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到底是在哪里?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哪怕是小学生,只要看过电视剧、连环画的都知道,孙悟空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

小说中孙悟空不知一次提到自己的老家,那这个“东胜神洲”在哪呢?

实际上是因为小说作者借用了古代印度佛教的一个地理概念——“四大部洲”,佛教认为人所住的世界是平的而且是圆的,中央有一须弥山,耸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水面之下亦深达八万四千由旬。古印度长度单位,佛学常用语,一由旬相当于一只公牛走一天的距离。

而以须弥山为中心,周围有游乾陀罗等八大山环绕,外围的八大山都是圆形山,越往中间越高,类似于宝塔一样,外面的圆形的山套住里面的圆形山,而山与山间各有海水相隔,就形成了八个海,这就是“九山八海”,形成一个须弥世界。

九山、八海是一层一层的,最里面的七大山悉以黄金构成,八大海水中的内七海名之为“内海”,八功德水湛於其中。而最外边就是由第八持边山和第九铁围山之间的海洋,名为“外海”,为咸水所成,广三亿二万二千由旬。四方有四大洲,也就是文中的“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

▲“四大部洲”和“九山八海”示意图

实际上小说作者只是借用了这个概念,并没有完全遵守这个概念。比如,在第一回中,孙悟空从东胜神州南赡部洲,是“也是他运至时来,自登木筏之后,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赡部洲地界。”而从南赡部洲到西牛贺洲也是飘洋过海,“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在于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余。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登岸遍访多时,忽见一座高山秀丽,林麓幽深。”可唐僧取经时也是从从南赡部洲到西牛贺洲,却未见师徒一行人飘洋过海。可见作者只是在开头还遵守这个概念,到了后面,完全是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写的,如果也让师徒“飘洋过海”,这在故事上很难实现。

明代百回本《西游记》,是在早期西游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作者借鉴了早期西游记的一些故事情节,并在其基础上不断丰富,增加新的内容。

在百回本之前的《西游记》中,都没提到“傲来国”,更没有那个作品用了“四大部洲”的地理概念,如杨讷的元杂剧《西游记》就只用了“西天竺”和“东土”两个地名,并没有把西天竺放在西牛贺洲,把东土放在南瞻部洲,更没有说孙悟空是“东胜神洲傲来国”的人。

“四大部洲”的名字是借用佛教的,那“傲来国”呢,是否有出处呢?实际上“傲来国”是作者杜撰出来的,但为什么作者要起名叫“傲来国”呢?

在中国历史上倒是有一个“莱国”,莱国是东夷古国,早在商代就有,在今山东半岛东部,烟台黄县及以东一带。战国时,莱国亦被齐国吞并。汉代为东莱郡。晋为东莱国。南北朝为东莱、长广郡。隋为莱州。唐在此置登州、莱州府。宋、元因之。明代在此设莱州府,今天还有莱州市。

明代在古莱国的所属地域,设置了莱州府,辖登州卫,就在《西游记》诞生的年代,诞生了一位英雄——“戚继光”(1528-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今蓬莱)人。其六世祖戚详跟随朱元璋,在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政权的斗争中,戚详戮力三十年,后在远征云南时阵亡。为追念他的开国功业,明朝政府授予其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

孙悟空在花果山训练猴兵,而登州自古就是著名的海防城市,对面就是蓬莱岛,戚继光也曾在这里练兵筑城,抵抗倭寇。

明代著名史学家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兵部·奇兵不可再》中就记载了一段“猴子打日本鬼子”的故事:“戚少保继光,初以征倭至江南,命士卒于山中习放鸟铳火鼠之属,适林莽中有群猴,见而窃效之。久之,猴之技胜于人矣。一曰,倭大至,而戚兵少,度与战,必不利,乃匿勇壮于隐处,而以轻锐挑之佯北。先掷诸火器于山嶴内,倭之追者寻至。猴见髠跣横行,不类所习睹,疑为异兽将噬之,争燃火发炮,倭大骇狂奔,死者枕籍。伏兵四起,遂获全胜。”

沈德符(1578-1642年)的《万历野获编》作为史书,可信度是相当高,况且距离当年戚继光抗倭仅仅过去了几十年,所以这件事应该是真实的,小说中孙悟空用金箍棒保唐僧斩妖除魔,现实中戚少保借猴子用鸟铳剿灭倭寇。

虽然《西游记》是神怪小说,各种神仙、妖怪有各种法宝,但现实的抗倭作战大量使用了各种火器,其中就包括《万历野获编》里提到的“鸟铳火鼠”,而这在小说中也有体现。

“鸟铳”在第七十回《妖魔宝放烟沙火 悟空计盗紫金铃》里,妖王道:“那里有多少人马?”行者(变做有来有去)道:“我也唬昏了,又吃他打怕了,那里曾查他人马数目!只见那里森森兵器摆列着:弓箭刀枪甲与衣,干戈剑戟并缨旗。剽枪月铲兜鍪铠,大斧团牌铁蒺藜。长闷棍,短窝槌,钢叉铳鉋及头盔。打扮得翁鞋护顶并胖袄,简鞭袖弹与铜锤。”

“胖袄”是元代以后火器大量应用才出现的棉布甲,而“铳鉋”就是指的火器。洪武十三年规定,“凡军一百户”,要有铳手十名,刀牌手二十名,弓箭手三十名、枪手四十名。而到了戚家军时,步营编是战斗兵2160人,另有军官、杂役、工匠等共539人,全营官兵共2699人。其中鸟铳手就有1080人,每人装备一支鸟铳,更是占战斗人员的50%。

▲戚家军装备的鸟铳

“火鼠”在第五十一回《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中,火德星君,忙传号令,教众部火神,一齐放火。这一场真个利害。好火:……那妖魔见火来时,全无恐惧。将圈子望空抛起,唿喇一声,把这火龙火马、火鸦火鼠、火枪火刀、火弓火箭,一圈子又套将下去,转回本洞,得胜收兵。

沈德符《野获编·兵部·火药》中说:“ 戚继光帅蓟门,又用火鸦火鼠、地雷等物。虏胡畏之。不敢近塞。盖火器之能事毕矣。”邓之诚在《骨董琐记》也说:“戚继光复创用火鸦、火鼠、地雷等器。”

《筹海图编》详细提及了“火鼠”的做法和威力:“又如制造纸糊圆砲,今制者,无益也。因此旧物而变为新制,待糊成纸壳之时,中含小铁刺菱二三十枚,地火鼠一二十枚入药于内,然紧糊其口。每砲一枚,开药线眼四处,贼近城下时燃之,砲一响而砲中刺菱自然布散,其中火鼠飞走,贼被焚身必走,而刺菱又伤其足,城上且击之矣。”

可见,《西游记》的作者是亲身参与到抗倭斗争中的,并长期在军旅中生活,以至于在下笔时,甚至时不假思索,自然而然地就把当时明军的作战兵器写在了小说里。

可见,《西游记》的创作,与当时的抗倭斗争,与戚继光可能有某种联系。

历史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王剑

  • 发表于 2017-07-21 00:00
  • 阅读 ( 731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