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享健身仓到共享马扎,看共享经济如何被玩坏

看到现在共享经济项目遍地开花,其实很多行业都捶胸顿足感叹自己诞生地太早了。就像网吧,其实也能说是共享经济——提供电脑解决大众上网需求,并占据他们的time和money。而如今,“共享”已经被完全玩坏了,披着“共享”的外衣却有着各种小九九的项目层出不穷。

共享健身仓、共享马扎……这些打着“共享”名号的项目,或者是名不副实,或者是有着其他目的。而最终的结果,就是让业界、投资者和大众谈“共享”即色变。对于共享经济的破坏,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

从共享健身仓到共享马扎 “共享”被玩坏

在今年8月初,北京部分小区出现名为“觅跑”的共享健身仓。共享健身仓看起来较小,而内部配有空调和空气净化器、电视等设备,运动器械则分为跑步机、动感单车、椭圆机等主体仓。而在使用上,则是需要通过下载相关APP,用身份证开始进行注册再缴纳99元押金开始使用。从价格上,只要扫码打开仓门就开始计费,价格为0.2元/分钟——每小时12元。

猛一看,共享健身仓似乎是给大众提供了一个私人健身空间。但仔细考量却不难发现,其却并不是那么实用。虽然考虑到北京的天气因素提供了空气净化设备,但在这样密闭的空间内健身,是否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尚不清楚。而且健身一般而言都是比较激烈的运动,出汗之类的再正常不过。当上一位使用者健身完毕后,如何保障下一位用户的设备使用清洁?此外,收费还是比较贵的。相比正规健身房千元左右的年卡,共享健身仓一小时就12元的价格还是较高的,且健身设备并不完善。

至于八月中旬出现的“共享马扎”,就更让人哭笑不得了。从表面上看起来,“共享马扎”完全就是普通的马扎,也没有什么智能元素,只是在上方印制了巨大的二维码,而就是旁边就有“共享马扎”的字样。

在没有安装GPS的情况下,“共享马扎”完全就是在考验大众的“公德心”。而且使用也太过简单,只要扫码即可,注册和押金等都是浮云!打着“共享”名字的马扎,是真正的挂羊头卖狗肉。既无智能元素,又无基本的商业模式,甚至还有碍市容的整洁、成为交通的隐患。而最终相关企业承认,其实就是为了做推广、打广告。

“被玩坏”的背后:一夜暴富+投机取巧+缺乏监管

共享经济之所以被玩坏,有着多种原因。最重要的自然是现在共享经济方兴未艾,有着太多可共享之物。创业者似乎认为只要自己抢先一步去将某些或常用、或奇葩的东东共享出来,就有希望一夜暴富——共享单车不过一两年的时间就出现了融资数亿美金的巨头。在创业机会越来越少的当下,共享经济几乎成为唯一一个门槛低且又有极大可能快速暴富的风口。自然会让创业者趋之若鹜,并绞尽脑汁去寻思切入口,进而将共享经济“玩坏”。

而类似与“共享马扎”这样的项目,本意完全不是要在共享经济上有所作为,只是营销、推广从业者抓住一切热点、机会干起老本行的本能所驱动。如“共享马扎”单个马扎成本不超过十元,却能引起媒体的争相报道、大众的关注,最终还有极大概率去“扫一扫”,已经超额完成了推广任务。相比此前大街上送小礼物让路人扫码的成本要更低,但效果却更好!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对共享经济缺乏监管也是让前者“被玩坏”的重要原因。原本业界一直主张是对共享经济稍微放松监管,以便其能够成长起来对社会带来更多的益处和改变。但监管的缺位如今却让共享经济衍生出如此多的乱象,实在是始料未及。

大浪淘沙下现真金,共享经济将“水落石出”

如今的共享经济实在是让人不忍直视,共享打车、共享单车都还在融资,离盈利还遥遥无期,其他项目就迫不及待地炫耀着自己的“肌肉”。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健身仓、共享马扎等或真或假的共享经济项目,终究会在大量淘沙之下“现真金”。

那些经不起时间,额,或者说资金考验的项目,终将会被淘汰。“水落石出”后的共享经济,才是真正对社会有益的,才能够融入到大众的生活之中。想走偏门,或者急功近利,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 发表于 2017-08-17 00:00
  • 阅读 ( 70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