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小龙虾的正确姿势——附赠龙虾夜钓不完全指南

又到了一年一度光膀子嘬龙虾的季节,这个时候,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每当夜幕降临,人群便开始蠢蠢欲动,这是在辽阔的华夏土地上一场自发的红色狂欢。从花臂金链大哥到幼儿园小正太都聚集在全国各地犄角旮旯的夜市大排挡,一起挥汗如雨,挑灯夜战,气氛一片欢乐祥和,欣欣向荣。

与我们隔海相望的美帝人民其实才是嘬龙虾的鼻祖,图为路易斯安那小龙虾节,每年这个时候,至少要吃掉30000磅小龙虾,相当于三分之二个波音747


伴随着这股赤色的热潮,钓龙虾作为一项充分体现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健身娱乐活动,开始自然而然地风靡起来。凉凉夏夜,一竿,一筒,一网,三五成群,沿着小河沟、池塘、湖、护城河一路“扫荡”,每人一晚上收获一两斤小龙虾,第二天和着辣椒大蒜下锅爆一爆,想想也是有点小激动呢。说到这里,一定有宝宝要问了,这种野外的小龙虾究竟能不能吃?除了食品安全问题,这样大量的人为捕捉,会不会破坏它们的野外种群,对环境产生不好的影响呢?

创作这篇文章,就是为了给各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提供一些背景知识,以期共同进步,共创美好未来。

小龙虾究竟是个什么虾?

小龙虾是近年来我国常见的淡水类甲壳动物,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也叫红螯虾或淡水小龙虾。和其它螯虾一样,小龙虾也有螃蟹般的螯足,但它们的螯足上有着更为突出的棘突,头胸甲上的棘突也特别明显,所以在气势上胜过很多螃蟹。追溯其老家,其实在墨西哥北部到美国的佛罗里达区域,因其肉质鲜美,被广大吃货追捧,后来被广泛引入到美洲其它地方,以及欧洲和亚洲,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它们很快得以在世界各地扎根。

全身暗红色,钳子(螯足)上有红色棘突(作者拍摄)


小龙虾们喜欢平缓的溪流和静水生境、沼泽、沟渠、泥沼和池塘等地方,尤其是富有植被、落叶等环境。它们白天躲在洞穴里,黄昏出来觅食,晚上就开始各种嗨皮了——这也是为什么钓龙虾运动要在晚上进行。

当水温在21-27℃时最适宜其生长,一旦温度低于12℃它们就不怎么长个了——这也是为什么吃龙虾活动多在夏季进行。

小龙虾好可爱啊,我去菜场买两斤放生让它们自由可以吗?

不,可,以,啊!

作为典型的底栖和杂食食性动物,小龙虾以昆虫、幼虫、碎屑等为食,喜食动物源性物质,同时也会取食各种水草与藻类。对于当地鱼类、甲壳类、蝌蚪和水生植物等而言,小龙虾其实并不十分受欢迎。它们对鱼苗发花和1龄鱼种培育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并危害人工繁育的幼蚌,又因其取食植物根系而直接对作物(尤其是水稻等水生、半水生作物)和天然植被产生灾害性破坏。

由于克氏原螯虾食性很杂,抗病性也很强,还可能携带螯虾瘟疫真菌(Aphanomyces astaci),该真菌是IUCN 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曾使得欧洲的本土北欧螯虾(Astacusastacus)从常见种变成了易危种。

克氏原螯虾对于水质的要求并不高,在一般的水体中可以活的很好,每年至少繁殖3-4次,一次约产卵500-2000粒,3-5个月就能重达1两;在一定咸度、低氧气、极端温度和污染的水体中也能活下去。胃口好,身体倍儿棒,生长速度也很快,再加上强大的繁殖力,克氏原螯虾很快成为了全球范围知名的外来入侵种,对一些敏感生境有很大破坏作用,此外,它们还喜欢在堤坝上筑穴,引发灌溉用水的流失,对田地造成破坏。

小龙虾捕食农业友好动物(黑斑侧泽蛙蝌蚪),被抓了现行(作者拍摄于成都市东湖公园)


总之,凡是有小龙虾的水域,其中的生物多样性都会显著降低,农业和渔业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施主,千万不要放生啊!

而吃货们,现在是体现你们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保家卫国的时候了!

