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国家高新科技企业认定是国家对于高新科技企业的一种认证,并且对获得此认证的企业进行一定的政策扶持。那企业要如何才能申请国高新科技企业认定?下面给大家介绍国高企业的认定流程:
(一)申请国高新科技企业自我评价。
企业应对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本《工作指引》进行自我评价。
(二)申请国高新科技企业注册登记。
申请国高新科技企业的企业登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按要求填写《企业注册登记表》(附件1),并通过网络系统提交至认定机构。认定机构核对企业注册信息,在网络系统上确认激活后,企业可以开展后续申报工作。
(三)申请国高新科技企业提交材料。
申请国高新科技企业的企业登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按要求填写《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附件2),通过网络系统提交至认定机构,并向认定机构提交书面材料。
(四)申请国高新科技企业专家评审
国高新科技企业的认定机构收到企业申请材料后,根据企业主营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所属技术领域在符合评审要求的专家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每个企业的评审专家不少于5人(其中技术专家不少于60%,并至少有1名财务专家)。每名技术专家单独填写《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技术专家评价表》(附件3),每名财务专家单独填写《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财务专家评价表》(附件4),专家组长汇总各位专家分数,按分数平均值填写《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家组综合评价表》(附件5)。具备条件的地区可进行网络评审。
(五)申请国高新科技企业认定报备
国家高新科技企业的认定机构结合专家组评审意见,对申请国高新科技的企业申报材料进行综合审查(可视情况对部分企业进行实地核查),提出认定意见,确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名单,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报送时间不得晚于每年11月底。
(六)申请国高新科技企业公示公告
经认定报备的企业名单,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公示10个工作日。无异议的,予以备案,认定时间以公示时间为准,核发证书编号,并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上公告企业名单,由认定机构向企业颁发统一印制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加盖认定机构科技、财政、税务部门公章);有异议的,须以书面形式实名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由认定机构核实处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报备企业可进行随机抽查,对存在问题的企业交由认定机构核实情况并提出处理建议。
详情了解昵称weixin
·······································································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172号,要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基本条件: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这是最低要求,多多益善
···································^^····································
搜一下:公司申请高新企业名单对员工文凭有什么要求?
···································^^····································
···································^^····································
·······································································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个知识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简称高新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注册一年以上,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科研人员比例和科研投入比例较高),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且经营情况良好(近三年总资产和销售收入持续较高增长)的企业。
为什么我们要关心这个知识点?因为在我们研究城市的科技、创新、以及经济活力等问题时,高新企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察窗口。
以上海为例吧,截止到2018年底,2016-2018三年认定公布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约9200家*,而全市的工商注册企业数量接近200万家。换算一下,高新企业占比大约为千分之五,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那么,这些稀少的高新企业,都在上海的什么地方呢?
请看下图:
上图中,每个点就代表一个高新企业(注册地)。可以看到,上海的高新企业具有明显的“抱团”特征,而它们“抱团”的地方多是各类高新技术园区和产业园区。
总体而言,上海全市有50%的高新企业落在了100多个大大小小的“园区”内,而有20%的高新企业则位于9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内。其中,又以张江、漕河泾和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新企业最多。
具体数据请看下图:
(注:由于我们的园区边界数据年代较老,且根据企业经营地统计,结果可能与各园区口径的统计结果有一定出入。)
以上是按照注册地统计的结果,但假如我们把这些高新企业的注册地和经营地做一个比较,会发现二者间具有微妙的差异。请看下图:
与注册地相比,在“高新企业经营地”这张图上:
张江、漕河泾、五角场、虹桥、莘庄、浦江、陆家嘴及整个市中心都明显“更亮”了,
而嘉定、浦东、闵行的部分园区却“暗”了下去。
假如我们分圈层比较,这种趋势将更为明显,请看下图:
简单来说,高新企业往往会选择这样一种策略:“注册在郊区”享受更好的政策,而“经营在市区”以求更优质的人才和服务资源。
因此,我们以实际经营地来具体看看上海高新企业在各个区的分布情况吧。请看下图:
从高新企业数量占全市比例的角度来看,拥有张江、外高桥、金桥等多个高新技术园区的浦东稳夺第一,闵行次之,徐汇、嘉定、松江水平接近。
但是这么比较明显不太公平,毕竟浦东新区的面积远超过其他各区,那么,我们不妨引用“高新企业密度”的概念——即在一个区内高新企业数量占区内总企业数量的比例。请看下图:
从高新企业占本区企业数量比例的角度来看,各区排名发生了变化:杨浦的排名上升到了第二名,和徐汇、闵行共同占据前三甲。
除了数量外,我们还可以从上海各区高新企业数据中看到什么特点呢?
