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萝莉就一定是恋童癖吗?

中国有一本《心理医生》提到恋童癖,—般造成恋童癖的主要原因和社交恐惧症有关,即患者自卑、没有自信导致和成年人接触有障碍,恐惧成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和竞争压力,因此恋童癖患者纯粹是喜欢儿童的天真和单纯及没有竞争压力的人际关系。

萝莉控一般不是恋童癖。因为这只是一种喜爱,不会对孩子造成实质上的伤害。

在国外,恋童癖指的是是一种对儿童感兴趣的性取向,并不一定会真正付诸实施。而考虑到国内习惯,本文沿用的是我国从行为角度对于恋童癖的定义。即恋童癖(paedophilla或pedephilia 或 pedophilia)是指成年人长期并且多次以儿童或性发育尚未成熟的少年为对象,靠猥亵甚至奸淫他们来获得性兴奋和性满足,对成年异性则相对或完全缺乏性兴趣的病症,属于性偏好障碍的一种。

对儿童下手不一定都是恋童癖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对孩子下手的人都是恋童癖。还有些人由于无法从正常途径满足性欲,便转而对懵懂的孩子下手,这与恋童癖是不一样的,这些人只是对成年异性的渴望无法得到满足,转而发泄在孩子身上而已。真正的恋童癖,是缺乏对成年异性的兴趣的。

另外,还有些精神疾病患者,他们有可能因为对冲动的控制能力减弱,偶然做出不理智的举动,这种情况不是恋童癖。只有长期和多次对少年儿童实施侵犯,才能被认为是恋童癖。

此外,恋童癖的判定,还需要参考被侵犯孩子的年龄,以及与侵犯者的年龄差距(在美国为年龄差10岁以上)。因此,孩子们之间的性游戏,就更不是恋童癖了。

恋童癖≠男同性恋

人们发现,恋童癖相关的案件中,男性案犯比例远远超过女性,而受害者中男孩女孩都有,于是人们常常会想当然地认为,恋童癖可能与男同性恋颇有关系。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对恋童癖者来说,性别不是件重要的事,勾起他们兴趣的关键在于年龄。

对儿童实施侵害的一定是怪蜀黍?

人们对恋童者的想象,估计多半还停留在一个猥琐的中老年大叔,隔着铁栅栏,贪婪地望着校园里开心玩耍的孩子们的情景。实际上,这种看法可能会让你的孩子处于危险之中。正如很多罪犯看起来是人畜无伤的老实人,不少对孩子下毒手的人也看起来和蔼可亲,更要命的是,他们和被害者往往还非常熟悉。

1996年美国国家性健康调查(NSHS)显示,在侵害儿童的案件中,侵犯者有70%以上是孩子的亲戚、祖父母甚至父母。而1964年的一项研究中也指出85%的恋童癖者是儿童的亲戚、家庭朋友、邻居或其他熟人。

恋童癖者都是无药可救的坏蛋?

在医学上,恋童癖被认为是心理失调,是一种性倒错,患者会觉得孩子对他们有性吸引力。而恋童癖者往往也不像大家想象中那样穷凶极恶,相反,他们会表现出不成熟的个性特征,不善与人相处。

另外,很多恋童癖者自己在孩童时期就遭受过性虐待。不过,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恋童癖者都是精神上受过创伤的可怜人。实际上,有些恋童癖者还是相当成功的男性,不少还成家立业有了孩子。总之,恋童癖者的成因和背景常常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

恋童癖者能被靠谱地甄别出来?

如果能够甄别出恋童癖者,那么孩子们就安全了——这个想法是不错的,但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发表在《性虐待》杂志(Sexual Abuse)上的一项研究,就曾试图通过三种方法来甄别恋童癖者。

研究者们对130名侵犯儿童的犯人进行了性反应测试,通过测量他们看到儿童照片时阴茎的状态来判断他们性唤起的程度,结果只有55%的人达到恋童癖者的判定标准。而心理测试的结果是70%的犯人达到恋童癖标准。此外,研究者们还请专家对这些犯人做出评价,结果有77%的犯人被认为是恋童癖。

不过,当统计结果的时候,研究者非常郁闷的发现,这三种方法之间并没有显著的联系。换句话说,用不同的方法可能揪出的是不同的人。而且,这三种方法也无法判断这些犯人今后是否还会继续侵犯儿童。总之,很难通过对一个人进行测试或调查他的前科来确定他是否是恋童癖。


内容源自:关注微信公众号(唐伯猫电影院),这里有最毒的影评,全网最新电影免费在线观看

  • 发表于 2016-08-16 00:00
  • 阅读 ( 1405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