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新科技企业认定流程 公司申请高新企业名单对员工文凭有什么要求

国家高新科技企业认定是国家对于高新科技企业的一种认证,并且对获得此认证的企业进行一定的政策扶持。那企业要如何才能申请国高新科技企业认定?下面给大家介绍国高企业...

国家高新科技企业认定流程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国家高新科技企业认定是国家对于高新科技企业的一种认证,并且对获得此认证的企业进行一定的政策扶持。那企业要如何才能申请国高新科技企业认定?下面给大家介绍国高企业的认定流程:

(一)申请国高新科技企业自我评价。

企业应对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本《工作指引》进行自我评价。

(二)申请国高新科技企业注册登记。

申请国高新科技企业的企业登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按要求填写《企业注册登记表》(附件1),并通过网络系统提交至认定机构。认定机构核对企业注册信息,在网络系统上确认激活后,企业可以开展后续申报工作。

(三)申请国高新科技企业提交材料。

申请国高新科技企业的企业登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按要求填写《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附件2),通过网络系统提交至认定机构,并向认定机构提交书面材料。

(四)申请国高新科技企业专家评审

国高新科技企业的认定机构收到企业申请材料后,根据企业主营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所属技术领域在符合评审要求的专家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每个企业的评审专家不少于5人(其中技术专家不少于60%,并至少有1名财务专家)。每名技术专家单独填写《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技术专家评价表》(附件3),每名财务专家单独填写《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财务专家评价表》(附件4),专家组长汇总各位专家分数,按分数平均值填写《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家组综合评价表》(附件5)。具备条件的地区可进行网络评审。

(五)申请国高新科技企业认定报备

国家高新科技企业的认定机构结合专家组评审意见,对申请国高新科技的企业申报材料进行综合审查(可视情况对部分企业进行实地核查),提出认定意见,确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名单,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报送时间不得晚于每年11月底。

(六)申请国高新科技企业公示公告

经认定报备的企业名单,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公示10个工作日。无异议的,予以备案,认定时间以公示时间为准,核发证书编号,并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上公告企业名单,由认定机构向企业颁发统一印制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加盖认定机构科技、财政、税务部门公章);有异议的,须以书面形式实名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由认定机构核实处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报备企业可进行随机抽查,对存在问题的企业交由认定机构核实情况并提出处理建议。

详情了解昵称weixin

·······································································

公司申请高新企业名单对员工文凭有什么要求?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172号,要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基本条件: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这是最低要求,多多益善

···································^^····································



搜一下:公司申请高新企业名单对员工文凭有什么要求?

···································^^····································


···································^^····································


·······································································

上海的高新企业数量还不到北京的一半?但是……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个知识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简称高新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注册一年以上,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科研人员比例和科研投入比例较高),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且经营情况良好(近三年总资产和销售收入持续较高增长)的企业。


为什么我们要关心这个知识点?因为在我们研究城市的科技、创新、以及经济活力等问题时,高新企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察窗口。


以上海为例吧,截止到2018年底,2016-2018三年认定公布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约9200家*,而全市的工商注册企业数量接近200万家。换算一下,高新企业占比大约为千分之五,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那么,这些稀少的高新企业,都在上海的什么地方呢?


请看下图:



上图中,每个点就代表一个高新企业(注册地)。可以看到,上海的高新企业具有明显的“抱团”特征,而它们“抱团”的地方多是各类高新技术园区和产业园区。


总体而言,上海全市有50%的高新企业落在了100多个大大小小的“园区”内,而有20%的高新企业则位于9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内。其中,又以张江、漕河泾和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新企业最多。


具体数据请看下图:


(注:由于我们的园区边界数据年代较老,且根据企业经营地统计,结果可能与各园区口径的统计结果有一定出入。)


以上是按照注册地统计的结果,但假如我们把这些高新企业的注册地和经营地做一个比较,会发现二者间具有微妙的差异。请看下图:



与注册地相比,在“高新企业经营地”这张图上:


  • 张江、漕河泾、五角场、虹桥、莘庄、浦江、陆家嘴及整个市中心都明显“更亮”了,

  • 嘉定、浦东、闵行的部分园区却“暗”了下去。


假如我们分圈层比较,这种趋势将更为明显,请看下图:



