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究竟有何宝贵资源让各国竞相争抢?

(文章来源《院士讲科学》,该书由《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总策划,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专家:戚发轫,空间技术专家, 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 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名誉院长

就像古人不再满足于陆地而开拓海洋, 近代人不再满足于陆海而尝试飞向蓝天一样。 半个多世纪以来, 人类尝试探索大气层之外的世界, 是因为那里有丰富的资源亟待开发。

太空中的宝贵资源

仅仅在地球周围,可供卫星、 空间站、载人飞船等航天器运作的轨道, 就是一种虽然无形、却为世界各国重视和争抢的珍贵资源。最珍贵的轨道叫作 “静止轨道” ,位于赤道上空3.6万千米的地方,是地球同步轨道中极为特殊的一条。

赤道上空那一条静止轨道的珍贵之处,在于运行其上的航天器可以有很广的覆盖范围。假如在这条轨道上均匀分布着3颗卫星,就可以覆盖地球上绝大多数有人居住的区域,只有南北极各有很小一片是例外。而高效地服务于全球通信, 只是静止轨道的功用之一。

另外两种常用的航天器轨道,分别是“太阳同步轨道” 和 “极地轨道” 。使用太阳同步轨道的航天器,其轨道平面会与太阳保持相对固定的取向。也就是说,这些航天器可以被设计成每天的某一时刻从地球某一点的上空经过,比如每天下午2点从中国或者美国上空经过,以完成不同的任务。极地轨道则是指飞越地球两极上空的轨道。由于地球的自转,使用这一类轨道的航天器,每隔一段时间就把地球表面全部 “扫描” 了一次,天气变化和资源状况都能 “看” 得一清二楚。这些围绕地球的航天器轨道,被认为是太空中 “固有的财富” 。

卫星电视走进千家万户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 ,航天技术对生活最大的改变,就是卫星电视。1984年之前,中国是没有通信卫星的。因此,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传送要靠微波中继的方式进行,但每隔50千米就要修建一个中继站。对于中国广袤的领土来说,这种方式非常低效,以至于全国的电视覆盖率只达到30%左右。在当时,因为大部分领土还没有被微波中继站所覆盖,甚至有 “离开北京就看不了电视” 的说法。

1984年4月8日,中国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了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这颗卫星使用了静止轨道,也就是赤道上空3.6万千米的那条轨道,定点在东经125度。打个比方,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意味着中央电视台拥有了一座3.6万千米高的“电视塔”,这座“电视塔”的信号可以覆盖中国的全部领土。既然有了信号,电视也就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

天气预报、定位等也离不开航天

在卫星电视服务之外, 很多为生活提供便利的社会服务, 也有赖于卫星的助力。

气象卫星拍摄了天气预报所需的云图,GPS和中国的 “北斗” 等导航定位卫星,为人们提供精准的位置和行路信息, 卫星电话则让远离陆地的人们也可以方便地通话。

  • 发表于 2017-09-20 00:00
  • 阅读 ( 755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