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延续前两个交易日的颓势,今日疫苗板块也飘绿一片,好不惨烈。10月23日,截止收盘,生物股份领跌,其中,沃森生物、康希诺-U、康泰生物等大幅跟跌。
而在这其中,一只千亿市值的大白马股的闪崩更是吸引了市场的众多注意。
长春高新盘中忽然大跌,最终跌至329.99元,跌8.84%,最新总市值为1122亿元。
昨日复盘文章
被戏称为“东北茅台”的它曾从3月初走出股价低谷,并在8月4日创下513.50元/股的历史新高,但从8月初至今,其股价已经回调了超过33%,市值蒸发超过700亿。
而针对本次再现的波动性,其背后的原因主要由自身和行业背后释出的多重利空所致。
长春高新的主营业务由包括生物制药、疫苗及中成药为主的医药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及房产租赁等业务构成,其中,核心业务产品为生长激素和疫苗,分别由旗下子公司金赛药业、百克生物负责。
而目前来看,其子公司金赛药业的业务是其业绩的主要支撑力量。
由于生长激素在近年来打开蓝海市场,受政策的利好辅助,旗下两款重磅产品生长激素与重组促卵泡素为其整体业绩贡献了不少。2018年-2019年,金赛药业录得营收31.96亿元、48.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3.36%、50.88%;净利润录得11.32亿元、19.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5.01%、74.56%;且净利率由35.42%升至40.98%。
而就在去年11月,长春高新又完成了对金赛药业 29.5%少数股东股权的收购,这便意味着:收购后,长春高新按 99.5%持股比例对金赛药业进行合并报表,基于金赛药业带着明显的盈利属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为上市公司的利润带来积极驱动力。
根据最新上半年财报显示,长春高新实现营业收入39.17亿元,同比增长15.48%;净利润13.1亿元,同比增长80.27%。其中,金赛药业实现收入25.35亿元,同比增长18.47%,占长春高新的总营收比重为64.71%;实现净利润11.29亿元,同比增长37.14%,占其总净利润的86.18%,且这一数据已经达到了2020年业绩承诺的58%。
“长春高新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71亿元-22.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85%。”——公开数据
然而,就目前来看,这一“顶梁柱”业务或将具备一定的不稳定性。
首先,目前生长激素市场正在进一步打开,诺和诺德、华润医药等竞争对手也在加快布局的脚步,叠加地方政府的集采政策影响,其市场地位或遭遇冲击,且其业绩增速已显出一定的放缓之势。
“金赛药业2016-2020年的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22亿元、3.48亿元、5.57亿元、8.23亿元、11.29亿元,同比增长22.50%、56.73%、60.02%、47.70%、37.15%。”——公开数据
同时,今年9月公司第二大股东金磊作为子公司金赛药业总经理,在机构调研会议上发表了有关金赛药业业绩以及减持长春高新的看空言论,称金赛药业明年的业绩展望从增长35%下调至25%;且由于需要交税10亿元,年底还会做减持。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市场投资者带来了明显的情绪性利空。不仅使得股价跳水,市值蒸发,还带来了深交所的关注函。
此外,公司大股东解除质押也承担了一定的潜在风险。
今年9月,公司第一大股东超达投资解除质押500万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6.57%。对此,随后的调研纪要指出,“年底会做减持,要交税10个亿,减持以后未来还是核心股东。”
与此同时,今年12月长春高新还有两波解禁来袭,分别有5972万股和477万股的解禁到期,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构的持股信心,使得此前的机构抱团有所松绑。
2020年中报显示,长春高新前十大股东名单中,除超达投资、金磊、林殿海之外,中央汇金持有公司股份859.58万股,持股比例2.12%,香港中央结算持有公司(陆股通)股份800.57万股,持股比例1.98%。
“截至上半年,公司持股机构达到1134家,累计持股近2.1亿股,持股比例为61.73%...41只基金产品持有长春高新占净值比例超过9.5%。”——公开数据
在2020年YQ黑天鹅效应之下,疫苗股受宏观环境以及市场需求影响,得到了人们的不少追捧,毕竟其背后的千亿市场机遇还是较为吸引人的。
但前期频频拉升的疫苗板块也受到了明显的炒作驱动,而基于狂热情绪的引导,热情有多盛,泡沫便有多大,后期的回调是难以避免的,毕竟再多的利好需要一定的长时间去加以消化,而高估值泡沫一旦破灭,跌下高增长神坛也是必然的。
作者:格隆汇
免责声明:文中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对任何一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版权保护:著作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并标明出处。
·······································································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融创在长春高新区有新开发的高端项目,叫融创·御湖宸院。他们的项目规划洋房、别墅,是低密度新中式大宅,品质没得说,属于高端住区。在高新南区超凡大街与锦湖大路交会,出门便是八一公园,居住环境很好。有小孩上学也很方便,附近有东师慧仁学校。交通很方便,出行便利,融创·御湖宸院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
融创地产的房子装修的都还可以,融创旗下王府壹号的物业公司是天津融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它隶属于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王府壹号项目在天津市南开区怀安环路南北两侧,项目位于南开区经济文化中心,项目南侧为鞍山西道科贸一条街,北侧为现代商务办公中心,东西两侧紧邻4万平米的中心花园绿地及扩建的南开文化宫,地理位置优越。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
···································^^····································
·······································································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一个让你能赚钱的公众号,一个能抄底逃顶、绝对干货的公众号!
