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丨为什么说“天凉好个秋”?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从字面理解,立秋意为秋天的开始。而在气象学上,则是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22℃作为由夏入秋的标志。

立秋是较早确定的八个节气之一,交节日期在公历8月7日至9日,太阳的直射点到达黄经135°。

为什么说天好凉个秋?

(图片来自网络)

立秋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早晚时分虽多了一些凉意,但依旧暑热未消,还处于“三伏天”的中伏阶段,民间有“秋后一伏热死人”的说法,“秋老虎”的威力让人们在热中又多了一份燥。

自立秋开始的三候依次为:“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总的来说,天气趋势为秋凉渐至。

在暑热高温的持续影响下,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至立秋前后,玉米、棉花和中稻等作物需水量很大,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因此,需要及时做好田间管理,保证在降温前作物有充足的成熟过程。“物于此而揫敛也”,说的便是立秋日作物渐趋成熟。

古人的“立秋节”

(图片来自网络)

立秋曾是中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古称“立秋节”,人们会举行一系列活动来迎接这一季节转换。早在周代,逢立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秋”于西郊,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承此习俗,并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

宋代时,朝廷于立秋日要举行“报秋”仪式。立秋这天,宫内把栽在盆里的梧桐从外边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一叶而知秋”,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日“赶秋”去

(图片来自网络)

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立秋习俗也各具特色。湘西花垣、凤凰和吉首等地的苗族人,有立秋日“赶秋”的传统,这一天也叫“赶秋节”。

届时,族人们穿上盛装,欢聚到秋坡上,打秋千、吹芦笙,歌舞欢娱。随后,选出两位有声望的人装扮成“秋老人”,向大家送去丰收的祝福,祈望秋来好收成。

立秋后注意这些!

(图片来自网络)

明《帝京景物略》记载:“立秋日,相戒不饮生水,曰呷秋头水,生暑痱子。”显然,这里的“生水”“秋头水”均为凉的象征。

立秋后,人们要避凉取温,适时改变夏日习惯,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东北一些地区,循守立秋后不再下河游泳的禁忌,避免因水凉引发抽筋的危险。

饮食方面,许多地方都有“贴秋膘”的习俗。辽宁南部地区,立秋日除了多吃肉类之外,还要摊面饼吃,早年间还尽量找比自己胖的人一起进餐,以便为自己“贴膘”。

“咬秋”有讲究!

(图片来自网络)

与立春时的“咬春”习俗对应,一些地方流行立秋日“咬秋”。清《津门杂记·岁时风俗》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也有的地方,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以清除暑气、避免痢疾。立秋日吃瓜的习俗在南方一些地区也有流行。

与立夏称体重的习俗相对应,立秋时节要再称一次体重,根据前后的重量变化来检验是否“苦夏”。

秋天终于来了,最后小编衷心地提醒大家注意合理饮食,调整作息,度过一个凉爽而又舒适的秋天~

编辑:胡小雨

(本文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7年8月刊杂志,作者:杨秀,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创作品)

  • 发表于 2017-08-06 00:00
  • 阅读 ( 85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