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叶故乡,为什么输给日本抹茶?

或许是因为亚洲人对茶的特殊气味有写在DNA里的喜爱,或许是因为一捧绿油油的颜色引发无限遐想,无论是饼干、蛋糕、奶茶还是冰淇淋,“抹茶味”已经全面占领零食届。

虽然出现频率高,大家对抹茶的了解却着实有限。号称抹茶味的东西里,真的含抹茶吗?抹茶粉和绿茶粉难道不是一回事?日本抹茶,只是海外留学一圈,又衣锦还乡的“假洋鬼子”?

接下来你将看到:

●抹茶到底有多火

●抹茶和绿茶粉,并不是一种东西

●抹茶的原型在中国

●抹茶在日本也是小众

抹茶到底有多火

-+-

抹茶发源于日本,而日本的流行饮料经历了从碳酸到咖啡,再到茶饮料的发展过程。

1970年,日本年轻人最爱喝碳酸饮料。1980年,自动售货机开始风靡,咖啡饮料销量暴增。1990年之后,随着瓶装茶技术的成熟,茶饮料市场快速增长。到了2005年,日本的瓶罐装茶饮料销售额达到9313亿日元,占饮品零售总额的25.8%。

虽然日本主流的茶饮料品种是乌龙茶、绿茶、大麦茶等原叶茶,但抹茶无论是在瓶装茶领域,还是在冲泡茶粉领域,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日本茶饮料的老大伊藤集团推出了含有抹茶粉的新型饮料;可口可乐公司也从2011年开始出售罐装抹茶拿铁;伊藤集团的固体抹茶,年销量更是超过一千万份。

●伊藤园茶饮料

茶饮料风行,推动了茶味零食在日本的扩张。

1996年,哈根达斯在日本推出了抹茶味冰淇淋,2001年,星巴克推出了抹茶卡布奇诺。2010年,日本冰淇淋协会发布的“消费者最喜爱的冰淇淋口味”年度调查结果显示,抹茶口味位居第五。到了2015年,抹茶口味已经上升到第三名,喜好率将近50%。

抹茶作为典型的亚洲口味,还受到了越来越多西方人的追捧。

近年来,美国人消费了日本抹茶近一半的出口量,“MATCHA”成为了咖啡冰淇淋店的常备口味。仅2014年一年,美国的抹茶粉零售额就增长了54.9%,抹茶即饮饮料的销售额翻了两倍多。星巴克的抹茶星冰乐则在欧美热销。

●抹茶星冰乐

抹茶在中国也足够流行。

在大众点评美食类里搜索“抹茶”:北京1815家、上海3266家、广州1149家、深圳689家。这个数量等于说,如果哪家咖啡奶茶面包店里一款“抹茶味”都没有,那么这家店基本上可以关门了。

抹茶和绿茶粉,并不是一种东西

-+-

虽然许多人号称最爱抹茶口味,但他们根本搞不清抹茶到底是种什么东西。这肯定不能怪消费者傻,因为中国市场上流通的“抹茶粉”,大多只是绿茶粉。

实际上抹茶和绿茶粉并不是一种东西。绿茶根据工艺和制作的不同,可以分为很多种,而抹茶则是诸多绿茶种类中唯一成品就是粉末的。

而绿茶粉在日本称为粉末绿茶,是把不太好的绿茶茶叶磨成粉,而好的绿茶都被人拿去冲泡喝了。

抹茶是要避光生长的,所以它的采摘时节通常要比普通绿茶晚一个月,当然营养价值也会更高,颜色也更加翠绿,普通的冲泡绿茶是有些偏黄的。

抹茶的制作工艺也很复杂,基本步骤就有搅碎、蒸汽杀青、冷却、烘干、梗叶分离、去除砂石、杀菌、快速干燥、研磨等。

苛刻的生长环境和复杂的制作方式当然让抹茶粉的价格更高,通常好的抹茶粉要比绿茶粉贵几倍甚至十几倍。

因为抹茶和绿茶粉的不同,所以日本企业在使用“抹茶”标签时非常谨慎,一些公司在制作饼干、甜品时也会用绿茶粉代替抹茶粉,可即使产品名写着“抹茶”,也必定在括号或者原料表里注明“绿茶粉”。而在中国,并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抹茶的原型在中国

-+-

现在绝大多数喝茶的中国人,都是直接茶叶泡水。实际上,这种喝茶方式,是在明代之后才大范围流行开的。明以前的中国人,尤其是有品位的文化人怎么喝茶?

