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会对不曾经历的场景“似曾相识”?

如果要论搭讪技巧,那我一定得推一下贾宝玉——《红楼梦》第三回,宝玉初见林妹妹,脱口而出的就是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宝哥哥的口才我们不一定能练就,但他的这种体验我们却或多或少都有过,像是这个人我好像见过、这个地方我好像来过、这件事我好像做过、这个时刻我好像经历过……排除神秘主义的干扰,你会出现“似曾相识”的感觉无外乎就两种可能,一是“似,曾相识”,一是真的“曾相识”。

没经历过的场景为什么会如此熟悉?

  • “似曾相识”多了就是种病

我们平常说的记忆力减退除了常见的遗忘之外还存在一种特殊形式——再认错误。再细分下,一是似曾相识症,一是旧事如新症,前者在接触新的环境、人事物时会认为过去曾见到过或经历过,因而在自己的记忆中有一种早就体验过的熟悉的感觉;后者则在再次接触过去曾经体验过而且相当熟悉的环境、事物和人时,有一种似乎从不曾见过的新奇而陌生的感觉。

偶尔的“似曾相识”或许会让你心生好感,但要时时都在“似曾相识”,那你可能只会大呼误事了。

  • “像”不代表“是”,越相似越模糊

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大部分记忆的回忆量、准确率都会随着事件发生和提取(回忆)之间时间间隔的延长而逐渐减少、降低。而在这慢慢遗忘的过程中,“去粗取精”甚至记忆扭曲、填充、“合理化”都是无法避免的。

比如说某次校庆,礼堂舞台中央的舞者姿态优美,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过段时间再回想,你依稀记得演出的大概,至于一些无伤大雅的细节(像是舞者的妆容、衣饰颜色、舞台布置等)则可能已经被大脑给“修正”过了,重组成了一个看似合理又似是而非的“记忆中的场景”。等你再看到和“记忆中的场景”相同的画面,熟悉感自然油然而生,可这真的是你经历过的那个吗?

经历过的场景为什么会失去记忆?

  • 有些记忆浮于水面,有些记忆深藏海底

就像游戏有隐藏关卡,我们的记忆也存在“隐藏”地带,可能会突然被触发,给你一个大大的彩蛋。像这种我们自己不曾刻意去记过、甚至无法意识到但却又真实存在于脑海中的、能在特定时候被触发的记忆就被称为内隐记忆

比如你旅游来到一个陌生的小镇,某个分岔口上你对未选择的远处小径匆匆一瞥……再次来访,不同的路线交错,于是你终于从那条“陌生”小路走过,你的理智告诉你不曾来过,可那街景上萦绕的淡淡熟悉感却会让你的感性出来打上个问号,似曾相识吗?谁说不是呢。

  • 在想像里经历的一切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对梦的解释都存在着分歧,认知观点则认为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我们熟睡时,认知系统依旧在不停工作,忙着把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成为梦境。简单来说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场景片段等在梦中重组,至于组的合不合理、跟现实相似度有多高、有没有古今穿越、真实虚拟融合,那就说不准了。

可能你睡前看了一张景点照,梦中就身临其境、甚至走到了原本画面中没有但是被梦境重组绘制的场景中;又或者你读了一段文字描写,在脑海中自然构建了对应的场景……当这些场景真实出现在你面前,会有熟悉的感觉一点都不奇怪,毕竟你都“见过”啊,只是在梦里、在想像里罢了。


33IQ,在线思维训练平台。

  • 发表于 2017-08-21 00:00
  • 阅读 ( 713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