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史记》中的七大真实刺客

刺客在中国历史上绵延不绝,为武侠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原型和创作素材。《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为《刺客列传》开了中国古代正史上为侠客立传的一代先河。于是,我们从这些故事中,知道刺客是指那些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冒险犯难,甚至牺牲生命,凭借自身武技去刺杀仇敌的武林中人。其实,刺客并不一定等于是武侠,但是武侠当中成为刺客而且名垂千古的却不少。中国原始之侠应该是先秦时代的刺客。他们之所以称得上一个“侠”字,主要是因为他们有一种“义不畏死,舍生取义”的共同信念,而“士为知已者死”这种信念成为后世侠义精神的核心元素。而后世武侠所奉行的侠义传统和一切道义原则,都是在这个信念基层上形成的。

▲《刺客信条》中的中国刺客

当道,刺客通常都身手不凡。秦末张良能够在甲士如林的情况下,只身冲至帝辇行刺秦始皇,在“误中副车”后,竟能全身远遁身而去。可见武功是何等之高。盖世武功的背后,是惊人的勇气和谋略。生死须臾间,刺客绝没有贪生怕死之辈,而是随时准备着被五马分尸、乱箭射死、凌迟斩首。他们在出发前,就已经以此为人生的归宿、人生的极致了。

▲古代刺客最常用的刺杀工具是各种匕首

刺客其实也有人品高下之别,而且悬殊几如天壤。司马迁曾在《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田光、高渐离七个历史真实人物。

田光为了不泄露刺杀秦王的机密,居然自杀身死,以求为诸候国尽忠效力。他和高渐离一样,都没有武功,但他的勇气,却和侠士们不相上下。还有一个叫秦舞阳的古代著名武士,他也会武功,却不是真正的侠士。他陪荆轲一同上朝见到秦王后,却吓得面色如土。可见司马迁这个人物时,是很有分寸的。写出了“侠”与“武”的两种境界。

这些人或为春秋时的刺客,或为战国时的游侠,有的武艺高强,有的技艺平平,有的则文武兼备。这些人才的大量集中,使得散居各地的武士有了集结的场所。具有强大的社会感召力和道德影响力。刺客这一特殊的武侠人物。

▲影视作品中高渐离刺杀秦王未遂,终被秦王卫士斩杀

吴国专诸是拼死一搏的死士刺客。伍子胥因父兄皆被楚平王所杀,为报仇从楚国逃到了吴国。他知道专诸是一位有本领的侠客,就把他推荐给了吴王的儿子公子光。吴王诸樊有三个儿子,他死后没有传位给儿子,而让其兄弟余祭执政,余祭死后,传位其弟夷昧,夷昧死后,本当由季札继位,但他却不愿为王逃走了。于是,吴国便季札的儿子僚为吴王。公子光对此大为不满,一心想将王位夺回来。于是,他就暗地里招养豪士,伺机篡位。这时,专诸来到了他身边。公子光对专诸十分看重,他对专诸说:“光的身体就是你的身体。”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腹中,刺死了吴王僚,结果自己也被吴王僚的卫士剁为肉酱。而公子光终于在专诸的死命一搏之下,夺取了王位,这就是吴王阖闾。专诸死后,公子光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搭上身家性命行刺,这就是因为公子光对他的九年恩养。虽可称为豪侠壮举,但这也正是司马迁所说的:“行为不轨于正义”。

▲专诸扮成厨师拔出鱼腹内鱼肠剑成功刺杀吴王僚

人们常说“春秋无义战”。而专诸只关心行为的成败,却不问礼义是非。真可谓“无意识之侠”也。

晋国的豫让曾在范氏与中行氏手下做事,均没被人家重用,转而投在智伯门下,得到了宠信。智伯在与赵襄子征战中兵败被杀。赵襄子还分了智伯的封地。豫让却一心想为主人报仇。为了不被赵襄子认出来,他改名换姓,涂漆毁坏自己的容貌,吞炭使声音变哑,搞得自己面目全非。甚至连他的老婆也认不出他了。豫让费尽心机,几次谋刺赵襄子均未成功。在行刺过程中,豫让认识到赵襄子是个贤人。他被赵襄子捉住后,对赵襄子说:“我听说明主不埋没别人的美名,而忠臣自有为名节而死的义务。我只想得到你的衣服,砍它几下,以了我为智伯对我的知遇之恩报仇的心愿,我也就死而无恨了。”赵襄子很赞赏他的义气,便让侍从拿来自己衣服递给豫让。豫让拔剑三次跃起砍击,遂拔剑自刎而死。豫让死后,赵国的有志之士听到这个消息,无不为之感慨流涕。

