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辣椒越来越受到国人喜爱?


知名主持人孟非在南京开的“重庆小面”馆深受人们的喜爱,每天都排队而吃。据报道,江苏省南京市万达广场(建邺店)“孟非的小面”面馆自2014年11月28日开业以来,生意一直火爆。最低价28元一碗的重庆小面,硬是让南京人百吃不厌。究其原因,名人效应固然不假,恐怕更令吃货贪恋的还是小面里特有的麻辣味。小面所需的红油辣子,据说是产自川渝地区的长辣椒。



“孟非的小面”凭借辣味出名,如果说这比较牵强的话,那么川菜越来越受到国人青睐的主要原因,就是其让人欲罢不能的辣味。据2010 年的清华大学媒介调查统计,川菜以51.2%的投票率位居“受欢迎榜”之首,而在各种口味中,喜欢“辣”的人最多,占40.5%。

吃货们喜欢的辣味主要源自辣椒。尽管这种植物传入中国才400多年,但它足以撼动国人的舌尖。那么,辣椒究竟是怎么来的?又是什么原因使其变辣呢?不同种类的辣椒为什么辣味不同?为什么会受到国人喜欢呢?……且从辣椒的“前世今生”谈起。



辣椒的“前世今生”

辣椒是在明朝末年从美洲传入中国的,当时称其为“番椒”。“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明朝作家高濂于公元1591年在《遵生八笺》中如此记载。儒雅的东方人将这种可以结红绿二色果实的草本植物当成盆景;接着发现“番椒”让人身体发热,便当成一种药物,并记入《药性考》、《草花谱》等医书中。清朝初年,辣椒从广东、广西等地传到四川后,贪图口欲的蜀人把“番椒”当作炒菜的作料,并称这种从海外传进来的植物为“海椒”。很快,“海椒”在长江上游、西南地区传播开来,还有了一个学名——辣椒。



科学家们经过推测,辣椒的果实之所以辣,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长得矮小的辣椒植株枝杆没有玫瑰一样的刺,也没有仙人球一样的果实。为了不让自己被吃掉,就进化出了让小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忍受不了的辣味。86版电视剧《西游记》第一集有一幕让人忍俊不禁:拜师前的孙猴子穿上人的衣服,口里沾一点辣椒,难受得东蹦西跳,四处找水喝。



最初,辣椒的外形、辣味都差不多,后来由于地理、气候的变化,生出许多样式不同、辣度不同的变种。按植物学定义,辣椒大致分为五类:

樱桃椒是辣椒的新品种,果实为圆形或椭圆形,极似樱桃。此椒非常辣,是制作辣椒酱、辣椒油等调味品的最佳原料。

长辣椒的果实一般呈下垂状,从形态上看多为长角形,端尖,像牛角、羊角等。长辣椒是食用型辣椒中的主要品种之一,可制作辣椒油、腌辣椒等。

甜柿椒的果实一般都很大,从形态上看多为方形且有纵沟,极似柿子。这种辣椒皮厚,不辣,是川菜中用来炒瘦肉的最佳拌菜。

圆锥椒的果实多呈下垂状,从形态上看多为长角形。此椒品种中的“黑弹头”已经成为受人喜爱的观赏植物。

簇生椒的果实是呈簇生状且向上直立,细长,目前主要作为观赏盆景。此椒的辣味甚强,油分含量高。



“吃嘛嘛香”的辣椒

奇形怪状的辣椒之所以辣,是因为果皮纤维中的一种叫作“辣椒素”的化学物质。纯净的辣椒素为片状无色结晶,易溶于乙醇,乙醚等化学物质。由此可见,并不是红辣椒就辣,而青辣椒就不辣,辣与不辣,取决于辣椒中辣椒素含量的多寡。


辣椒素的化学分子式

作为五味(甜、酸、苦、辣、咸)中的一种,辣椒素所产生的辣味与其它四味刺激人体的方式不同。当辣椒素刺激口腔黏膜或三叉神经,得到信号的大脑迅速分析,得出热觉与痛觉的混合感,再传入神经元末梢和包膜上特殊的分子受体介导。由此可见,辣不是味觉,而是与被火烧灼伤时的疼痛感属于同一类别。



完全可以说,辣椒的内服和外用可谓如出一辙:内服刺激的是消化器官,外用刺激的是皮肤。

很显然,在辣椒素的刺激下,我们的神经不断报警,心跳和血液循环都瞬间加速,在口腔中大量分泌唾液。当我们把不同的食物和米饭塞入口中时,与其说是缓解辣味,不如说是在“救援”神经。而这种“救援”是一种进食的快感。这便是吃辣椒让我们“吃嘛嘛香,胃口大开”的真正原因。


