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触屏一代”?

凯文·凯利曾将人类与内容载体的依附关系分为“言语之民”(文化更多来自口口相传),“书籍之民”(从五百年前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术算起)——以及如今的“屏幕之民”(People of Screen)。他讲过一个段子:一位朋友的女儿幼年时就习惯了在手机和iPad上指指点点,某天这位朋友将一张打印的照片放在桌上,女儿走上前去,数次尝试将它拉大,未遂,于是对父亲说:“它坏了。”

李彦宏近日在剑桥演讲时提及,与移动互联网一同长大,对于屏幕毫无违和感的本能触碰,让“00后”成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触屏一代”。嗯,当人们发现最年长的90后已是26岁高龄,个人觉得,若要还原“屏生代”的数字生活样貌,尚未被媒体聚光笼罩的00后显然是更好样本。不久前,拜数据所赐,“国内最大的师生真人在线答疑平台”阿凡题发布了《中国00后互联网学习行为报告》,从不同视角揭示了00后的学习行为和移动生活——至少让这一群体的面目清澈了一些。

屏生代

先来看看这份报告。

数据显示,中国城镇00后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高达82%,这一指标在美国是72%,英国是68%,国内科技企业“出海”重地印度则只有17%。而或许呈某种相关性的是,中国00后近视眼率高达60%——位居全球第一。具体时间分配上,他们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长达2小时15分钟,平均刷视频37分钟,网上聊天32分钟,打游戏28分钟,拍照搜题15分钟,听音乐和看新闻分别是14分钟和9分钟。

但值得一提的是,使用时间长短并不与使用需求直接相关,网游,购物,在线学习花费是00后自主网上消费“三大样”,而有65%的00后会选择将手机视作重要的学习工具,至少从数据上,他们比其父辈想象中更为上进,在线学习花费为24%,与占据28%的网游花费相比仅相差4个百分点。

而报告中最令我个人感到意外——或者说艳羡的,是遇到作业难题时有66%的00后会求助火热的拍搜类软件,这是个蛮高的比例——事实上,倘若根据拍搜行业各平台日活数,乘以平均每人每天问7道题,每日搜题总量轻松过亿。

与机器相比,数字稍显暗淡的是,00后向家长求助的概率低至35%。不难理解,家长面对孩子作业时的无助和学历关系不大,一是岁月久远,但中国应试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考完然后忘掉;二是面对孩子的提问,家长无法用匹配孩子学龄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譬如小学数学里遇到鸡兔同笼问题,却不能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只能急在心里,爱莫能助。

当然,从直觉便知,00后对于拍搜软件的仰仗也自然招致疑义,其实从它诞生伊始,被部分家长诟病“抄作业神器”,“直接看答案”的声音就一直没停歇,不过在这份报告“使用拍搜的目的是什么”的调查中,希望掌握薄弱环节的学生有半数之多,搞懂答案如何得出的占48%——也有6%的00后选择用它来抄作业。

个人觉得,这个比例实属正常,也暗合了一个重要的逻辑:在人类推动技术进步的历史上,由于巨大的便利性,新工具的诞生总会带来人群的分野:一部分人借助它变得更具竞争力,另一部分人则将便利性等同于惰性,慢慢失去竞争力。

嗯,尽管中国应试教育的利与弊不在这一篇小文的讨论范畴,但不避讳地讲,作为这个时代社会阶梯的最大公约数,中国应试教育的本质类似一场军备竞赛。而这个世界上任何“竞争”都需要工具,譬如在我苦闷的校园生活,黄冈题库,龙门题库,就是现在想来如梦魇一般的工具,今天,新技术的福祉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题海战术带来的不悦。

培养“机器智商”

再说回这份《中国00后互联网学习行为报告》——在所有内容中,我个人最为关心的其实是家长对拍搜软件的态度。称得上好消息的是,不管是观念转变还是出于无奈,数据显示,家长对待拍搜软件的态度已慢慢开放,46%的家长支持孩子通过拍照搜题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然,对孩子自觉性的担忧让31%的家长监督陪同孩子使用,完全不允许孩子使用拍照搜题的家长仅有4%。

我猜这是一个逐渐普及的过程——甚至可被视作某种“和解”。如前所述,人类历史上每件工具诞生都是一个对人群分野的过程——将人群划分为“会用它的”和“不会用它的”,而率先拿起新工具的人总会走在竞争者前面。尽管基于历史经验,那些率先惠及一部分人的工具一定会惠及到所有人,但问题是,几乎达成的共识是,科技愈发展到深处,新事物的层出不穷会让这种分野的力量将愈强大,换句话说,在对待机器的态度上,越早与其产生割裂,未来的生活也许就会越早陷入窘境。

尤其是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革命,身为科技媒体人,我一个非常明显的感受是,无论如何描述它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现阶段它依旧只属于小圈层的“自嗨”,你完全看不到吴军先生在《智能时代》中“只有 2% 的人能完成这次跨越”的担忧。

而倘若拉大视角,关于未来最不堪的结果,也许就像《人类简史》作者赫拉利所言,未来人类可能会分化为两个主要等级,一个精英阶层,另一个是完全一无是处的无产阶级。会是这样吗?我不知道,但至少能观察到的是,现代科技以及与之相伴的商业模式的变革,已经让人类在过去一两百年的贫富差距拉大了上万倍。

这和今天谈论的话题有什么关系?其实从“拍搜软件”这一细微案例就可看出,如同王煜全先生所言,人类已来到一个不再单纯是人与人交往,而是“人机与人机”协同进化的社会,有大量协同需求要与机器为伴,每个人必须提升自己所谓的“机器智商”。

这种能力最好从小培养,用罗振宇的话说,家长需要永远记住的是,“孩子不仅是出生的比我们迟的人,更重要的是,他们是要在我们死后还要活很久的人,他们必须要承担我们没有必要再去承担的残酷变化。”

嗯,关于“屏生代”,我个人的建议是,永远不要排斥他们与机器接触的任何机会。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体,致力于为您提供文字优雅的原创科技文章;微信公号:李北辰)

  • 发表于 2016-09-27 00:00
  • 阅读 ( 786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