究竟是谁把小龙虾带到中国的?一开始就是为了吃吗?

在1927年,日本人从美国夏威夷少量引进了克氏原螯虾,目的只是作为牛蛙的饲料,随后该虾很快“攻占”了日本。大约在1929年,小龙虾又经日本流入到了中国的南京。这也是“小龙虾是日本人二战时期为了消灭尸体引进中国”的谣言源头,实属无稽之谈。别的不说,拿小龙虾消灭尸体,也太费时费力了吧?

为啥小龙虾这么受欢迎?

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都吃小龙虾。从2009年开始,全世界小龙虾养殖产量就在50万吨以上。产量最大的是美国,其次是我大吃货国——中国。中国在2003年的产量就超过了5万吨,到2005年增加到8万吨,产值超过3.03亿美元。从中国出口的小龙虾主要以熟食为主,什么虾尾、虾仁、虾酱、整只虾、辣粉虾等,主要销往欧洲、北美、日韩和东南亚等市场。

为什么小龙虾能受到食客们的欢迎——因为它们的肉质紧实,尾巴上寸把长的肉,在食客的眼里,其鲜美程度无可比拟。小龙虾体内蛋白质含量很高,占总体重的16%-20%左右,脂肪含量还不到0.2%,且肉质易消化,此外,虾肉富含镁、锌、碘、硒等多种重要微量元素。小龙虾壳富含虾青素,经过深加工后,提取的壳聚糖、虾青素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广泛运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化工等工业领域。

麻辣小龙虾(作者拍摄)


野生的小龙虾能吃吗,吃多了会重金属中毒身亡吗?

“小龙虾生活在污染的水体中,吃垃圾,富含重金属,对人体危害极大”……这些都是真的吗?小龙虾确实能够适应各种污染环境,但这并不代表它们就喜欢待在很脏的地方。其实小龙虾之所以能够“扛”下来,要得益于它良好的排毒减毒机制。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小龙虾能把重金属聚集转移到外壳,然后通过不断蜕皮把毒素转移出体内。这种耗费能量的过程,使得小龙虾不怎么长肉,较难储备能量去繁殖。其实它们最喜欢干净水体和新鲜食物,这样才会个头大,繁殖多。市面上的小龙虾,就基本是大个且肉厚的。并且国内小龙虾出口量很大,能够通过国外的食品检验关。所以,不用担心重金属。很多关于小龙虾的谣言也被很多有责任心的科研人员辟谣多次了。所以,你就不用担心这些了,该吃吃!不吃怎么能体现广大吃货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忍饥挨饿积累起来的爱国情操?

如何科学地食用小龙虾?

作为资深吃货,怎么能不了解内部构造呢?话不多说,请看图。

图片来自http://imgarcade.com/1/crawfish-internal-anatomy,经作者加加工



我们吃的部分主要是腹部,也就我们常说的尾部。此外,大的螯足里面也有肉。整个螯虾里就算有重金属(含量并不一定超标),它也集中在我们不会吃的虾鳃、内脏和虾壳中,肌肉中的含量几乎为零。吃的时候只要注意:熟透、去头、去鳃、去虾线。虾线就是肠。逮住尾巴中间的尾节,顺着虾体一扯,就能轻松去除虾线。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徒手剥壳——如果没有吮指头那一步,还能叫吃小龙虾吗?

去掉头胸甲的小龙虾(作者拍摄)


下面附上真人体验后总结的野外捕捉指南:

1.选个湖或者塘(南方大部分公园湖里应该都有这货)

2.准备一个网兜,一根一米长的竿(绑上绳子,绳子拴上动物内脏);

3.黄昏时开钓;

4.找池塘边小洞或者乱石堆、乱草堆,甩杆把内脏放过去勾引它出来,等它用钳子夹住内脏的时候,轻轻把它们拖到合适的地方,然后用网兜起来就是;

5.有时候能用手就不用竿,用竿一定要有网;

6.心平气和,被狡猾的虾耍了也不要骂娘;

7.善打持久战,充分利用小龙虾贪吃的特点,消耗敌方体力;

8.注意安全,小心落水;

9.实在抓不到可以去菜市场买两斤;

10.拿火锅底料炒,味道不错。网上也有很多攻略。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蜥游记团队 蔡波 朱弼成 文冠男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2016-06-08 00:00
  • 阅读 ( 666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