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穿衣服,只是为了不喜当爹?

人类为什么要穿衣服?

这是一个困扰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已久的问题,有不少学者从御寒保暖的角度来分析。然而,深思之下,这并非完全可靠的。事物承载的功能并不一定是该事物产生的最初原因。

譬如,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后来该理论被应用于原子弹的制造。我们只能说,相对论在发展中承载了原子弹制造这一功能,却不能说相对论的发现是为了制造原子弹。同样,把防寒保暖这一功能当作衣服发明的原因也是需要谨慎的。

在从力比多和禁忌的角度分析此之前,我们先回顾人类穿衣服的历史。

按照目前认同度比较高的“非洲夏娃”理论,人类约从13万年前从非洲迁出。也就是说,在13万年以前,我们人类拥有共同的祖先。而据考古学理论,衣服大约产生自30万年前到7万年年前。这个时间在地理上处于冰河时代末期,位于赤道两端的非洲逐渐变得更加温暖而适宜生存。这个时代,人类慢慢地褪去身上的体毛。“防寒保暖”的解释与这种发现显然相互抵触。

因此,衣服的发明另有深刻的原因。

对照衣服发明的时间,我们发现,这个时间段恰好与旧石器时代的出现时间相吻合。旧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较为原始的石器。人类智能,包括自我意识也加快发展。在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的发展阶段。

而从人类婚姻发展的阶段来看,母系社会的婚姻形式最初是血缘内婚制,也就是相似血缘关系的亲友们通婚并且生育。内婚制虽然能保持原始人群的相对稳定,但婚配的男女之间血缘关系太近,致使繁育的后代易患先天性疾病,或体质不良,智力低下,与自然界抗衡的能力因而减弱。诚如《左传》所言:“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人们认识到这一点后,内婚制逐渐转变为向族外婚制,并且伴随着对族内通婚和性行为的禁忌。

在《图腾与禁忌》中,弗洛伊德认为,禁忌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当个体的某种力比多被群体所禁止,象征着禁忌的行为、事物就会产生。或者说,任何禁忌性的行为、事物背后都象征着对某种力比多的压抑。

譬如,婚戒即象征着对婚姻外性关系的禁忌。母系氏族是群居生活的。当族内通婚和性行为遭到禁止,指向部落内同族异性的力比多便也就遭到了压抑。由压抑指向同部落异性的力比多而产生的禁忌性行为就是衣服的发明和使用。或者说,“遮羞”。 它不仅使得脱下衣服在异性面前暴露生殖器官成为一种禁止,同时,也减少了由于视觉刺激导致的力比多产生。由此,禁止族内通婚的婚姻形式便得以正常运转。

我们看到,在圣经里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有了智慧之后,(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具有自我意识)第一件事情就是用树叶遮住自己的阴部,也就是“遮羞”。“羞”是一种禁止的作用。性器官作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并无预设的让人“羞”的含义。与别的器官所不同的是,它是我们的力比多最原始、最集中的发泄渠道。因此,这种只产生在对性器官的“羞”,来源于我们就是对某种力比多的禁止,即对某种性行为的禁止。在母系社会逐渐由血缘内婚制转变为禁止族内通婚和行为的背景下,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衣服其实就是一种带有禁忌性的事物。

此外,从衣服的最初形态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种明显的禁忌性质。圣经里,亚当和夏娃最先遮住的是自己的私处;各种原始社会的壁画也描绘出穿着“内裤”的原始人。(可能只是一些树叶树皮或者兽皮)因此,我们可以大胆推论,内裤便是衣服的最初形态。除了遮羞,我们再也看不出内裤有什么别的,诸如“防寒保暖“的功能。毕竟身体其他部位比私处更需要“防寒保暖”。

那么,我们便可以断定,衣服最初的意义在于遮羞,即在于对部族内相似血缘关系性行为的禁止作用。直到今天,虽然内裤已经受诟病已久,我们仍然没有舍弃穿着内裤。其原因大抵就是内裤象征的对某种性行为的禁止作用。因此,与其称彼物为内裤,不如改称“贞操裤”更为合适。

在夫妻或恋人之间,赤身裸体不太会产生羞涩之感。而在陌生人面前褪去衣物,简直比剥去一层皮还难。我们还经常在新闻上看到一些“天体运动者”。他们为什么喜欢裸奔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呢?因为,力比多得以反叛长久的压抑,被释放之后产生的快乐能量是非常巨大的。

最后,男权社会的建立与一夫一妻制的产生同样不得不分析。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论述了社形态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而进入到男权社会以及一夫一妻制社会。

在这种社会中,较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女性被视为男性的财产,供男性发泄力比多以及繁衍子嗣。为了保证血缘的纯正性,女性婚外性行为被严厉禁止。甚至在基督教中,男性的婚外性行为也是被禁止的。这种对婚外性行为的禁止,即对某种力比多的禁止,沿袭了母系社会把内裤或者衣服当作一种对力比多禁止的象征。

当我们穿上内裤或者衣服,同样意味着我们内心对随意性行为的禁止。一个具有相关性证明意义的例子是,男权统治越深刻的地区,衣服的厚度和数量会增加。譬如,性观念较为开放的唐朝和男权更加深刻的日本的比较。在唐朝,女性的衣物以轻薄和展现体态美为价值。而日本的和服,少的也有八层之多,完成整个更衣妆扮过程则长达三四个小时之久;即便较为轻便的“浴衣”,穿着起来也是相当繁琐。联系起日本男权的深刻性,我们也就能理解这种深刻的性禁忌对其象征—衣服的影响了。

当然,我们并不排除在后来的衣服制作时,防寒保暖逐渐作为了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当人类走出温暖的非洲,来到更加寒冷的欧洲和亚洲时。人类越发进步,衣服被赋予的社会价值也越来越深刻。但是,当我们分析衣服产生的最初原因,以及背后的心动动力原因,衣服象征的性禁忌意义是不能被忽视的。

参考文献: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G6SKzavUBgxxJhJZjKNFojZTuVwlMZntXsjqEzYUudFe3ieo_VbtQpvOVDxj8vp

弗洛伊德. (1999). 图腾与禁忌.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田野:《考古发现与文化探源之八人类衣服的起源》


文:严心诚

  • 发表于 2016-10-12 00:00
  • 阅读 ( 707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