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700只虾蟹被罚13万!外来物种入侵让放生变杀生!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蜥游纪科普创客团队 蔡波 朱弼成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最近一男一女两名英国华人,引起了英国当地的关注…

事情还得从2015年说起…

在2015年的一次放生仪式上,这位女士在格林威治的海鲜市场上买了361只美洲螯龙虾和350只黄道蟹,当天,他们把这700余只水产放生到了布赖顿海岸。

他们买的用来放生的龙虾和螃蟹,都是美国的水产,有不少龙虾在英国水域里繁殖导致外来物种入侵。

黄道蟹(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放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但民众多半对放生活动缺乏科学的认知和解读——今天的放生已悄然“变了味”。

为什么大家爱放生?

放生活动古已有之,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就有在特殊日子放生的说法,甚至出现了专门捕鱼鸟以供放生的情况。

现如今,放生活动“蔚然成风”,尤其得到善男信女们的青睐。

放生活动之所以备受推崇,一来与佛教“戒杀护生”的教义分不开,二来与国人认为放生能够祈福消灾的迷信思想分不开。

放生池(图片来自网络)

据统计,国内放生的主要是泥鳅、“四大家鱼”、福寿螺、牛蛙、罗非鱼、巴西龟、“小龙虾”和拟鳄龟等,后六者都是赫赫有名的外来种,有潜在的生态危害。

放生对与错?

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劳伦兹先生曾说过:“一个人必须对所有的生命都怀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真感情,才能去发现大自然充满令人着迷而又使人敬畏的美”。

这份感情是人们的一种天性,深深的存在于我们内心里,只不过随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与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而渐渐淡漠。

人与自然(图片来自网络)

也许人们通过放生这一过程,可以增加对于自身以及周遭的生命的感悟与认识。放生的目的在于显示慈悲心肠,积德行善。

然而不得不承认,急功近利的利益诉求,成为了今天放生活动的主要特征。

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报道,我国每年放生的鱼、蛇、龟和鸟的数量超过2亿,放生组织每年盈利将近100万人民币。而真正付出代价的,是被放生的动物,以及它们的来源和归处——生态环境。

目前的放生现状让人堪忧。放生活动多有专门人员组织开展,由活动组织方提供放生动物,市民自费购买,而市场上用于放生的动物多半来自野外非法抓捕。

待放生动物(图片来自网络)

据不完全估算,香港每年会卖掉63万只鸟。它们中绝大多数来自野外,它们的归宿就是被放生。然而有一半的鸟,会在捕获和转运的过程中因压力、疾病或处理不当死亡——这不是放生,而是变相杀戮!

野生动物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于是放生组织瞄准了便宜的罗非鱼、红耳龟、牛蛙等来源广、价格便宜的外来种,这也是造成今天热门放生对象主要是些外来入侵物种的重要原因。

今天的放生活动大有一种“好心办坏事”的感觉。这一方面源自人们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和生物安全意识欠缺,另一方面受利益诉求下的市场驱动,让今天的放生“变了味”。

放生提倡慈悲心肠、积德行善,固然是好事,但如果盲目放生,错误放生,将会给生态系统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放生要考虑生态平衡。

红耳龟放生(图片来自网络)

“好心”将这些外来入侵物种放生到水库,将带来怎样的后果?我们还能看到水库里绚丽多姿的本土鱼类自由畅游吗?不科学放生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每个人思索。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不科学放生现象引起了国家相关组织机构的重视,农业部办公厅、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农业部办公厅、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宗教界水生生物放生(增殖放流)活动的通知》,就水生生物放生活动进行规范。

文件要求进一步增强法制意识,依法依规放生;进一步宣传科学生态理念,科学合理放生;进一步规范放流行为,慈悲文明放生。相信在国家政策和相关组织的共同努力下,放生活动会逐步走上文明科学的道路。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2017-09-28 00:00
  • 阅读 ( 591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