回复‘指标’获取中期趋势指标;回复‘牛股’获取历史牛股合集
投资界有句俗语:投资不过山海关!昨天的文章《东北造假上市公司集锦——太可怕了!》已经让大家认识到东北企业造假的厉害之处,闻之害怕,造假可谓是蔚然成风!
但是东北有一家企业却与众不同,股价排名在茅台下面,这些年的成长有目共睹,他的名字是长春高新。
一家于1996年上市的老企业,业务包括以金赛药业为主的基因工程药物、以百克生物为主的疫苗业务以及以华康药业为主的中成药业务,房地产业务则以高新地产为主。
这家东北企业有没有造假的可能呢?下面我们主要从财务的角度质疑一下长春高新!(非真实证据,本人不持有长春高新股票,纯粹写文章自娱)
01
疑似造假的历史
2011年至2013年期间,长春高新控股子公司吉林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违反国家规定,未报原批准部门审核批准,改变生产工艺,用中药提取物“芦丁”替代“槐花”入药,生产血栓心脉宁片、血栓心脉宁胶囊767批,销售金额总计4.2亿元。
3月29日,长春高新发布了澄清公告,承认了事件发生的真实性。
02
造假留下的证据
企业造假的目的是为了应对产品卖不出去,没有利润,导致股价大跌从而影响自己的利益。
如果一家企业的管理层不持有股票,也没有业绩考核的压力,那么自然没有造假的动机。那么什么样的状态企业管理层会有造假的动机呢?
1.高质押股票
股票质押一旦高,那么大股东是很怕股价下跌的。影响股价跌幅最深的就是企业的业绩,如果业绩持续性的增长,股价自然不会下跌,相反还会大涨。
在这样的局面下,质押者自然有造假的冲动。这个时候讲一些造假坑害小股东,伤害其他人的利益的话已经无济于事。只要股价没被刺破,造假没被揭发,这些人可是知名企业家。名和利都捞到了,哪有不造假的理由。
何况即使造假被揭发出来,赔点钱就完事了,也不会重罚。且看康得新造假119亿元,原董事长最后的罚款也就60万元,这貌似在鼓励造假。
长春高新有质押的股票,质押比例达到11.1%,不算太高。股东为长春高新超达投资有限公司,是大股东。将持有的一半股权进行了质押,有一定的风险。
2.关联交易
并不是说关联交易一定会造假,只是因为其造假的可能性变得很大。关联交易其实通俗的说就是自己销售产品给自己。
A股市场有3家典型的公司,涉嫌利用关联交易来进行财务作假:乐视网和神雾环保、神雾节能。下面我们来看看乐视网的关联交易。
乐视网在2016年的财务报表披露:从关联方购进的商品和服务,就高达74.98亿,同比上年增加47.88亿。提供给关联方提供的商品出售和服务,也就是关联方销售,更是高达117.85亿。导致2016年应收账款余额86.86亿,应付账款54.21亿,销售费用23.66亿。
这就是关联交易导致的弊端,交易的事实很可能是虚假的。最后的结果形成了这些款项的挂账,没有形成实际的利润。2016年乐视网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53亿。因为买方和卖方都是同一个老板,也就是咱们的贾老板。
长春高新的关联交易存在于收购,并没有业务上的关联交易。
3.大额科目值得怀疑
企业要造假,肯定要虚增收入、成本和费用,进而让净利润变得好看。既然是虚增的东西,那么这些增加的内容就是一颗颗毒瘤,最后只能沉淀下来,归结到资产负债表里。那么具体沉淀到资产负债表的哪些科目呢?
