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为什么非要去东海借兵器,而不是其它地方?

话说,小说《西游记》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孙悟空被菩提祖师赶走后,文中这样写的:

“悟空谢了。即抽身,捻着诀,丢个连扯,纵起筋斗云,径回东胜。那里消一个时辰,早看见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自知快乐,暗暗的自称道:‘去时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轻体亦轻。举世无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当时过海波难进,今日回来甚易行。别语叮咛还在耳,何期顷刻见东溟。别语叮咛还在耳,何期顷刻见东溟。’”

诗中为形容孙悟空筋斗云的速度快,这边祖师临别叮咛的话还在耳边,顷刻孙悟空已经看见“东溟”大海了。

在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说道:

“那沙僧在半空里,行经三昼夜,方到了东洋大海,忽闻波浪之声,低头观看,真个是黑雾涨天阴气盛,沧溟衔日晓光寒。”

小说中提到的“东溟”和“沧溟”是个专有的地理名词,是指“冲绳海槽”。

从地图上看,Diao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以南约10海里,海床地形突变,水深达1000米以上,地质学上称为“冲绳海槽”。这块海域古称“沧溟”,亦曰“东溟”,这两个称呼在《西游记》中都用过。

由于中琉界沟在西侧那边,由于水深较浅关系,海面呈青绿色,故称“沧水”。经过东海大陆架的边缘进入琉球界后,由于琉球海沟的岩石圈扩展而形成的弧后盆地,大部分深度逾1000米,最大深度2716米,因此海面看来呈黑色。因为很好辨识,所以“黑水沟”自明朝以来便是中国与与琉球的自然海上分界线。因此明清两代又称“分水洋”。现代称为“中琉界沟”。

四川涪州人周煌(1714—1785年),乾隆二年(1737年)二甲进士,任翰林院编修19年。1756年奉诏以中王副使出使琉球,3年后归,升侍讲学士、内阁学士。1755年任《四库全书》总阅,后历任工部、兵部尚书,皇太子总师傅,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职。卒后谥号文恭。著有《琉球国志略》。

由于海上没有明显的界标,那怎么知道到哪里属于中国哪里属于外国呢?周煌的《琉球国志略》就提到:

“福建开洋至琉球,必经沧水过黑水,古称‘沧溟’。溟与冥通,幽元之义。又曰‘东溟’。琉地固巽方,实符其号。”巽为风,位属东南。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从福建到琉球,随着海底深度的变化,要经过一个从绿水也就是“沧水”然后变成“黑水”的变化,从绿变黑,古称“沧溟”,又叫“东溟”,琉球在巽地,也就是在中国的东南方。虽然海上没有疆界标志,但从福建往东南,当从大海从绿色变成黑色时,就到了琉球国界了。

随周煌出访的江苏丹徒人书法家王文治在他的《渡海吟》中也提到中琉以“冲绳海槽”为界,诗中说:

“黑水之沟深似墨,浑沌如游邃。古初元黄不辨乾坤色,那须燃犀更照耀。飒飒阴风战毛骨,方知中外有分疆。设险惟天界殊域,我闻百川万派清浊殊于廓。”

很明晰的指出在茫茫大海上也有疆界,这个“黑水沟”,就是中国与琉球的分界。

类似的还有嘉靖三十八年出使琉球的郭汝霖,完成册封后于嘉靖四十一年完成的述职报告《使琉球录》中说,册封完毕回国时,

“六月二十九日,封王礼毕,守候风汛回国。……十月初九日登舟,……至二十六日,许严等来报曰:渐有清水,中国山将望乎?二十七日,果见宁波山。”

可见从东往西回国,海水颜色是越来越浅,从“十月初九日登舟”,“二十七日”就能看见宁波的山了。

此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奉命代表朝廷册封琉球国中山王的夏子阳,五月初四启航,六月到达琉球。《使琉球录》:“二十七日,午后过Diao鱼屿,次日过黄尾屿,……连日所过水皆深黑,宛如浊沟积水,或又如靛青色,忆前《使录补遗》称:去由沧水入黑水,信哉言矣!”启程回国时“二十九日,隐隐见一船,众喜谓:有船则去中国不远,且离黑入沧,必是中国界。”

清康熙二年出使的张学礼,自五月初四从福建出海,《使琉球杂录》记载:“(五月)初九日,浪急风猛,水飞如立,舟中人颠覆呕逆,呻吟不绝,水色有异,深青如蓝。舟子曰:入大洋矣。顷之有白水一线,横亘南北。舟子曰:过分水洋矣。此天之所以界中外者。”

清康熙五十七年任琉球副使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二月十六日癸丑,巳刻封舟自琉球那霸开洋,……二十日丁巳,……船共行二十六更半。是日海水见绿色,夜过沟祭海神。”

由此可见,虽然海上疆界不像陆地有明显的高山、大河、深谷作为天然的国境分界线,但明清两代中国人还是以“冲绳海槽”这一海水突然变黑,这一自然现象,作为天然的海上边界线,始终把海水颜色浅、绿的海域,作为中国的固有Ling土,所以各朝各代“祭海神”都是在“海水见绿色”的中国一侧。

