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心静真的可以自然凉吗?

时值盛夏,艳阳高照,此时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季节,也是暴雨最为集中的时令,表现出高温炎热和桑拿天气频繁交替。尽管夏季的外界环境温度往往远高于我们的体温,但是我们的生理系统还是会调节我们的核心体温使其保持在37.2°C左右一个相对较窄的范围内。这是由于只有在这个温度区间内,我们身体的大多数酶(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以催化各种生化反应来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人体温度的平衡受到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流动以及我们衣着和生理上新陈代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外界环境温度高于机体的温度时,机体为了更快地散热会增加心率和呼吸频率,促进血液循环,将内部热量带到体表,然后通过出汗时的蒸发作用和空气流动等方式将热量散发出去。

图一:人体热量交换的方式 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加剧,夏季时的高温酷暑在发生频率和强度上都有明显的增加。尽管我们身体具有散热机制来保持体温的稳定,但如果长时间暴露于温度过高的环境之中就有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并对肾、脑、心脏和肌肉等重要器官和组织造成损伤,严重者可以导致中暑甚至死亡。例如2003年席卷欧洲的高温天气导致欧洲各国近两万人死亡。在各种人群中,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躯体较年轻人含水量大为下降,且大脑对于温度变化的敏感度下降,更容易中暑。

炎热不仅能引发身体方面的不适反应,也会诱发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炎热会使人们的睡眠质量下降。睡眠质量欠佳会导致注意力较难以集中,更容易体验到困乏、劳累甚至是抑郁情绪等。炎热也会引起我们大脑中的神经递质系统的平衡性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平衡性被打破,就会影响到我们对情绪和行为的控制。有研究认为中脑区域特别是背缝神经核的五羟色胺神经递质系统的活动情况对夏季时的情绪变化有着比较重要影响。五羟色胺对情绪的调节至关重要,高水平的五羟色胺往往伴随着更愉悦的心理体验,相反,如果五羟色胺分泌水平较低,往往伴随着抑郁情绪。

“心静自然凉”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体验,盛夏季节中的情绪剧烈起伏往往会让我们更加烦躁,更觉酷暑难耐。其实,情绪变化可能与我们的体温感知有着密切联系。有大量研究表明,情绪反应通过调节心血管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等来帮助个体应对环境中所遇到的挑战。这些系统涉及多种生理生化反应,与热量的产生与代谢息息相关。

为了考察不同亲近关系人物对被试体温的影响,有研究者将被试的情人以及普通朋友的照片呈现给被试观看,然后测量身体各部位体温的变化。结果发现,当被试在观看情人照片时,他的体温有了明显增加。但当其在观看朋友的照片时其体温没有发生显著改变。这可能是由于情绪引起了神经系统如副交感神经的变化,并最终体现在体温方面的变化。

另外有一项非常有趣的研究更深入地探讨了情绪与体温变化的关系。研究者先给被试呈现带有情绪特征的刺激如情绪性词语以诱发被试的情绪体验,然后要求被试报告在观看情绪性词语时所体验到的身体不同部位活性变化情况,如增加或减少,并在人体轮廓上用暖色或冷色加以标记。结果表明,相对于中性(Neutral)情绪,其它各种正性或负性情绪状态如高兴或愤怒等情绪体验都伴随着身体相应部位活性的增加。以上结果为 “心静自然凉”提供了较好的科学解释和依据。

图二:不同情绪体验时人体各部位的活动情况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4

高温也会影响我们的行为。一些患有精神疾病的特殊人群如情感障碍、老年痴呆、妄想症等患者对炎热比较敏感,在夏季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就医率。有研究表明,在炎热的环境里,随着温度的剧烈上升,人们的抑郁和心境的低迷程度会加重,会表现出更频繁的吸烟或饮酒行为倾向;同时,炎热也伴随着亲社会性行为的下降,更容易将一些中性行为视为挑衅或攻击性行为,表现出较多的暴力或攻击性倾向;例如Liuba Belkin等人对大型商场里的工作人员研究发现,当环境温度高到让人们感到不适时,商场里的工作人员比以往表现出更少的亲社会性行为,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帮助顾客搬运商品、导购、指路等。

由于炎热的夏季对人们抑郁情绪的重大影响,有人提出了夏季抑郁症(Summer Depression)这一概念,夏季抑郁症的症状表现有食欲不振、睡眠不佳、体重下降、易激惹和焦虑等。对于夏季抑郁症来说,一些人可能是由于生理上的原因,而另一些人可能是由于与夏季相关的一些应激源累积的结果,导致心情抑郁。对于夏季抑郁症的具体原因目前还不太清楚,专家推测可能与气温和湿度的上升、白天较长等原因有关,这些会导致个体过度暴露于阳光和高热量的环境之中。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可能是昼夜时长的变化引起的,晚上暗得很晚而早上亮得很早会导致人们睡眠的不适应,先前的作息被打乱,也可能是夏季抑郁症的原因。

但需要指出的是,炎热的夏季是我国绝大多数地区每年都需要经历的季节,是正常的自然规律,无需恐惧。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降温避暑,积极面对,以减少热浪对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那么,如何避暑呢?可以尝试以下一些方法:

1. 高温时期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果必须要外出可以选择在早上或傍晚比较凉爽的时间段,地点尽量选择一些室内场所,如博物馆、图书馆、商场等具备空调冷气的场所,在户外可以通过遮阳帽、遮阳伞或防晒服等方式来躲避阳光的直晒。

2. 居家时需要拉上朝阳的窗帘以隔离炎热的阳光,及时打开空调和风扇等来降温,在降温时应避免为了贪凉对着空调和电扇直吹。

3. 在饮食方面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剩菜剩饭和生冷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4. 同时,为了补充身体挥发的水分应及时喝水。可以在夜晚从事一些强度不大的娱乐活动,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必须在户外进行工作的工作者来说,及时补水、休息和遮阳是非常必要的,工作强度应循序渐进,注意自身的耐受程度。如果因为气温过高出现中暑症状,应及时就医。

(作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魏楚光)

参考文献:

1 Hansen, A. et al. The Effect of Heat Waves on Mental Health in a Temperate Australian City.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116, 1369-1375, doi:10.1289/ehp.11339 (2008).

2 Belkin, L. Y. & Kouchaki, M.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ambient temperature on helping.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3 Field, C. B. Managing the risks of extreme events and disasters to advance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special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4 Nummenmaa, L., Glerean, E., Hari, R. & Hietanen, J. K. Bodily maps of emo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1, 646-651 (2014).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国数字科技馆合作单位或个人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2017-08-02 00:00
  • 阅读 ( 73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