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惊动官方!小龙虾还能吃吗?

近期,媒体连续报道多起因为吃小龙虾引发肌痛、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事件,频度似乎远多于往年。报道中也多有涉及对于该种疾病以及预防策略的介绍,然而总体上不是那么全面,甚至充斥着很多错误。

频发中毒事件也引发监管部门的重视。比如,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就对小龙虾消费做出提示?,据新华网报道,提示的基本要点包括:

1. 凡进食小龙虾后24小时内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酸痛者,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2. 外就餐吃小龙虾时,应选择持有有效期内食品经营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进行消费。网络订购小龙虾时,也要确认供餐单位的有效资质。不要购买街头流动摊贩或无证经营单位的小龙虾。

3. 在进食小龙虾时,应仔细观察小龙虾的躯体,选择尾部蜷曲的小龙虾进食。不要进食感官异常的小龙虾。小龙虾蛋白质含量高,而蛋白质腐败后对人体健康会带来很大损害,因此不要进食“隔餐”小龙虾。不要过量食用小龙虾,尤其是对小龙虾过敏的人,要自觉抵御美食诱惑,避免发生过敏性食物中毒。

4. 如自行烹饪小龙虾,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建议,先用清水浸泡2至3个小时,刷洗干净,高温煮熟后再食用。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消费提示对于预防食用小龙虾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有没有用呢?

答案是否定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还是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种病症。

进食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不过是食物中毒的一种

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确定发生在南京发生的进食小龙虾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例属于在国际上被称为“Haff病”的食源性疾病,医学上也叫海鲜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因此进食小龙虾后发生的这种疾病也称为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这一连串术语看上去非常的高大上,其实用白一点的话说就是,这是一种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也常俗称为“吃坏肚子”,因为大多数的食物中毒通常会伴有腹泻。医学上,食物中毒也称食源性疾病(foodborneillness),指进食被细菌、寄生虫、病毒,或者由这些病原微生物产生的毒素污染的水或者食物引发的中毒综合征。

这类食物主要是肉禽或鱼类动物性食物,污染途径可以发生在养殖、储运、加工、烹饪甚至进食过程中任何环节。

许多类型的微生物和毒素可引起食物中毒,其中包括:

大肠杆菌肠、金黄色葡萄球菌、弯曲菌肠炎、霍乱弧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以及变质或受污染的鱼或贝类中的毒素。

Haff病确切的中毒因子尚不明确,但是,目前基本圈定是一种可以被多种淡水鱼或贝类生物生物富集、耐热的细胞毒毒素,很大可能是一种类似于海洋岩沙海葵毒素的毒素。

Haff病的发现和确认

哈夫湖

1924年,在波罗的海海岸柯尼斯堡(K?nigsberger,俄罗斯加里宁格勒 )哈夫湖(Haff)沿岸地区爆发一种以严重肌肉强直和疼痛为特征的疾病,多数患者还伴有咖啡色尿。这些患者没有神经系统损害、发热、肝脾肿大等感染性疾病表现。

哈夫湖
在随后的9年间,在该地区类似的夏秋季节,该地区类似的爆发共累及约1000人。由于所有患者都分布在Haff湖沿岸,因此被称为Haff病。由于Haff湖是一个潟湖(xì hú),因此也被称为潟湖病。

调查发现,所有患者在发病前不久都有吃鱼的病史,涉及的鱼类包括江鳕,鳝鱼和梭鱼等多个品种。不同于通常的食物中毒,所进食的鱼都是经过烹饪的熟鱼,加之没有发热等感染症状,因而可以排除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因而曾一度被怀疑是砷中毒所致。

此后的1934~1984年间,在瑞典和前苏联陆续报道类似的Haff病爆发。

Haff病在美国最早的病例出现在1984年,到1996年总共仅有4例报道,不过这些病例的共同特征是是发病前都吃过水牛鱼尤其是其中的大口胭脂鱼。

大口水牛鱼

到1997年,从5月到8月间,在加利福尼亚州和密苏里州连续出现6例Haff病,因而得到CDC的重视,并展开深入研究调查。

调查发现,6个病例为2组丛集和1例散发,发病前都有进食水牛鱼的病史,进食到发病时间间隔平均8小时(6?21小时)。所进食的鱼都是活鱼,经过烹饪煮熟或者是鱼丸。

疾病以肌肉疼痛和僵直起病,主要症状包括肌痛、肌肉僵硬及轻触疼、口干、呼吸疼、胸痛、恶心或呕吐后、大腿或全身麻木。所有病例均经过住院治疗,无死亡,平均住院时间为3天。