作者说花果山时,提到的“东溟”和“沧溟”,就是暗示花果山是位于“冲绳海槽”的中国岛屿。

当时的明军中,俞大猷、唐顺之、卢镗等都是海战专家,尤其是福建水师的“大福船”,是一种船底尖,尾部宽,两头上翘,首尾高昂。“但能行于顺风顺潮”,是专为出外海设计的。戚继光曾经评价:“福船髙大如城,非人力可驱,全仗风势。……也但吃水一丈一二尺,惟利大洋,不然多胶于浅,无风不可使。”可见从当时中国海军完全有能力控制Diao鱼岛。

况且Diao鱼岛是中国和琉球的“界岛”,是首先要考虑的,就像公路上的指示牌,俞大猷、唐顺之、卢镗这样的海战“老司机”,怎么可能不知道“Diao鱼屿”呢?

小说里还有一个情节,孙悟空刀劈混世魔王后,要偷兵器,练猴兵,文中说:转上四个老猴,两个是赤尻马猴,两个是通背猿猴,走在面前道:“大王,若要治锋利器械,甚是容易。”悟空道:“怎见容易?”四猴道:“我们这山,向东去有二百里水面,那厢乃傲来国界。那国界中有一王位,满城中军民无数,必有金银铜铁等匠作。大王若去那里,或买或造些兵器,教演我等,守护山场,诚所谓保泰长久之机也。”

花果山是Diao鱼岛,那傲来国就应该是与之相邻的“琉球国”。不仅是从地理位置推理出来,小说中孙悟空“要治锋利器械”,去了傲来国。

不过,以孙悟空不过的法力,多远的距离都不是问题,那孙悟空为什么不直接去大唐,又不是不认路,当年第一次离开花果山到的就是大唐,同样是偷兵器,到中国也是这个步骤,飞过去,拔几根毛,搬回去,但为什么非要去傲来国呢?

我们知道《西游记》诞生的年代,正是倭寇入侵的时期,而当时中国也就是明朝军队的兵器远远不如倭寇,所以琉球出产的兵器很受当时中国人喜欢。

号称“十全老人”有“十大武功”的乾隆皇帝,就有一把琉球刀,刀长长99厘米,刀鞘髹黑漆,刀柄铁质,外缠黄色绦带,护手部黑漆处髹金黄色樱花及凤纹。刀柄处拴羊皮条签,上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墨书:“乾隆二十二年琉球国恭进黑漆鞘腰刀一具。”

▲乾隆御用琉球刀

当时著名的抗倭文人徐渭就有诗称赞,《琉球刀二首(时客常山)》P.167:“客将刀出市,云是大琉球。海泛防龙合,天阴听鬼愁。挥空霜欲落,脱匣水堪拙。万里烽烟地,随身去莫留。又,单刀新试舞,双剑旧能轮。雨过腥闻血,风旋雪褁身。对镮归思动,挂壁蒯缑尘。醉后时横看,终当赠与人。”这把琉球刀是他的好友吕正宾在战场上缴获后送给徐渭的,从诗中可见琉球国生产的兵器有多么优异。

徐渭的另一首《今日歌二首(是年虏寇古北口,入薄都城)》P.121中有“琉球佩刀光照水,三年不磨绣花紫。”是说三年不用磨,都刀光如水,“绣花紫”是凝结在刀表面的“血沁”。

因为日本是兵农分家,武士是世代相传的,兵器都是祖上传下来的,中国这边都是国家配发的。美国军队流行着,这么一谚语:“记住,你手头使用的武器,永远是开价最低的供货商提供的。”所以单兵装备上倭寇明显强于明军。

即便是吴承恩也亲身参与过抗倭斗争。他的老家淮安直接临海,又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事关重大。本来漕运总督同时也兼提督军务巡按都御使,但为保卫大运河这一经济命脉,于嘉靖三十六年,又单设提督淮扬军务巡抚都御史,指派江西丰城人李遂来淮任职,巡抚凤阳四府,专门进行抗倭。

▲胡宗宪

但由于胡宗宪坐镇浙江,南直隶长江南岸的苏、松、常、镇四府,由浙江协防,精锐云集,兵力也较多。但长江以北防御相对薄弱,因此经常失利,江北人民希望能当地能有一位英雄,率领一支子弟兵来保卫家乡。

嘉靖三十五年,曾中过状元,也是吴承恩的亲家——沈坤,因母丧家居,适倭寇犯淮,他毅然拿出家全部积蓄,变卖了家产,树起抗倭大旗。他招募了一千多名青壮年,亲自组织训练成一支英勇善战的抗倭乡兵,叫“状元兵”,吴承恩就在这只队伍里。

同治《山阳县志》卷二十一记载:

“倭数千人自日照流劫至淮安,时邑人沈坤方家居,散赀募乡兵千余屯城外。倭纵火焚烧,官兵且却。坤率兵力战,身犯矢石,射中其酋,倭始退。”

《西游记》中,孙悟空之所以选择去傲来国偷兵器,而不选择去中国,正是作者深深体会到,当时中日军队装备差距上的体现。

历史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王剑

  • 发表于 2017-07-27 00:00
  • 阅读 ( 670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