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性侵何以屡禁不止?性教育是关键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王龙玺 胡佳威 中国科普博览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虽然隐秘,虽然世人总是讳莫如深,可一旦公开,就会触动我们最深处的那根神经,是伦理,是道德,是良知,是社会与为人的底线。

图片来自网络

幼女性侵事件在众多高浏览量新闻里绝不算少数,却屡禁不止,每每爆出都能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我们心痛,我们讨伐,可还是有居高不下的作案率和伤害率。

图片来自网络

很多人谈起性教育的时候都会说中国太缺少性教育了,也会说我们要有性教育,因为我们有诸多社会问题,比如艾滋病,比如性侵犯,比如流产……

看起来公众对于性教育的认知大致为它是用来防止负面问题发生的工具,但其实,我们要去学习性、了解性,是因为性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伴随一生的事情,是从出生到死亡、从子宫到坟墓的一种存在的状态。我们要学习如何与它相处,让它对我们生命带来积极的能力,从而避免更多的伤害。

性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家长正视性教育

我们现今社会的性侵犯问题如此频发,究其原因,并不仅仅是实施者单方面的问题,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点还在于被性侵犯的儿童或根本不知道自己被性侵,或意识到自己在受伤害却不知如何保护自己。而这些儿童之所以面对伤害如此不知所措,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性教育做得太不到位。

图片来自网络

事实上,许多家长面对孩子的性教育时同样不知所措,他们不知如何谈起性,也不知如何回答孩子关于性的问题,于是很多人会寄希望于学校的教育,或是直接回避孩子的问题任其发展,而这些都是欠妥当的做法。

然而,从出生到死亡,性的问题会伴随我们一生,如果不正视性教育、不在孩子完全形成自己的性观念前加以引导,所带来的问题可能是多样的,甚至是灾难的。

性教育的调查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台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中曾公布过一个调研,调研在共计87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与学校中开展了性教育课堂,再与同地区未开展的学校进行横向对比。

图片来源网络

调研发现,当我们给孩子进行科学的性教育以后,当我们告诉孩子什么是性行为、性行为会给我们带来愉悦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如意外怀孕等,以及在性行为中我们要学会负责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我们要尊重对方的选择,不能强迫任何人与自己发生性行为,也不必被迫与他人发生性行为等等……

当我们向孩子科普了这些性知识,调研显示,孩子实际发生性行为的时间会推迟。此外,调研中也没有任何数据显示在接受系统的性教育之后,孩子发生性行为的时间会提前。

可见,当我们坦诚地告诉孩子什么是性行为,孩子反而会更加清晰地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而不会出于好奇或无知去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与他人进行性行为。

融入生活中的性教育

广义而言,性教育不仅仅是老师给学生上的卫生健康课,也不是家长专门把孩子叫到面前去进行长篇大论的普及,而应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应是融入生活中的性教育。

性教育没有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当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家长就应该做好性教育的准备,任何一个关于性的简单对话都可以算作是性教育。严格来说很多性侵犯课程属于安全教育,而非性教育,如果性处理不好,一些潜伏问题在长期带来的危害将远大于短时间里带来的益处。

图片来源网络

可是另外一方面,客观而言,这些课程中很多一部分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几乎每一个女孩被告知我们穿着内衣内裤被覆盖的地方不能够被别人触摸的,但是她们并不会被告知这些器官叫做什么,所以她们很可能会形成一个误区:我们身体上一些器官比起另外其他器官是要低一等的。此外,很多性教育课程都只是针对于女童,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保护女童而不是保护儿童,而男性其实也是最可能受到性侵害的人群之一。

因此,家长更应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在性教育这一块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不要羞于或耻于在孩子面前谈论性,不要回避孩子关于性的任何问题。

有研究表明,其实越小的孩子对于性的认知是越单纯的,一个三岁的孩子只会像认字一样去认识性器官和认知性行为,而如果一个孩子在幼年便已经知晓那些比他大的孩子都不一定完全了解的性知识,那么他的成长过程也会避免掉很多由于无知而造成的尴尬甚至意外事件。

家长进行性行为干预的原则

许多家长的另一个困惑在于不知道何时对孩子有关性的行为进行干预,对此我们可有以下几个原则:

1.首先观察

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任何跟性有关的行为(而非现象),首先进行观察,是否符合下列两个标准:

(1)是否对自己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2)是否对别人的生活造成影响。

如果满足其一,则需要外部干预或者引导。

2.理性传递价值观

图片来源网络

父母可以传递价值观,可以告诉孩子自己所认为的正确的性观念,可以与孩子进行深入的讨论,但仅限于不正确的观念引导,而不应强加,有些落后的性观念应该摒除,不应强迫孩子成为父母眼中的人。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2017-08-17 00:00
  • 阅读 ( 613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