并不等于水平高。大妈们的特点就是都有着坚实的地域麻将烙印,她们对竞技麻将的规则理解和策略选择上都会存在一些偏差。

比如上文中提到的排名前四的选手对局时,大妈更多关注的是这一局牌的得失,而不会在计算小分的基础上安排策略。另外在基本功上,在做牌牌型的构建以及进攻和防守上,她们大多经验主义至上,容易忽略概率因素,而水平更高的竞技麻将选手则在牌型上保留更多的可能性,进攻和防守也更为严密。当然也不排除高水平大妈的存在,比如圈内著名的焦灵花,年过六旬,但竞技麻将水平高超,拿过不少国内外比赛的冠军。

西游参赛实不易

麻将欧锦赛、麻将世锦赛,这是一些听上去就充满违和感的赛事名字。在圈内人看来,并不能保证每次比赛都能将世界各地的竞技麻将高手汇聚一堂,说到2014年的麻将欧锦赛,实际上也有人找到涂少博去参赛,但考虑到接近2万元的往返路费以及比赛赛程长度,涂少博只能无奈谢绝邀请。所以当时中国代表队仅获37名的消息其实在圈内人看来并不意外。

“这符合当时参赛选手的水平预期,因为那次比赛,参赛的的确大爷大妈居多,并且水平一般,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成本和经济能力,并带着出国游山玩水顺便打打麻将的心态去参赛,但大多数学生和上班族则无法做到这一点。”与那次比赛遗憾失之交臂的涂少博表示。这也是很多国际麻将比赛的现状:如果找不到可靠的赞助商,选手就要自己承担路费,如果比赛不在国内这笔钱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再加上赛程延长导致请假等因素,都会让年轻的上班族或者学生党望而却步。

当然我们也不必太过妄自菲薄或杞人忧天:去年由国际麻将联盟(Mahjong International League)主办、联众公司协办的,以打造全球最高规格的专业麻将竞技赛事为己任的世界麻将运动会在海南三亚开赛,中国包揽个人和团体冠军。个人赛中,来自中国的年轻牌手唐波斩获冠军,另外两名来自中国的选手赵坚、李良分获亚军、季军。来自俄罗斯的美女牌手Anna Shpilman是外国牌手中成绩最好的,排名第11位。在团队赛中,中国B队、瑞士队、港澳联队、中国A队挺进四强。最终,中国B队(选手赵坚、周勇、周昌盛、卢华通)摘得得冠军,将金牌揽入怀中。所谓国粹,自然有人捍卫,我们的水平目前依然稳居世界前列。

与中国大妈走完全相反路线的应该是当下的欧洲竞技麻将选手。目前竞技麻将的整体水平,中国和日本最强,而欧洲近年来提高的最快。由于欧洲人没有地域麻将的基础,他们最开始接触的就是竞技麻将,对于规则的理解更为透彻,在欧洲竞技麻将的规则是全英文的,但除了“吃”他们用“chow”外,一些麻将的核心术语“碰、胡”基本是音译,所以第一次听到老外说这些词的时候或多或少还是有些穿越。

来日战到北风北

另外如果英语不好并不影响选手参加国际麻将比赛,因为打比赛本身并不需要说英文,“基本不用说话,用手指一指,国外的选手就能明白你的意思。”涂少博表示这大概就是麻将圈“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境界吧。涂少博和俞玉奎最近打得国际比赛都不算多,但回想起来两人依然能想起一些趣事,比如欧洲人特别喜欢给同桌的选手送礼物,他俩收到过同桌的老外送的当地小工艺品,还有朋友收到过一个麻将手串,做得也还算精致,可见欧洲人对麻将的喜爱也是真心实意。

但从竞技水平而言,欧洲人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虽然他们会把麻将当成竞技类棋牌运动,规则和竞赛更为规范,也有自己的麻将俱乐部,经常切磋交流,不会出现类似中国大妈那种因对规则理解不透彻而产生的策略失误,但由于整体水平不高,缺乏高质量的比赛对局,而跨国的麻将交流比赛又不多,所以他们对于触碰麻将顶尖水平的天花板目前尚有一段距离,但的确是不容忽视的潜力股。

相对于围棋这样历史悠久的棋牌项目,麻将的发展时间并不算长,人类的水平也远没有围棋手那么出神入化,而与其他棋牌类不同的是,麻将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运气,这既让高手间的对决充满无数可能,也让人机大战变得镜花水月。不知道还需要多久,竞技麻将才能成为一项主流的棋牌运动项目,有更多人参与,有其独特的赛事品牌价值,有真正的职业竞技麻将选手的诞生,能够真正以一项体育运动的方式迎来举世瞩目的聚焦。但在这一切来临之前,它依然是一个夹缝中求生存的小众项目,但小众也不见得完全是坏事,偏居一隅,自得其乐,静静地等待桃花源式的浪漫带来豁然开朗的那一天吧。

  • 发表于 2016-05-25 00:00
  • 阅读 ( 665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