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焦虑在心理学中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对它的态度通常消极,可能来自弗洛伊德对焦虑的经典悲观论述,或者仅仅由于焦虑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我们就不认可它。但其实,总是想强调,如果我们能用"存在即合理"的思路去理解许多表面负性现象,便可以获得对现象本身与社会人生不一样的体认。

当然,现代社会也开发焦虑的功能:

你可能听说过鲶鱼效应: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但绝大部分沙丁鱼会在运输中途因窒息而死亡。渔民把一条鲶鱼倒入沙丁鱼槽,使沙丁鱼感到威胁而紧张焦虑起来,加速游动,于是沙丁鱼便活着到了港口。

我们以此来说明焦虑的意义。很形象,似乎也是对的。但如果是对于一个困惑于自身的焦虑问题的人,这样的言说或许有些浅薄。

然而焦虑的确是有作用的:

"焦虑的作用最初在于保护穴居人免受野兽与野蛮邻居的侵扰。今日,焦虑的情景已大不相同。我们害怕在竞争中失败,感到不被需要,孤立无援,浪迹天涯。但是焦虑的作用仍然在保护我们免于带来相同的危险:我们的实存、或者我们认同的价值。除非我们以冷漠或者麻痹自己的感性与想象力为代价,否则这种生命的常态将无法避免。"

这是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在他《焦虑的意义》中的一段话。再他看来,焦虑不仅仅是"可以有",而且是"必须有"。

以下观点多夹个人的体认,只望稍有慰藉正在焦虑着的你们和我自己。

一、焦虑是一种存在(being)的状态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事实上,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我焦虑,故我在。"即焦虑感是我们存在的证据之一。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产生焦虑的体验,这是因为,人有自由选择的能力,并需要为选择的结果承担责任。

存在主义哲学家们说:"焦虑,是人类在面对他的自由时呈现的状态;焦虑是自由带来的眩晕。"所以如果我们承认自由,也就必须承认这个事实:焦虑是人类最基本的处境。人只有在面临选择时才会焦虑(无论这种选择是否明确),如果在我们面前的是无法脱逃的规定或一成不变的宿命,那么焦虑也就不再必要了。

我们的焦虑也来自于人类与生俱来的有限性:有限性来自我们所处的特定时代、所依存的特定文化、所遭遇的特定环境、还来自于死亡的命运。我们的脆弱与有限决定着我们的不安,然而焦虑却表征了一种应对矛盾的促动,一种在乎,一种自由与命运之中的张力。

既有限又自由,既受限又无限,所以是焦虑的,自由与有限并存的吊诡情景,成为所有人焦虑的根源。

二、焦虑是一种建设的能力

焦虑是一种能力。动物的焦虑是一种全方位防卫的反应,由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类感知觉以及传递这些讯号的神经与生理媒介综合,生成一种警戒状态。这是人类焦虑的前身。

但是人类的焦虑显然更加高级。焦虑意味着我们正在对当前进行检测、对可能的未来进行推断;意味着一种处理意义和象征的能力。从某种角度讲,体验到焦虑的能力和规划未来的能力,是一体的两面。浸淫在现实欲念或者被掩埋在忙碌之中的人可能不常体验到焦虑,因为他们拒绝检视未来与现在的关联。

焦虑本身暗示着一种创造的可能性。曾经看到过一个论断,认为人类文明是人类焦虑的结果。因为,人们亟需建构一个科学的体系,将这个世界规制和谐,以获得安全感。

这个论断听起来或许有些怪异,但是适度焦虑能够让任务完成的更好,却是生活的常识(正如耶克斯-多得森定律所表征的,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下的任务高效完成,又或者如前文所提的鲶鱼效应)。一个人若阻隔了焦虑,也就与创意与想象无缘,因为缺乏焦虑让人冷漠、会让人贫乏。但是反之却并不是如此,一个人不是越焦虑,便越有创意。只有紧张的琴弦才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但是琴弦崩断却什么也无法成就。

三、有意识的焦虑痛苦,却可以用来整合自我

心理治疗中有一种表述:"一个人精神分裂时,焦虑就消失了;焦虑的存在,显示当事人尚未精神分裂。"防御机制和各种神经症状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启动内在的冲突,然而焦虑的存在却使这种冲突的存在明朗化,意识化。

当然这种明朗并不是焦虑对象的明朗,因为焦虑意指一种扩散状态的不安,往往是非特定的、模糊的。很多时候,焦虑的对象无法客体化,这就意味着,面对威胁,我们无法采取具体的步骤去面对它。以至于应对焦虑,就像是一场不知道敌人的战争,所以才会让"焦虑"成为一种令人厌恶的体验。

不过,焦虑对象的模糊与不确定是相对的。事实上,焦虑与自我价值有很大的关联。心理学家罗.洛梅对焦虑的定义是:焦虑即因为某种价值受到威胁时引发的不安,而这个价值被他个人视为他存在的根本。事实上,焦虑的情景各异,人们所依赖的价值也不同,但是焦虑威胁的必定是针对某人认定的重要存在价值以及衍伸的人格安全。

这种焦虑与个人价值的特殊关联决定了焦虑的意义就在于"走过"焦虑,而不是"消除"焦虑,也不是"绕过"或者"躲避"焦虑,是"走过"它。

罗.洛梅的方法是觉察扩张和重新教育。

觉察扩张阶段:我们必须了解受威胁的是什么价值,并且逐渐觉察自己目标之间的冲突,以及这些冲突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重新教育阶段:当事人重新安排自己的目标,做出价值的选择,然后负责且务实地逐步达成目标。

强调价值、选择与责任,这是焦虑教予我们做的。

四、焦虑不是焦虑症

当然,上文的焦虑都是正常焦虑,而非病态的焦虑症。焦虑症是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它表现为与处境不符的痛苦情绪,精神运动性不安并伴有身体不适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不自主的发抖、冒汗、呼吸困难等)。它的诊断一般有几个特征1、与处境不符的痛苦情绪体验且不能摆脱;2、持续一段病程(一个月以上);3、社会功能受损。所以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澄清。

最后

生活中大多数的焦虑都是可以调控的,它们是我们在自由与有限的矛盾之中,正常的促动。

所以,在面对它们时,年轻的我们啊,请别困惑与惶恐。"走过"它,或者尝试给它一个积极的定义,使之转化成敏锐的觉察与建设的力量,这将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文:潘二妮)

  • 发表于 2015-10-28 00:00
  • 阅读 ( 617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