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三岁见老”这回事吗?

俗话说,“三岁见老”,其实并非毫无依据的,从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来看,儿童在三岁左右的时候便开始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习惯一旦养成,要改是很难很难的。都说养大一个孩子不容易,培养好一个孩子更不容易,究竟,小朋友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一段奇妙之旅呢?

婴儿期(0~1岁)

●心理特点:信任VS不信任

小宝宝来到陌生的人世,需要依靠其它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此阶段的小宝宝能得到家人的喂养、抚摸,TA会感受到愉快、满足,对外界的信任感便能建立起来;如果此时,小宝宝得不到悉心照顾,TA感觉到的是痛苦、不安全及没有人爱TA,就会产生不信任感。


●TA喜欢怎么玩:

小宝宝自己的身体往往就是他们玩的对象,这不!玩手脚、翻身、爬行和学步等身体动作可以给TA们带来极大的乐趣,发出的各种声音也使他们兴奋不已,TA们喜欢用眼、口、手来探索陌生事物,对一些颜色鲜艳、能发出声响的玩具比较感兴趣。

幼儿期(1~3岁)

●心理特点:自主VS羞怯或怀疑

幼儿已开始探索外部世界,能明确独立与依赖的差别,喜欢用“不”来表现自己独立自主的需要。此阶段,如果父母用温和、适当的方式约束并鼓励幼儿,TA便会潜移默化地学会适应社会的规则,按社会能接受的方式处理事情;如果父母为幼儿做一件事情,不让TA参与其中,并经常嘲笑、否定或排斥TA,久而久之,幼儿会有羞愧、疑虑的心理,觉得自己没能力干任何事情,越来越消极。



●TA喜欢怎么玩:

幼儿喜欢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耍,但并没有组织性,就是喜欢热闹。玩伴之间会咿咿呀呀有语言的沟通和交换玩具。但更多时间TA们是自己玩耍,喜欢看书、搭积木、奔跑等。

学龄前期(3~6岁)

●心理特点:主动VS内疚或罪恶感

  此阶段的小朋友开始主动探索,有目的性地想改变环境,懂得去评价他人。父母应鼓励和引导小朋友的好奇心及探索,这样TA们会更加主动地订计划、订目标,并且努力完成;如果大人总是批评小朋友天真的想法,这不允许干、那儿不允许去,会使TA们内疚、消极、过度限制自己的活动。

●TA喜欢怎么玩:

许多小朋友一起玩耍,彼此能够分享点子并互相影响,游戏团没有严谨的组织、孩子王,每个小朋友想怎么玩都随心所欲。这时的小朋友想像力极为丰富,模仿能力强,喜欢画画、搭积木、剪贴和做模型的技术也明显提高。

学龄期(6~12岁)

●心理特点:勤奋VS自卑

孩子成长的决定性阶段就在此。TA们懂得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遵守规则,希望比其它人棒,强烈地希望把事情漂亮地完成。如果父母多加鼓励,孩子会变得勤奋;反之,孩子则自卑。

●TA喜欢怎么玩:

此时孩子喜欢竞赛性游戏,希望游戏有规则,彼此遵守,并进行角色分工,以完成某个目共同标,如做出某个东西、参加比赛或完成表演等。游戏的竞争性和合作性越来越强,并出现孩子王的领导角色。此期孩子希望能和同伴一起玩个够。



青春期(12~18岁)

●心理特点:角色认同VS角色混淆

青少年开始关注、探究及思考自己,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TA们渐渐开始有责任心,会努力证明自己是个有用的人。如果成功了,则目标越发明确,从朋友处获得自我认同感;如果失败了,会角色混淆,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能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TA喜欢怎么玩:

女孩喜欢参加社交活动,喜欢看爱情小说、电影及电视节目,并经常和自己的小闺蜜分享心事;男孩则喜欢有竞争的运动,最好能带来胜利感,对机械和电器装置十分感兴趣。青少年不再那么依赖父母,更愿意和朋友在一起。

孩子的成长,是家长可以把握的,陪孩子长大,并不是你低头看着手机坐在TA旁边,放下手机,陪孩子真正交流、玩耍吧。

【参考文献】

《儿科护理学》,主编:崔焱,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


本文系就医160原创文章,作者:婧媖,转载须注明作者和来源,并标明原文网址,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发表于 2016-06-01 00:00
  • 阅读 ( 802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