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不剪头”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我国很多地方都有正月不能理发的民间习俗,究其原因,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正月理发死舅舅”:故事的开头一般是这样的——一个小孩不听话,正月里非要剪头发——结果:他舅舅死了!

这些辅以佐证的论据也不一定都是悲伤版的。这不,还有更喜感的版本:

当然,大部分的舅舅不会这么较真。毕竟,老人家们也知道,这只是流传已久的两个老故事:“思旧”和“思舅”的谐音。这应该是民俗学家考证的范畴,跟蝌蚪君没有半毛钱关系。

那么,这个根深蒂固的老说法,到底有没有一星半点的科学依据?

蝌蚪君发现,网上还有一种传播很广的说法,认为“正月不理发”是有据可凭的,论据就是《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的“春三月”中的一段话: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这跟剪头发有什么关系?网帖是这么解释的——

“具体到理发上,就是指在春天的这三个月里,人体应该让头发自由的生长,更不应该将其剪断;应该让头发松散地披在肩上,而不该扎得太紧。人们若是违反了这个规则,就会伤到肺。”

好嘛,原来剪头发还会伤肺?这下蝌蚪君不淡定了。

首先让我们看看《黄帝内经》这段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眼尖的小伙伴会发现这句话里两次提到了“发”,第一个“发陈”被解释为“具体到理发上”,第二个“披发”被解释为“让头发松散地披在肩上”。(别说还真有几分形象呢!+_+)

但事实上,正解是这样的:

1、发,启也。陈,故也。春阳上升,发育庶物,启故从新,故曰发陈。同时,百草回芽之际,也是老病根容易复发的季节,也是谓“发陈”

2、被发缓形,就是把头发散开。古人的头发一般都是绑束起来的,春天到了,则最好把头发散开,让它去自然生长。(这个解释的没错,但是再加上一句“更不应该将其剪断”就太不谨慎了!)

古人的发型一般都这样

偶有散发造型

最后那句看似忠告的话,“人们若是违反了这个规则,就会伤到肺”更是有问题,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在春季养生方面,主要是护肝。而且原文明明说的是肝,怎么变成了肺?(转帖的小编你也太不认真了!)

看来,转发并且相信此说的小伙伴,真该好好补习古文了。

其实,头发和健康并非毫无关系。中国古人早就指出,诊察发爪可以断重病、决生死。经过20余年的研究,现代科技人员证明,头发分析真的可以诊断和预报疾病,这主要得益于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的创造性开发和大量的科学实践。(跟舅舅绝对没关系!)

利用头发微量元素谱诊断疾病的方法主要有4类。据科学文献记述,有18项研究报告表明,头发微量元素谱可将癌症病人与健康人正确区分开来,为临床癌症诊断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也为利用头发样本代替血液样本作人群癌症筛查提供了理论依据;11项研究结果表明,借助头发微量元素谱,可相当准确地判别待测样本的健康属性,可以诊断和预报疾病,可以筛选高危人群,对心脑血管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9项研究结果证明,测量头发元素,建立判别方法,可以从待检样品准确诊断尘肺患者和找出尘肺高危人群,并可提早3~5年对尘肺的发生作出预报。实践表明,头发检测是疑难病筛查的一种简便、经济、实用、有效的新方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深入研究。)

头发诊断恶性肿瘤的某些应用研究

————————————

参考文献:

①《四气调神论》,《少林与太极》,2011年07期;

②《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养生常识谈》,《上海质量》2012年03期;

③《头发检测与疑难病诊断》,《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9年第10期。

  • 发表于 2017-02-04 00:00
  • 阅读 ( 1070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