(1)负债、现金科目不能沉淀
负债是企业欠别人的钱,虚增的利润不可能给别人,那造假的人脑子是短路了。即使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造假,也不会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所以负债所有科目造假的可能性是没有的。
同样现金科目也不会是造假的聚集地,本来企业造假的原因是因为产品卖不出去,赚不到现金。如果最后企业造假把现金增加了,那真的是毁三观了。因为现金很容易查出来,一般的审计只要有良心,基本上一逮一个准。
但是这样毁三观的事情真的发生了,而且发生在康得新身上,只能说康得新的会计真的是顶尖级人才。虚构利润119亿,也就意味着2015-2018年亏损了60亿,硬生生的做成了盈利60亿。特别奇怪的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居然和造假的利润配比上了,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不是说现金难以造假吗?
其实只要大家注意一个新闻就清楚了:康得新存放于北京银行西单支行的122亿存款是虚假的。康得新用这个账户硬生生造出了120亿的净利润,也揭示了康得新那丢失的100亿银行存款到底去了哪里这个谜团。
可是这样的报表我们检测不出来,因为康得新直接把银行存款多记了100亿。而银行存款使我们非常信任的资产,基本上不会造假。康得新在这上面作假,没人能质疑清楚。
长春高新的货币资金与总资产的比例一直维持在19%附近,相对来说比较健康,占比相对来说比较高。2018年末长春高新的货币资金余额是18.68亿,领先于所有的资产明细。
如果现金没有造假,同时加上其他流动资产里面的理财资金,那么企业造假的可能性非常小。
(2)造假的汇入池
那么造假到底在哪里能够沉淀下来呢?我说出来,大家可能会惊讶。造假最终沉淀的科目是除了现金、交易性证券之外的所有资产科目,没错,是所有的。那我们来看看:
1)应收账款、存货:企业造假的主要集中地。收入造假造出来了,必然虚增的那部分销售额只能挂账,不然还真找人要去?那会被别人打死的。
存货也是一样的,收入虚增,成本自然要虚增。存货还不变,那一眼就能看出来。
不能说企业在很小的时候存货每年余额有1亿,当他做假账成了世界500强,存货余额还是1亿,没有会计这样做账的,那叫不符合常识的做账。
我们来重点看看长春高新这两个科目的质量如何。
随着长春高新收入规模的增长,应收账款的增长也是很迅速的。但是并没有超过收入的增速,而且每年未收款的增加比值并不高,造假的可能性低。
但是存货这个余额就让人很值得怀疑了。长春高新2018年末的存货余额是18.33亿,跟货币资金一个水平。如果是产品存货那么高,那么就值得怀疑。
不过庆幸的是其中的12亿是房地产的开发成本,也就是说长春高新的主要业务(除去房地产业务)存货余额只有6亿,也可以看出长春高新这两年在房地产业务上的激进。
2016年房地产业务占比很小,这两年积极的增加房地产业务,这点需要注意风险,长春高新的存货是要时刻注意!
2)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这块我好像真的没有办法质疑,不能说固定资产占比高就有问题。但是财务造假最好的科目为“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非流动性资产科目,因为它们比在流动性科目上造假更隐蔽、更难以发现。
比如应收账款是流动资产,利用应收账款造假,会造成利润和现金流严重脱节的现象,容易引起关注,容易暴露。如果一开始就在长期资产上做假,只要做假的当年蒙过去了,以后基本就没问题了,比如对于在建工程、固定资产上的造假,以后可以通过折旧、减值的方式自然而然将黑洞化解于无形。
长春高新的固定资产使用率这些年一直在提高,2018年达到了4.51次,意味着一块钱的固定资产能产生4.51元的收入。同时重资产比例这些年一直在下降,如果想造假的利润放到固定资产里,那么重资产比例不会下降的那么快,很可能会一直上升。
在固定资产增长上,也是很正常的,并没有出现利润进入固定资产的嫌疑。
3)其他
在其他应收款上,出现了非常大额的记账。此笔款项为下属房地产公司根据中标的“长春高新区康达地块旧城改造开发项目”所约新定的前期土地拆迁款。存放于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这个造假可能性不大。
其他的资产科目,要么就是余额太小,无法作假。要么就是真实的,没必要作假。
03
几个基本的造假套路
既然在资产科目上,我们并没有发现长春高新的疑似的信息。但是资产端的彻查并不能保证其他地方会藏着猫腻,我们来看看一些细微之处是否藏着造假的信息。
1.借款比例高
既然说了长春高新的货币资金总体加起来有25亿(货币资金18亿+其他流动资产7亿),如果是企业赚到的,那自然没有造假的可能。但是就怕出现康得新那样的大存大贷情况,货币资金是多,但是有息负债也不少!
