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那些难忘的画面,你还记得吗?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人员流动限制的放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求学。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全国上下3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

80年代

改革开放后,大批务工人员南下,形成了春运期间全国性的“民工流”,1984年《人民日报》报道客流量已达6亿多人次。那时候火车票非常稀缺,铁路部门为了应对客流高峰,将运货的闷罐车改为客运车,车内没有座位只有少数小铁窗,环境十分恶劣。

90年代

“大哥大”1987年进入中国,90年代风靡全国,是当时最先进的通讯工具,只有富裕的大老板才用得起,那时候的车厢是可以吸烟的。

1998年湖南大雪,京广线客运中断,30万民工滞留在广州火车站,盲流和冲突不断发生,直到铁路修复之后才缓解危机。

2001-2003

2001年,春运返工潮的广州火车站,下车的人流从这里奔向各个角落,车站密密麻麻挤满了人。

2003年,广铁公安千余警力在广州、深圳、东莞东等火车站售票处,展开围剿黄牛党的“天网行动”,被逮住的票贩子中居然还有小孩,黄牛党大肆囤票,转手高价卖出。

2004-2006

2004年,全国实施第五次大面积提速,并且在京广线、京沪线等增开了19对直达特快列车,但仍不能避免车厢拥堵的现象。

国务院在春运中首次提出“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春运秩序虽有好转,但仍有从车窗爬入车内的现象,“中国式春运”成了特有的标签。

2008年雪灾

2008年,中国百年一遇大面积降雪,天寒地冻、交通瘫痪,20万民众滞留在广州火车站,多趟列出被困半路,人们焦急地等待了列车抵达车站。

冰雪11天,数万名公安干警以自己的身体组成人墙来维持秩序,部分群众体力不支倒了下来,被人群抬高救出。

2009-2011

2011年,在宁波工作的白先生送别回甘肃老家过年的父母,父母在车窗上写下了“保重”两个字,白先生无语凝噎。

2011年,十万摩托大军从广东肇庆返乡回广西,警车在前方开道护行,国道沿线设置了23个长途驿站,为民工提供暖炉和食宿。

2012-2013

2011年7月23日甬温特大交通事故造成40人死亡,200余人受伤,2012年高铁进入为期一年的“减速疗伤”,铁路运输转向稳中求进。

2012年元旦起,全国所有旅客列车实行车票实名制,网络售票全面开放,那一年的春节来得比以往都早,不会网上购票的民工们只能排起长队。

2014-2015

2014年春运,40天内36亿人次大迁徙,再次刷新了春运的最高纪录,铁路主干线多趟列车出现超员30%的现象。

据统计,截至2014年,全国旅客列车开行总数达到2673.5对,其中1556.5对是动车组,高铁改变了人们日常出行方式,让春运有了较大的改观。

2016

高铁的盛行大大增加了铁路运输系统的运力,但仍无法满足不断刷新历史记录的客流量,实名制和规范化管理铲除了黄牛党的生存之地,“人多、票难买”的现象依旧存在,网民们纷纷向抢票软件靠拢,网络抢票迅速盛行起来。

从最早的1954年铁道部提出春节运输以来,中国人民在春运的路上拥堵了60年之久,不可否认,这些现状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春运的变化,折射的是我们生活前进的步伐。

所有异乡漂泊的日子都是为了“这一天”

回家,不是终点的方向,而是让希望更有力量!

山珍海味,也比不上一顿暖心的年夜饭。

还在工作的你,买到回家的票了吗?

正义猫衷心祝愿小伙伴们:

回乡一路顺风,家人团团圆圆!

  • 发表于 2017-01-24 00:00
  • 阅读 ( 1376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