主流有两种,一是煎茶法,二是点茶法。这两种喝法,用的都不是茶叶,而是茶粉,古人一般叫它“末茶”,制作原理和现代抹茶差不多。

“末茶”的主要来源是饼茶,又称团茶或片茶。饼茶最晚在唐代已经流行开来,采摘下来的茶叶经过蒸青、研磨、烘干等工序,被做成饼状。唐人的煎茶法是把茶饼磨粉,加入盐、姜、茱萸等调料一起煮,口味比较清奇。宋人的点茶法则要精细得多。

宋代最先喜欢上末茶的是文人。他们把末茶放入茶碗中,再加入少量水调成茶膏,随后一边用汤瓶注水,一边用茶筅快速搅打茶汤,形成细密的泡沫。《大观茶论》描绘这个过程为:“搅动茶膏,渐加击拂,手轻筅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如酵蘖之起面,疏星皎月,灿然而生”。这种带有表演性质的点茶技艺,单从操作本身来看,确实算是日本抹茶道的雏形。

●茶筅

除了点茶和竞赛感浓厚的斗茶之外,宋代还出现了可以与琴棋书画并列的高雅茶艺活动:分茶。

分茶又叫“汤戏”、“茶百戏”。北宋初年陶谷在《清异录》中将其描述为“能注汤幻茶,成一句诗,并点四瓯,共一绝句,泛乎汤表。小小物类,唾手办耳”。

看起来,分茶可能比较类似现在的咖啡拉花,不光能用茶沫拉出简单图案,还能在茶盏里写诗画画,到了南宋,会分茶甚至成了民间艺人的一种谋生手段。

●磁州窑黑釉油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那么,这些喝茶方法怎么就都失传了呢?

元明两代是我国茶叶史上的一大转折点。

游牧为主的蒙古人虽然有喝茶习惯,但他们对唐宋的煎茶点茶都缺乏兴趣,更喜欢喝酥油茶、药茶,或者散茶。统治者喜好不一,再加上社会动荡、国力衰退、假茶横行、文人地位下降等复杂原因,饼茶和末茶走向了衰落。

明初,朱元璋下令罢造龙凤团茶,各地一律进贡散茶:“太祖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一照各处,采芽以进”。明代饮茶风气随之改变,士人们也认为相比繁琐的点茶法,泡茶饮法“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此后,中国末茶不见踪影,点茶法也逐渐无人问津。

抹茶在日本也是小众

-+-

虽然在中国式微,点茶技艺远渡日本后,还是发展壮大了起来。

日本人的喝茶爱好,一开始就是受中国人影响培养起来的。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日本禅师最澄作为学问僧来中国求学,将茶籽带回日本。后来,因为受到嵯峨天皇喜爱,日本寺院皇室开始大量种植茶树。平安奈良时期的茶文化,与唐代极其相似。

镰仓时期,荣西禅师两度赴宋学佛,回国时不仅携带了大量茶籽茶具,还将《茶经》手抄本带回日本,并完成了日本的首部茶经——《吃茶养生记》。书中记录了宋代的末茶点茶技艺,为日本抹茶道打下了基础。

●《吃茶养生记》

在当时的日本,茶道偏好奢华铺张,而如今“和、净、清、寂”的饮茶哲学,以及宇治抹茶的特殊地位,都是由千利修奠定的。在千利修手中,日本茶道与禅宗思想相结合,走上真正本土化的道路。

到了今天,日本茶人点茶多用黑色瓷碗、竹制器具、插花器皿,茶室大多不超过四张榻榻米大小,而整个过程又极其复杂严肃,处处体现禅学,呈现出非常鲜明的日式美学特征。因此,已经不能说日本抹茶道只是宋代点茶技艺的复制了。

●日本茶道

现代日本茶道传承主要依靠两大途径,一是女子学校通过插花、茶艺、女红等技能提高女性“个人修养”;一是“家元制度”,根据血缘关系世袭传统技艺。

抹茶道步骤繁复细致,有“点一杯好茶要学十年”的说法,即使在日本国内,受众面也很小。

而且,早江户中晚期,明朝的泡茶方法也传入了日本,并且形成了比抹茶道更加简洁朴素,以“和、净、清、闲”为理念的煎茶道。事实上,现代日本人相比抹茶,日常喝煎茶更多。

为什么煎茶绿茶、大麦茶、乌龙茶口味,都没像抹茶口味一样火起来?可能恰恰是因为真正的“抹茶”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见不到,物以稀为贵,听起来格外诱人。

参考资料:

1.张一洁:《中国末茶文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4月。

2.沈冬梅:《宋代的饮茶技艺》,《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4期。

3.齐洋:《日本茶文化对日本茶包装设计的影响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3月。

4.李薇:《中日茶史溯源及抹茶产业的前景发展》,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10月。

5.张建立:《“侘茶乐境“刍议”》,《农业考古》,2017年第2期。

  • 发表于 2017-09-20 00:00
  • 阅读 ( 745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