有趣的是,辣椒素还可用于工业中,充当“网络保护神”的角色。铺在太平洋海水下面的越洋光缆,最外层塑料护套就加有辣椒素。这种人工提炼合成的物质,辣度堪称全世界第一:鱼们怕辣,不敢来撕咬,远远就避开;藻类、贝类和软体动物们为求自保,也不敢依附。

辣味强弱有量化

有的辣椒一咬就觉得辣,有的是咽下去才觉得辣,有的吃后满嘴都觉得辣,有的闻起来辣,吃起来更辣……那么,如何区别这些辣椒的辣味的强弱程度呢?


韦伯·史高维尔是美国科学家,他于1912年制定了评判辣椒辣味强弱的标准辣度。史高维尔将辣椒磨碎后,用水稀释,把正常的舌头察觉不到的辣味订为标准辣度。后续加多少万滴清水可将冲淡至无味,就是多少指数。为纪念史高维尔的贡献,后世科学家将他的英文名字的简称——shu作为辣度标准指数。传到东方后,国人把标示辣味强弱的量化值称为辣度。两者的换算公式为:辣度=shu÷150。

按国际规定,100000 shu为1级。普通的辣度级别分为1~10级,类别分为微辣、中辣、高辣和极辣。当市民进入正规超市选购辣椒或辣椒加工制品时,在外包装上可以获知其相应的辣度标识。比如,“极辣”等级的辣椒一般用来制作调味品(如红油辣子、辣椒酱等),一般人不能直接食用。



2007年2月,吉尼斯评选世界上最辣的辣椒为魔鬼椒,魔鬼椒又叫作断魂椒,产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镇。国际权威机构检测显示,每单位魔鬼椒中含有上百万shu标准辣度,达到了辣度的最高级别。换句话说,就是把辣椒汁水稀释上百万倍,才能彻底中和辣味。


魔鬼椒

国人爱辣自有因

辣椒本来是从广东传到内地的,可是,崇尚清淡口味的广东人视辣味为恐怖分子,而四川、两湖、江西、云贵等省的人们吃辣椒,重口味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尤其是四川、重庆、湖南、贵州等地人,可谓“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徐心余《蜀游闻见录》)。“辣不辣,家乡人”,吃辣成为鉴别四川或重庆人的一个重要标准。湖南人嗜辣成性,可以白口吃干辣椒面、干辣椒、油炸辣椒,民间有“糠菜半年粮,海椒当衣裳”之称。湘籍伟人毛泽东,桌上往往放一碗或一盅辣子,吃辣椒俨然成了一种习惯。贵州人也喜欢吃辣,遵义羊肉粉、肠旺面等都用辣椒作为原料,而全球闻名的“老干妈”辣椒酱的创始人陶碧华就是贵州人。



对于这个问题,曾有吃货在网络论坛组织过讨论。从科学上讲,这与各地的气候相关。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教授蓝勇根据《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图》得出结论:包括川、渝、湘在内的西南、中南地区的常年阳光量少于110千卡,潮湿阴暗;当地人为加热皮肤,便以重口味食用辣椒,或用辣椒炒菜。按照他的推论,我们发现,越是山区中的人,辣的口味就越重,因为山中云雾多,海拔高,更加阴冷。难怪,旧社会的渔民们冬天下深水,要么喝酒,要么吃生辣椒。



这一局面直到2000年前后才被打破。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流通的加快,人员流动的加剧,辣味在中国大肆扩张,一时之间,全国各地都出现以辣味为主的川菜馆。不经意间,辣味成为国人的第一口味。与之同时,以辣椒为主要佐料的宫爆鸡丁、水煮肉片、水煮鱼、毛血旺等菜品成为川菜馆的必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辣椒的去湿驱寒作用,二是辣椒的独特辣味。时至今日,我们发现,就是在以清淡为主的沙县小吃店里,餐桌上也会摆上一瓶辣椒酱,或者油辣子。



值得一提的是,川、渝、湘这三地人爱吃辣椒,性格也显得热情而火辣,尤其是年轻女子。这三地的女孩都敢爱敢恨,对内操持家务,对外挣钱工作,比男人还厉害。因此,人们给她们取了个特殊的名字,叫“辣妹子”。


  • 发表于 2016-06-15 00:00
  • 阅读 ( 829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