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海水稻”破600公斤!将多养活2亿人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生命科学新鲜事团队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9月28日,由袁隆平院士研发团队试种的四种耐盐碱水稻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开镰收获。经评测,编号为0045的耐盐碱水稻亩产达620.95公斤。研发团队计划5到8年内在全国推广1亿亩耐盐碱水稻。

8月29日,袁隆平在山东考察海水稻长势。(图自视觉中国)

这让人不禁联想到之前在第十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的论坛上,87岁的袁隆平老先生用流利英语完成了一次长达20分钟的演讲。

一时间,“袁隆平老先生飚英文向世界介绍超级杂交水稻”的新闻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大家纷纷为袁老的英文水平和谦虚点赞,称赞他为“中国的骄傲”。

袁隆平英语演讲(图片来自网络)

袁隆平老先生不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而且长期做科研,需要阅读大量外文文献,参与国际学术研讨会,用英文做报告,所以,袁老的英文肯定是“杠杠滴”!

现在,80多岁的袁老,值得佩服的不仅有杂交水稻的培育和出色的英文水平,还有,他在去年向世界发起的挑战——种“海水稻”!

到底什么是海水稻?海水稻技术能够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怎样的变化?如何推动海水稻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海水稻(图片来自网络)

“海水稻”就是具有耐盐碱性的高产水稻,它可以生长在滩涂和盐碱地,虽然目前的海水稻产量还不高,但经过科学的育种和培养,海水稻的推广价值正在被不断发现。

我国盐碱地分布极为广泛,类型也是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东部滨海盐碱地、黄淮海平原的盐渍土、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地、半荒漠内陆盐土、青海新疆极端干旱的漠境盐土等。

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统计,在不包括滨海滩涂的前提下,我国盐渍土面积为3487万公顷,约为5亿亩,可开发利用的面积多达2亿亩,占我国耕地总面积的10%左右。

合理开发利用这些盐碱地资源,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水稻来讲,我们现在就是一点,两大目的,一个是提高单产,还有一个途径,要扩大耕地面积。

然而,要想研发出稳定、高产的海水稻,依然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还需要经过一个探索和试验的过程,基因技术等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也为海水稻的研发提供了新的可能。

把昔日滩涂变良田,已经成为袁隆平院士的一个重要目标。86岁的袁隆平院士依然奔走在田野中,他不仅要让中国的杂交水稻不断刷新高产纪录,而且要探索出高产高质的“海水稻”新品种,让科技成果真正造福国家、惠及百姓。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2017-09-30 00:00
  • 阅读 ( 67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