▲《英雄》中的刺客无名练成十步一杀绝技,以社稷苍生为由放过秦王,要求秦王一统中国,结束经年战争和历史恩怨。

聂政可算最为成熟的刺客。聂政是魏国轵邑深井里人。少年时就在老家杀过人。为了躲避仇人,带着母亲与姐姐逃到了齐国,以屠宰为生。当时,严仲子与韩国宰相侠累有仇,便多次登门寻访,请他行刺侠累。严仲子知道聂政是个孝子,几次送礼都为聂政拒绝,便以黄金百镒为聂母祝寿。聂政因为老母还在世,是不敢以身相许为朋友捐躯的,暂时拒绝了他。待母亲去世后,聂政伏剑独行,前往韩国都城。聂政闯入大堂,一剑刺杀了侠累,侍卫武士把聂政围了起来,聂政见不能走开,便用匕首剥掉自己的面皮,剜出眼睛,剖腹挑出肠肚而死。宰相侠累被杀,轰动了整个韩国。

战国后期,秦并六国之势已成大局。而对强大的秦国,六国中的许多有识之士,上至诸候卿相,下至闾巷布衣,都激于义愤,奋起抗秦。将相士大夫中有廉颇、蔺相如、屈原等,布衣中有鲁仲连、候赢、朱亥等,而以匹夫之侠奋起抗暴秦最为悲壮的,要算是荆轲刺秦这一幕了。

▲图穷匕见——荆轲刺秦

荆轲是卫国人,少年喜读书和击剑,自命为剑客。曾以剑术游说于卫元君,大概剑术没被人家看重吧,总之没得到重用,于是游荡燕、赵之间,却也受尽了屈辱。后来到榆次与当地豪侠盖聂谈论剑道、练气,一试高下。人家对他不屑一顾,甚至对他怒目而视,使他自知内力、定力均不如人,以自己血勇之盛不能抵挡盖聂杀气的。于是匆忙逃走,而第二次受挫是在邯郸,鲁句践与之搏戏。鲁句践以精妙出奇的招式,令荆轲大开眼界,二人虽未正式交手,但鲁句践举手投足的那种逼人的无形力量,使荆轲感受到强大压力,为争执搏局上的通道,鲁句践发火大骂荆轲,而荆轲又夹着尾巴逃向燕国。

▲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荆轲刺秦王故事

后来秦军逼近燕国,燕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燕太子丹在全国重金招兵买马招聘勇士前去刺杀秦王赢政,试图挽救燕国。田光向燕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燕太子丹尊敬为上宾,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荆轲对此十分感动,慨然允诺,拼死以报知遇之恩。在这极为悲壮的一幕中,田光以自刎来激励荆轲,樊于期也主动献上自己的头颅。临行前,太子丹等人着素衣白帽,在易水河边与荆轲告别。高渐离为他击筑,好友夏扶拔剑自刎为他送行,荆轲高唱着低沉苍凉的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刺客聂隐娘》中聂隐娘的刺杀暗器

于是带着秦舞阳头也不回地上路了,其后直入秦宫,假意献图,图穷匕见,终因剑术不精,行刺不果,命丧丹墀。当然,荆轲为酬知已慷慨赴死的精神,却激励着后世无数豪杰志士争相效仿。其慷慨豪迈的英雄气慨,倾倒多少后世英雄,而其壮士未酬又令多少侠士为之扼腕叹惜。总之,荆轲已成为一切崇尚侠义精神的人们心中的精神偶像,而没人去计较荆轲的失败之举了。


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黄药师。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对刀剑感兴趣可加龙泉铸剑师沈师傅的私人微信:LQLSSFB,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LBQYJS

  • 发表于 2016-06-07 00:00
  • 阅读 ( 104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