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和本体论有时是并行不悖的,因为研究认识论的人假设对象存在,而本体论就是对存在对象的研究,而且研究本体论的人也可能研究知识,这是认识论的主要焦点,但与认识论者不同的是,哲学家们也把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试图确定某...
认识论和本体论有时是并行不悖的,因为研究认识论的人假设对象存在,而本体论就是对存在对象的研究,而且研究本体论的人也可能研究知识,这是认识论的主要焦点,但与认识论者不同的是,哲学家们也把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试图确定某些事物,比如知识的位置。
![]()
女人拿着一本《认识论》,研究认识论的人关注的是知识的方方面面。这包括知识是什么,人类是如何获得和使用它的,以及是否有可能完全了解某事物。在这样做时,他们通常必须假设物体存在,以便研究人们是如何了解和了解它们的。因为本体论是研究物体是否存在和如何存在的,认识论者在开始对知识进行争论之前,必须假定本体论的某些发现是真实的,本体论者在研究知识本质的同时,也可以研究知识的本质,但他们的侧重点不同;在本体论研究中,如果知识是一个对象,那么它必须独立于人的头脑而存在,而如果它只是一个观念,那么它只能主观地存在于某人的头脑中。如果这是真的,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两个人如何对某些事情有相同的认识——例如,两个人如何知道太阳从东方升起。尽管焦点不同,本体论者在建构论据时仍然使用认识论中的一些概念,共同的应用一个认识论和本体论都被使用的哲学争论就是知识是否客观存在,或者是否需要有一个拥有知识的头脑例如,如果一个人想到一只猫的某个特征,那么哲学家就会想知道这个特征的知识是否存在于他的头脑中,或者它是否存在于他身体之外的某个地方。这也被用来研究一个人如何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失去知识。例如,一个人可以知道一天是几点,但是如果他忘了在第二天把时钟换成夏时制时间,那么他就会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失去这些知识,因为即使他真的弄错了,他仍然会认为自己知道时间。既然哲学家把知识定义为永远是真的,他们不会说人是错的或是有错误的知识,而是说他失去了知识。此外,这两个领域在研究"谋杀是错误的"这样的伦理概念是否存在于一个人的头脑中或社会中起作用。如果一个概念只存在于一个人的头脑中,然后,它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些道德概念在社会中是如何广泛存在的,并且似乎是直观的。如果这个概念存在于社会中,那么哲学家就会试图找出它是如何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一个社会中,而不是一个实际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