简单来说,高新企业往往会选择这样一种策略:“注册在郊区”享受更好的政策,而“经营在市区”以求更优质的人才和服务资源。


因此,我们以实际经营地来具体看看上海高新企业在各个区的分布情况吧。请看下图:



从高新企业数量占全市比例的角度来看,拥有张江、外高桥、金桥等多个高新技术园区的浦东稳夺第一闵行次之,徐汇、嘉定、松江水平接近。


但是这么比较明显不太公平,毕竟浦东新区的面积远超过其他各区,那么,我们不妨引用“高新企业密度”的概念——即在一个区内高新企业数量占区内总企业数量的比例。请看下图:



从高新企业占本区企业数量比例的角度来看,各区排名发生了变化:杨浦的排名上升到了第二名,和徐汇闵行共同占据前三甲。



除了数量外,我们还可以从上海各区高新企业数据中看到什么特点呢?


请看下图:



我们把高新企业按照行业分类,可以看到:

  • 长宁、静安、徐汇、黄浦、杨浦、虹口的高新企业中,信息科技业占比超过50%且远超制造业,属于“IT引领型”;

  • 青浦、松江、奉贤、金山、嘉定的高新企业中,制造业占比相对较高,属于“制造引领型”;

  • 其他5各区的信息科技和制造业占比较为平衡


总体而言,信息科技制造业是上海高新企业的两个大类。这一现象其实很明显展示了上海科技创新的基本态度——虚实并举:


既有虚拟世界的创新(以信息科技为引领),更有现实世界的创新(以制造业为引领)。



那么,上海的这种特点,和其他创新型城市又有哪些不同呢?


我们引入更多城市看下吧:



从总量上看,上海的高新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三位,约是北京的40%深圳的60%,但比杭州高了1倍。


由于各市高新企业的认证主体和标准不同,每个城市的高新企业数量并不适合拿来直接简单地比较。但我们不妨以全国高新企业数量第一城市:北京为目标,进行一些京沪之间的结构性观察吧


首先是高新企业的企业年龄:



从注册时间来看,上海高新企业更“老”,北京高新企业更“新”, 上海在2010年之后注册的高新企业(8岁以下的高新企业)比北京少11个百分点。


再来高新企业的行业对比:



两个城市的对比非常鲜明:

  • 信息技术服务业和科研技术服务业这两个行业上,北京远超上海,前者占比59%,而上海是36%。

  • 与之相对的,在制造业方面,上海则远远超过北京,上海占比达34%,是北京15%占比的两倍还多。京沪创新之路的差异,不言而明。


而在注册资本上,京沪高新企业也存在有趣的差异:



总体来说,大多数高新企业注册资本都不低,1000万以上的企业都占据半壁江山。但有趣的是:

  • 在注册资本1000万以上的高新企业占比指标上(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大型企业),上海比北京高出了10个百分点;

  • 注册资本200万以下的这个区间内(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中小企业),上海高新企业占比仅9%,大约是北京的一半


从现阶段的数据来看,京沪在高新企业方面的差异还是很大的。但未来会怎么样呢?在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道路上,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我们正好可以在时间序列上对上海进行观察:


1,从历年高新企业增长数量上看,上海的信息科技服务业高新企业正在大幅度地超过制造业高新企业。



2,从历年高新企业注册资本规模变化上上海高新企业的注册资本中位数正在逐年下降。



总体而言,在上海高新企业中,注册年代越新,信息技术和科研服务的比例越高(2005年以后信息科研已经超过了制造业),同时企业的平均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小企业获得了高新资格)。


换句话说,上海的高新企业特点,开始有越来越像“北京模式”的趋势了。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和评价这个趋势呢?这个问题,本文暂时就不讨论了,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注:

  1. 本文作者为邓浩强、喵、团支书,由城市数据团首发。

  2. 本文企业名称数据来自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网的公示信息。企业样本是2016-2018年获得认证的企业。由于高新企业有三年一认证的要求,这些样本可认为接近高新企业全名录。其他企业数据来自脉策数据、启信宝及部分政府网站。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