请看下图:
我们把高新企业按照行业分类,可以看到:
长宁、静安、徐汇、黄浦、杨浦、虹口的高新企业中,信息科技业占比超过50%且远超制造业,属于“IT引领型”;
青浦、松江、奉贤、金山、嘉定的高新企业中,制造业占比相对较高,属于“制造引领型”;
其他5各区的信息科技和制造业占比较为平衡。
总体而言,信息科技和制造业是上海高新企业的两个大类。这一现象其实很明显展示了上海科技创新的基本态度——虚实并举:
既有虚拟世界的创新(以信息科技为引领),更有现实世界的创新(以制造业为引领)。
那么,上海的这种特点,和其他创新型城市又有哪些不同呢?
我们引入更多城市看下吧:
从总量上看,上海的高新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三位,约是北京的40%、深圳的60%,但比杭州高了1倍。
由于各市高新企业的认证主体和标准不同,每个城市的高新企业数量并不适合拿来直接简单地比较。但我们不妨以全国高新企业数量第一城市:北京为目标,进行一些京沪之间的结构性观察吧。
首先是高新企业的企业年龄:
从注册时间来看,上海高新企业更“老”,北京高新企业更“新”, 上海在2010年之后注册的高新企业(8岁以下的高新企业)比北京少11个百分点。
再来高新企业的行业对比:
两个城市的对比非常鲜明:
在信息技术服务业和科研技术服务业这两个行业上,北京远超上海,前者占比59%,而上海是36%。
与之相对的,在制造业方面,上海则远远超过北京,上海占比达34%,是北京15%占比的两倍还多。京沪创新之路的差异,不言而明。
而在注册资本上,京沪高新企业也存在有趣的差异:
总体来说,大多数高新企业注册资本都不低,1000万以上的企业都占据半壁江山。但有趣的是:
在注册资本1000万以上的高新企业占比指标上(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大型企业),上海比北京高出了10个百分点;
而在注册资本200万以下的这个区间内(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中小企业),上海高新企业占比仅9%,大约是北京的一半。
从现阶段的数据来看,京沪在高新企业方面的差异还是很大的。但未来会怎么样呢?在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道路上,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我们正好可以在时间序列上对上海进行观察:
1,从历年高新企业增长数量上看,上海的信息科技服务业高新企业正在大幅度地超过制造业高新企业。
2,从历年高新企业注册资本规模变化上看,上海高新企业的注册资本中位数正在逐年下降。
总体而言,在上海高新企业中,注册年代越新,信息技术和科研服务的比例越高(2005年以后信息科研已经超过了制造业),同时企业的平均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小企业获得了高新资格)。
换句话说,上海的高新企业特点,开始有越来越像“北京模式”的趋势了。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和评价这个趋势呢?这个问题,本文暂时就不讨论了,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注:
本文作者为邓浩强、喵、团支书,由城市数据团首发。
本文企业名称数据来自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网的公示信息。企业样本是2016-2018年获得认证的企业。由于高新企业有三年一认证的要求,这些样本可认为接近高新企业全名录。其他企业数据来自脉策数据、启信宝及部分政府网站。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