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中的血吸虫,你知道我们和它的抗战史么?

(文章来源《院士讲科学》,该书由《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总策划,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专家:王陇德,卫生管理和疾病控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等职。曾任原卫生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大家都爱吃小龙虾,但你知道么?小龙虾里含有一种血吸虫,具有可怕的传染性。但是不用害怕,其实早在毛泽东主席执政时期,中国对传染病控制的著名举措之一,便是着手扑灭危害南方省份多年的血吸虫病,要说起我们与血吸虫的战役,真是一场精彩的战斗史呢!

扑灭血吸虫病的新战役

(医学显微镜下的血吸虫)

血吸虫病曾经是中国主要的传染病,患者会出现可怕的极度消瘦和腹部肿胀,痛苦万分。虽然付出数十年的努力,但进入新世纪之后,血吸虫病仍然在不少区域流行,一些原本已经得到控制的区域,甚至出现了疫情反弹。中国流行的血吸虫病,主要是日本血吸虫寄生人体导致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控制血吸虫病的主要策略,是消灭钉螺这个中间宿主。这样的策略,在山丘和水网地带是有效的。在山丘地带,钉螺会在水沟中生长,只要把旧沟用土填埋,里面的钉螺就全死了,再开一条新沟出来就没有了钉螺。

所以,通过杀掉钉螺切断传播的链环,就可以遏制山丘地区的血吸虫病。而在水网地带,消灭钉螺和药物治疗血吸虫病同步进行。医生为患有血吸虫病的人和牲畜提供吡喹酮,这种药物可以杀死人畜体内的血吸虫,让它们不再排卵。于是,水网地带的血吸虫也得到了遏制。

但在湖沼地区这两个措施的效果并不明显。因为湖边的滩地是钉螺最好的滋生场所。一只钉螺一年要产大约135枚卵,繁殖速度相当迅速。

20世纪80年代,人们曾为了消灭湖沼地区的血吸虫病,出动飞机喷洒药物来杀灭鄱阳湖里的钉螺,却也同时把湖中的水生动物消灭殆尽,而且钉螺的数量在第二年就恢复了。很显然,用药物杀灭钉螺的策略是失败的。

既然如此,我们只能在血吸虫的生活史方面做文章。血吸虫卵只能在水中孵化成毛蚴,也只能在毛蚴阶段感染钉螺。一只毛蚴感染钉螺后能发育出数万甚至更多的尾蚴,继而感染人畜。水中高密度的尾蚴,造成涉水的人或者牲畜重复感染,是湖沼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

湖沼地区的农民一般不将自己的牛圈养,而是习惯于把牛赶到湖边去放牧。这样,牛粪和人的粪便都会排入湖水,成为血吸虫重新进入生活史循环的源头。

中国“告别”血吸虫病已经为时不远


如果仅仅对人畜用药物治疗,不能控制再感染,因为在药物起效之前,或者刚刚起效之时,涉水的人或者牲畜又可能被重新感染。但如果设法让水中没有虫卵,就不会有新的毛蚴出现和感染钉螺。如果不再有新的钉螺感染,也就不再会有尾蚴感染人畜。

另外,钉螺寿命有限,没有被寄生的钉螺,平均寿命是1年;但如果被血吸虫寄生,钉螺的寿命就会缩短到只有200多天。200多天之后,所有被血吸虫感染的钉螺都会自然死亡,因此不会再产生新的尾蚴。从而从源头上切断了传播链条。

基于以上这些认识,我们制定了在湖区消灭血吸虫的新策略,那就是封洲禁牧和修建现代化的厕所,以及鼓励农民放弃耕牛,使用拖拉机。所有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控制人畜粪便向湖水内排放。

通过严格地执行这样一些措施,曾经饱受血吸虫困扰的江西省进贤县,在3年之后不再有血吸虫感染的新病例。这项策略被推广到全国之后,血吸虫病的急性感染病例下降了98%,湖区病例下降了3/4。

以前,安徽省是血吸虫病的“重灾区”。但从2013年直到2014年上半年,安徽省没有发生一起血吸虫病的急性感染病例,这是因为当地严格地贯彻落实湖沼地区的血吸虫防御策略,将600多个受到血吸虫病威胁的村落里的牛全部淘汰,变为“无牛村”。随着湖沼地区血吸虫病得到遏制,中国“告别”血吸虫病已经为时不远。

  • 发表于 2017-08-18 00:00
  • 阅读 ( 1018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