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主义背后有什么样的心理学与神经科学?

6月12日凌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一家夜总会发生枪击案,至少50人丧生、53人受伤,为美国三十多年来最严重的枪击事件。ISIS组织宣称对此次事件负责。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这起枪击案为“恐怖和仇恨行径”。

恐怖和仇恨从来不等同于力量。事实上,在一次次不断升级的袭击背后,恐怖分子心中的恐惧更甚于无辜大众。恐怖,已如癌细胞一般侵蚀了他们的灵魂。

恐惧本是人类求生的本能。然而,当恐惧成为一种常态,牢牢占据一个人的头脑与心灵时,将会刺激身体分泌出有害激素,侵蚀健康,严重影响思维与判断力。

恐怖分子所依赖的就是这种效应。他们的目的就是让普通人无时无刻不惧怕他们,以证明自己的重要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往往无所不用其极。

“恐惧是促成恐怖主义活动最主要的心理武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雅各布斯医药与生物医学学院司法精神病学主任丹尼尔·安东尼奥斯说。“这种恐惧,或者说对可能发生的恐怖活动的预期,会对我们的身心造成严重影响。”

恐怖的升级

ISIS的恐怖活动一直持续升级,每一次行动都较之前更甚。操着英国口音的“圣战士约翰”将美国记者詹姆斯·弗利斩首,其行径之野蛮凶残令人发指。而紧随其后的是同时斩首两人,后来更升级为一次斩首20人以上乃至大规模淹死及活活烧死受害人。

这些暴行并不是少数疯狂者的专利。ISIS正在训练众多少年儿童成为新的刽子手。专家们指出,这些手段都是ISIS精心策划的。

“妇女和儿童不该成为杀手。”纽约艾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精神病学及行为科学临床教授埃里克·贺兰德说道。“越是与大众预期不符、越是野蛮的行为,越能显示出恐怖主义的影响力,越能令人们投向恐怖主义的怀抱。他们的终极目标就是让人们束手就缚。”

恐怖主义专家约翰·霍根对此表示赞同。“这是心理战,”他说道。“纯粹的心理战。他们想要的不仅是让我们畏缩和惶惶不可终日。他们想永久性占据我们的意识,让我们觉得他们什么都干得出来。”

“多重袭击尤其能强化心理恐惧。”贺兰德说。“如果你看过布鲁塞尔机场的爆炸视频就会发现,第一起爆炸后,人们出于恐惧纷纷尖叫呼号。而第二颗炸弹爆炸后,现场只剩一片死寂。人们已经完全吓呆了,心理彻底崩溃。”

恐惧与大脑

人类对危险的反应根深蒂固。从古至今,这种下意识的反应机制一直在确保人类的安全。当我们听到尖叫,我们的自动神经系统便会发射信号给杏仁体——大脑的恐惧中心,随后皮质醇和肾上腺素飙升,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冷汗直冒。我们已经做好了逃跑或战斗的准备。转瞬之间,更多的信息从不同渠道进入大脑,我们此时必须做出抉择:危险真的迫在眉睫吗?接下来的选择和行动过后,危机消除,我们的身体重新平静下来。

然而,如果我们总是处于戒备状态,就会落入压力的魔爪。恐惧征服理智,我们将无法头脑清晰地思考。

“我们会陷入一种胶着状态。”贺兰德解释道。“奥巴马总统说恐怖袭击的伤亡率小于交通事故的伤亡率,可这对安抚人心及驱除恐惧于事无补。”

在恐惧的刺激下,大脑中的其他部分——例如额叶—纹状体丘脑回路和前扣带皮层也会被激活,引发强迫性思维或长久的警戒心。

“我们会对周遭环境高度警戒,看什么都不对劲。或者表现出强迫症症状,发展出一套习惯和仪式来避免不吉利的事发生。类似表现包括一遍遍看电视新闻来获得更多信息,不放过任何媒体上的消息,风声鹤唳,生怕横遭不测。”

安东尼奥斯也赞成这种观点。“恐惧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情感体验,会引起情绪、性格、动机及人格的扭曲。”他说道。“假以时日,长久的恐惧体验演变成心理压力,最终或发展为精神障碍。”

有时这种病变也会表现在躯体上表现出来。2014年,科学家对1700名健康的以色列成年人展开研究,试图观察恐怖主义威胁对他们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脑内化学物质的催化下,恐惧感最强烈的人的平均心率比普通人足足快了10-20下。

从头再来

所幸的是,有研究表明,在经历过最初的震惊、悲痛甚至抑郁后,绝大多数人都会对恐怖主义活动产生抵抗力。

“从心理及大脑的角度上看,这是十分有趣的现象。”曾出版过《恐怖主义心理学》的霍根说道。“我们能够很快恢复正常。即使是ISIS这样强大的恐怖组织也很难让观者长久处于恐惧焦虑的状态。”

专家称,在群体间寻求支持和联系有助于加速疗愈。例如,去年11月的巴黎暴恐袭击的第二天,无数人通过全球社交媒体平台表示了声援,这对袭击后的心理重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非常重要,”霍根说道。“然而同样重要的还有让自己尽快回归日常生活。”

安东尼奥斯补充说,个体对恐怖袭击的反应是恐惧还是愤怒对其行为也有决定性影响。“愤怒的人常表现出更大程度的乐观与反抗;而恐惧使人更悲观消极,倾向于通过和解来消弭冲突。”

谁才是更恐惧的一方?

出人意料的是,专家称,巴黎和布鲁塞尔发生的恐怖袭击正是脱胎于恐惧——恐怖分子的恐惧。

“恐怖分子总是怕被人忽视和遗忘,”霍根说。“因此,ISIS总是极度努力想要吸引世人的眼球。”霍根称,有可能加入恐怖组织的人会上网搜寻相关信息,因此恐怖组织需要时常高调“出镜”,表现自己的强大和权威。

霍根以基地组织为例解释说:“在过去的两年间,基地组织从最大的恐怖帮派变成了明日黄花。谁能想到,这个当年一手酿成911事件的组织在如今20来岁的穆斯林愤青眼中已然‘过气’,让位给了风头正劲的ISIS。”


来源:CNN 作者:Sandee LaMotte 编译:未来论坛 商白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为 “未来论坛”微信账号(ID:futureforum)
未来论坛官网:www.futureforum.org.cn

  • 发表于 2016-06-14 00:00
  • 阅读 ( 73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