查看长春高新的资产负债率和有息负债率,看着还算是很健康的,并没有出现大存大贷的现象。2018年长春高新的有息负债总额只有2.67亿,跟现金比起来非常的少,也说明企业的货币资金不是通过拆借获得的。
2.客户集中
不怕企业的产品销售出去,就怕销售出去收不回钱。这样的情况很多出现在客户非常集中,很难准时要到货款的时候。最典型的特征是客户前五名的销售额非常高,导致企业的业务靠着这几位金主。
长春高新没有出现客户集中现象,非常的健康!!
3.毛利率过高
由于长春高新涉及的业务很多,各业务的毛利率不同。我们把这些业务拆开了一个个的分析,与其他公司对比,看到底有什么异样。
在毛利率的比较上,长春高新并没有什么异常。在生物类药品上的毛利率与安科生物差不多,这是企业最大的业务,发展的跟同行一样。
中成药和房地产业务金额不大,毛利率的波动有风险,但是不大(中成药业务找的是步长制药,不够谨慎,后期再找找)
4.国外业务占比高
雅百特的财务造假就是通过海外业务,这些业务事务所很难审计。这家公司不仅将建材自买自卖,假冒跨国生意。而且还想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把假生意做到巴基斯坦,但经过监管机构跨境调查,参与巴基斯坦的项目完全子虚乌有。
长春高新在2018年的国外业务4700万,占整个收入才0.87%,不值得一提。
5.一些听不懂的业务
三聚环保的业务是典型的听不懂,听起来非常的高大上。悬浮床这样的高科技让专业人士都搞懵了,更何况小股民。
长春高新的业务还是让人能够懂的,只不过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才能弄懂。从下表可以看到很多绕口的专业名词,是需要花一些时间弄懂,得多读读研报。
同时也要注意那些我们无法接触到的产品,见不到的业务需要多到药店打听打听,多上网查查。
6.研发费用
公司注重创新研发,近年来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但受营收规模快速增长影响,近两年研发投入的营收占比略有下滑。2018 年公司研发投入 4.0 亿元,研发投入的营收占比为 7.4%。
长春高新存在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现象,但是比例很低可以接受。
“资本化”是指符合条件的相关费用支出,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相关资产成本,作为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类项目管理。
简单地说,资本化就是公司将支出归类为资产的方式(这样就可以分期摊销,不必一次性在利润表中扣除)。使得企业的利润不能真实的反映,有虚增的嫌疑。
2015年,华为专利申请数量全球第一,研发投入596亿,全部费用化,研发资本化比例为0。五年来,华为的研发投入有两千亿左右,无形资产只有27.25亿。
乐视的研发资本化率是多少呢?据他们2015年年报显示,从2013-2015年,资本化率高达60%。
这么高的资本化率,在全世界都是很罕见的。假如,乐视把自己的资本化率降到就10%,那么2015年当期利润就会减少至少6亿元!运用一个小小的财技,就可以多创造6亿利润。
分析完这些,企业的现金流基本上不存在什么大的问题。但是这三年长春高新的经营现金流并不好,这点值得注意。
总结: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并没有发现长春高新造假的嫌疑。各项指标都是符合公司经营的常识,也在正常的范围内(当然除非全部的数据造假),可以说长春高新是一家做账比较好的企业。
这里不能说长春高新一定是做账就一定没做假,只不过看这些结构和造假的套路,长春高新不存在那些现象。可能隐藏的东西我没有看到,那只能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对待了,毕竟最近造假的企业太多了,而且白马股居多。
当然这里并没有从长春高新的业务和发展来观察,只是从财务上观察长春高新,不是推荐给大家买卖!
以下是长春高新的一些基本信息,仅供参考!
(本文借鉴了一些作者的观点,在这里感谢他们)
畅销书《投资第一课:零基础轻松读财报》作者。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让我们一起创造财富
本公众号定位低估值高成长。 坚持成长股,稳定盈利为目的,使价值投资在你我心中生长。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