实验室检查主要是血肌酸激酶(CK)和肌红蛋白异常升高。CK升高平均至12,700 IU / L(正常<300 IU / L);CK升高高峰期CK-肌肉/脑(MB)的分数<5%。其他肌肉酶也不同程度升高。总之,实验室检查显示肌肉细胞破坏细胞内酶大量进入血液的特征。

对于致病因子的分析发现,涉事鱼中没有检出引起已知的很多食物中毒微生物和毒素。动物实验发现,用正己烷提取物注射到小鼠体内引发类似人类Haff病样肌肉溶解状况,说明罪魁祸首是一种耐热、非极性脂溶性毒素。

这项里程碑意义的调查基本弄清了Haff病的基本特征,并确立了该病的诊断标准:

1)发病前24小时内进食煮熟的海鲜病史;

2)血清CK水平显着升高(5倍或以上);和

3)CK-肌肉/脑分数<5%。

至此,虽然未能确定最终致病因素,人们对于Haff病形成了基本认识。

Haff病在我国

2010年,南京23例进食煮熟小龙虾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症患者被疾控中心确认为Haff病,是我国首次确认Haff病。

2013年发表在BMC公共健康杂志上2009年广东54例患者食用淡水白鲳后Haff病的回顾性研究则是近年来有关Haff病的最大病例组报告。

此后,国内报告的Haff病则主要与食用小龙虾有关。

小龙虾与Haff病

小龙虾导致Haff病最早的报告见于2001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有9人因为进食煮熟的小龙虾而发病。

其他小龙虾导致的Haff病集中在我国。2015年,有学者对美国的9个病例与近年来在国际上报告的发生在中国的6个病例的临床表现做了对比,发现尽管美国和中国的小龙虾属于同一物种,患者临床症状却不完全相同,美国的病例更多表现为恶心伴有或无呕吐,胸痛,背部疼痛,呼吸困难和出汗,因而更容易被误诊为心肌梗死。而中国的患者更多表现为肌肉痛、腹痛和肌肉触痛。

小结

综上所述,有关Haff病与小龙虾,目前可以确认的基本事实是:

1.吃小龙虾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吗?

是。

但是,引发病症的并非小龙虾本身的成分,而是生长在某些水域的小龙虾富集其他生物产生的一种毒素的结果。也就是说,吃小龙虾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仅仅是一种食物中毒。

2.小龙虾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唯一食物吗?

不是。

到目前为止,涉及到进食煮熟的水产品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即Haff病的鱼类或贝类包括江鳕,鳝鱼,梭鱼,水牛鱼尤其是大口胭脂鱼,大西洋鲑鱼,淡水鲳鱼,和小龙虾等。这些水产品共同的特点是生活在沿海潟湖水域的淡水鱼贝类,小龙虾仅是可致病的食品之一。

3.烹饪能避免吃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吗?

不能。

虽然目前致病因素尚未最终确定,但是可以确认的是致病因素是一种对热稳定、溶解于正己烷的非极性毒素,并非活的致病微生物,事实上所有病例也都是进食经煮熟的海鲜后发病的。因此,不同于很多其他食物中毒,烹饪并不能避免小龙虾导致的Haff病的发生。

4  怎么样挑选小龙虾才可以避免该病发生在自己身上?

目前尚没有办法。

由于目前尚未能确定产生治病毒素的生物,以及具体什么毒素引发本病,自然也就缺乏检测和鉴定哪些小龙虾携带治病毒素的办法。

当然,如果某地有病例集中爆发,避免进食同水域同一类水产品可能是唯一能做的预防措施。

因此,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消费提示对于预防其他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是有用的,但是对于进食小龙虾导致的Haff病可以说完全无用。

背景新闻: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出小龙虾消费提示

http://news.xinhuanet.com/2016-08/14/c_1119388471.htm

参考文献:

1  Haff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Eating Buffalo Fish -- United States,1997

http://www.cdc.gov/mmwr/preview/mmwrhtml/00056038.htm

2  Haff disease: from the Baltic Sea to the U.S. shore


3  Global incidence of rhabdomyolysis after cooked seafoodconsumption (Haff disease)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3109/15563650.2015.1016165?journalCode=ictx20

  • 发表于 2016-08-14 00:00
  • 阅读 ( 809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