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拍卖是一个非零和序贯游戏的名称,旨在说明玩家在理性选择的基础上做出非理性决策的现象。当拍卖人提出在拍卖会上卖出1美元(USD)时,游戏开始有两个规定:每次出价必须高于前一个出价,第二高的出价者也必须支付自己的出价...
美元拍卖是一个非零和序贯游戏的名称,旨在说明玩家在理性选择的基础上做出非理性决策的现象。当拍卖人提出在拍卖会上卖出1美元(USD)时,游戏开始有两个规定:每次出价必须高于前一个出价,第二高的出价者也必须支付自己的出价。如果中标价为0.99美元,而失败的出价为0.98美元,则两个竞拍者都会各自支付各自的出价。

美元拍卖中的矛盾之处在于每个竞买人都是想占便宜,但随着拍卖的进行,竞买人的损失越来越大。这个游戏的新奇之处在于,随着出价的增加,焦点从获得最大的收益转移到最小化损失。美元拍卖开始时的出价可能是0.01美元和0.02美元,但当出价接近1美元时,焦点就会转移。如果最高出价是1美元或更多,第二高出价者可能会提高出价,以尽量减少损失。如果出价者获胜,他或她将得到1美元美元来帮助抵消出价。实际的游戏可能会让参与者为一张1美元的钞票出价3美元或更多。由Martin Shubik设计,他在1971年的一篇论文中这样描述,他试图确定是否可以将成瘾性引入博弈论,博弈论是一组描述各方之间战略互动以获得胜利或收益的概念,广泛应用于微观经济学领域零和博弈是收益和损失等于零的博弈,比如一方获得10,另一方损失10。美元拍卖的悖论在于,每个竞买方都在计算获得优势,但随着拍卖的进行,竞拍者的损失越来越大。这类似于一场全付费拍卖,顾名思义,所有竞拍者都要买单。政治游说就是一个例子,所有的游说者都在支付成本,而像美元拍卖一样,只有一个会是明显的"赢家"在一个更大、更阴险的例子中,美元拍卖背后的原则被应用于所谓的消耗战。在消耗战中,目标不是赢得一场战斗或决定性的胜利,而是有系统地造成最大的损失对手的人力和资源成本。相似之处显而易见,因为拥有最多现金的竞标者将能够耗尽对手的储备。双方都会赔钱,但胜出者的出价超过输家出价的最低金额,将比第二高出价者少损失近一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