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变态者VS反社会者,谁更危险?

精神变态者(Psychopath)和反社会者(Sociopath),两个表面上看似性感的心理学概念在社会和好莱坞的共谋下,置入了我们的集体意识中。这两个颇为流行的心理学术语从属于精神病学意义上所说的反社会人格障碍,但在现今的心理学实证文献中,两者并没有被明晰地定义。

尽管如此,我们也将在本文谈一谈这两个人格类型的一些常规区别。

精神变态者和反社会者的共同模式:①无视他人的安全和权利;②欺骗和操纵他人是这两个人格类型的核心特征。而与大众普遍认为的观点不同,暴力并不是精神变态者和反社会者必然具有的。

在他们从属的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的诊断中,精神变态者和反社会者的共有特点被标识了出来。DSM-5(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中定义的反社会人格障碍,需同时包含下边列举的三个以上特质:

1.经常违法或藐视法律;

2.时常说谎并欺骗他人;

3.没有事先计划地冲动行事;

4.可能会有好斗的攻击倾向;

5.很少考虑他人的安全;

6.无责任感,不能履行财务上的义务;

7.无法感受懊悔或罪疚感;

这些症状在15岁之前就已出现,所以当一个人成年时,他们已经在成为精神变态者或反社会者的道路上游刃有余了。


精神变态者的特质

心理学研究者普遍认为精神变态者倾向于遗传决定,即这是一种基因上的易感性;而反社会者则倾向于后天形成。精神变态者可能与大脑的生理差异有关。实验表明,通常被认为在大脑中负责情绪调节和冲动控制的组件在精神变态者身上并不发达。

大体上来说,精神变态者在与他人建立真实的情感依恋上存在困难。他们的替代方案是,建立一种受自己操纵的虚伪而表浅的人际关系,让自己从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其他人被视为棋盘上的兵卒,用来达成精神变态者的目的。而他们的所作所为并不会令自己有罪疚感,他人是死是活不在考虑之中。

然而精神变态者经常被他人视为迷人而值得托付信任的伙伴,拥有正常稳定的工作。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拥有家庭,且表面上与伴侣和谐恩爱。同时他们可能受过高等教育,或凭借自身的努力学到了很多。

当精神变态者从事犯罪时,他们倾向于选择一些降低自身风险的策略。他们会小心地考虑每一个可能的偶然因素,制定周密的犯罪计划来确保自己不会被抓。

精神变态者在流行文化中的代表人物:《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中的安东·奇格,《连续杀人犯的一生》(Henry: Portrait of a Serial Killer)的亨利,《美国精神病人》(American Psycho)中的帕特里克·贝特曼。


反社会者的特质

研究者倾向于认为反社会者是环境因素的结果,譬如孩童或青少年在糟糕的家庭抚养中经历了躯体虐待、精神虐待,或者童年期创伤。

相较于精神变态者的稳定而言,反社会者一般更倾向于在行为上表现出易冲动且不稳定的特质,同时也在依恋关系的建立上困境重重,但一些反社会者在跟志趣相投的组织和个人交往时也能建立依恋关系。与精神变态者不同的是,大多数反社会者无法保有长期的工作或向外界显现出正常的家庭生活。

当一个反社会者从事犯罪时,他们的方式可能是冲动而无计划的,也很少考虑到自身行为的风险或后果。他们可能易于被激惹,变得焦虑而激愤,有时表现为爆发式的暴力犯罪。这类的行为增加了反社会者被捕的可能性。

反社会者在流行文化中的代表人物:《蝙蝠侠:黑暗骑士》(The Dark Knight)中的小丑,《希德姊妹帮》(Heathers)中的JD,《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中的阿历克斯。

精神变态者 vs 反社会者, 谁更危险?

两者都对社会的稳定构成风险,因为他们不得不在正常的生活中应对自身的障碍。但精神变态者相较更为危险,因为他们更难以体验到与自身行为相连接的罪疚感。

一个精神变态者同时也具有较大的能力与自己的行动保持分离感。而没有自身情感的卷入,任何他人遭受的痛苦对精神变态者来说都毫无意义。很多有名的连环杀手都是精神变态者。

并不是所有我们认定的精神变态者或反社会者都有暴力倾向。暴力并不是其必需的要素(也不是反社会人格障碍诊断的必需要素)——但暴力往往被呈现出来。

精神变态者或反社会者在童年时期的线索

精神变态者和反社会者通常在童年期时就有可识别的线索。大多数在后期被诊断为反社会者或精神变态者都有侵犯他人基本权利或安全的行为模式。他们常常违反规则(或甚至违法)以及身为孩童的社会标准。

心理学家称这类童年期的行为是“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品行障碍包含了4种类型的行为问题:

1.对人和动物的攻击性;

2.破坏财物;

3.欺诈或偷窃;

4.严重的违反规则;

如果你在孩童或青少年身上发现了这些症状(以及具体的品行障碍的症状),那么这些未成年人有较大的风险成为反社会人格障碍。

总结

精神变态者和反社会者是两个不同的文化标签,应用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诊断。而多达3%的人口可能会被诊断为反社会人格障碍。这种人格障碍在男性中更为常见,多数都有酒精滥用或物质滥用的问题,或者在司法设置,譬如在监狱中常常看到此类人格障碍。

精神变态者倾向于表现出更多的操纵性,可能会被他人认为更具魅力,拥有正常生活的伪装,以及(会制定策略)降低在犯罪活动中的风险;

而反社会者倾向于更多的不稳定性,易怒,以及无法拥有正常的生活。当反社会者犯罪时,他们更倾向于鲁莽的方式,不考虑后果。

参考文献:

Grohol, J. (2015). Differences Between a Psychopath vs Sociopath. Psych Central.Retrieved on October 5, 2015.

(译者:毛敏乐)

日报看多了,你也想分享?机会来了!知道日报招募作者啦!

  • 发表于 2015-10-16 00:00
  • 阅读 ( 1170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