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什么是高新技术,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就是所谓的电子与信息技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环境保护新技术,新能源等,邦企小编在此就不赘述了。
下面我们直奔主题,很多属于高新企业范畴的企业不知道申请高新企业认定的好处,所以小编给大家普及一下。
1、申请高新企业认定可以免税,根据国家规定,是可以减免所得税的。
2、可以申请获得国家的资金支持和补助。
3、是企业塑造正面形象,做宣传和报道的利器。
4、可以提高市场价值。
这些都是可视化很直观的好处,如果你们是高新企业,一定要抓紧时间去做认定,别错过了。当然如果遇到问题也可以咨询咱们邦企信息的伙伴。
·······································································
首先第一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30分);二: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与架构(30分);三: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20分);四:成长性指标(20分)。其中知识产权和成长性指标是重点,知识产权是重中之重。 核心自主知识产权(30分): 发明专利(30分) 使用新型专利(一个5分) 软著(一个4分,要求本年) 独自占有许可5年以上的专利权(一般不建议购买,因为科技创新委员会审查申请国高的时候通过率低,购买的专利难以证明企业的核心知识产权价值) 成长性指标(20分): 省公司3年的财务数据,销售额不低于5000万;低于5000万,公司知识产权占比不得低于百分之6;5000万至2亿不得低于百分百之4;2亿以上不得低于百分之3。 研究人员组织管理水平与架构(30分): 科技人员必须占公司总人数百分之30以上;研究开发人员百分之10以上(工作时间至少半年以上)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20分): 占比收入为主,与企业签订的技术服务合同
1、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如有公司名称变更,提供公司名称变更证明) 2、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3、组枳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4、知识产权证明(如 著作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5、检测报告(有就提供),技术服务或者销售合同,(09年-11年的,注意,要不同名称的 ,提供13项左右,后面附上对应的发票) 6、著作权或者专利的详细说明(提供电子版说明书就行) 7、公司简介(电子版) 8、您公司去年报税的总人数是多少? 9、理工科人员学历证明复印件 10、法人及股东身份证明复印件 11、产学研合作协议 12、公司设备清单或者固定资产清单。(电子版) 13、近三年普通审计报告和高新专项审计报告。 14、可适当给一些公司获奖证书,荣誉证书(有就提供) 15、近一个季度的《企业所得税季度预缴纳税申请表》(复印件)
误区一:有关企业申请认定时须注册成立一年以上的要求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第十一条“须注册成立一年以上”是指企业须注册成立365个日历天数以上。“申请认定时一年内”指的是申请前的365天之内(含申报年),即申请企业营业执照上册注册日期与认定通知文件规定的申报截止日期间隔必须大于365个日历天数。
常见误解:企业2020年申请认定,其注册时间需要在2019年1月1日以前;企业2020年申请,其销售开始时间必须是2019年1月1日以前。
误区二、知识产权取得必须是自主研发产生的要求
有部分认为知识产权的取得必须来源于企业自主研发。
知识产权相关方面的指标主要是对技术先进程度、在主要产品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知识产权数量、获得方式及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等情况进行考核,这个指标并没有排斥外购、受让等方式获得知识产权。
科技成果转化是对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的活动,其成果来源包括了自有技术、受让技术、输出技术、合作转化,技术要素参与利益分配等五方面。知识产权相关方面的指标在科技成果转化层面,一个是开端,一个是终点;一个是定量指标,一个是定性指标。
误区三、知识产权有效性问题
针对专利等知识产权有效性,存在以下误解:认为拿到申请受理通知书就能申请认定,认为只有拿到专利证书才能认定,认为取得专利证书后无须缴纳年费。
专利等知识产权以经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由主管知识产权的行政部门作出授予专利权等知识产权决定,同时予以登记和公告,专利权自公告之日起生效。
年费每年都要缴纳,有效期从申请日起开始计算。专利权人应当自被授予专利权的当年开始缴纳年费,没有按规定缴纳年费,专利权期限届满会终止。缴费收据为载有“年”费标识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收费收据”(黄色联),也可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www.sipo.gov.cn)等查询专利标记和专利号,确认其缴费状态。企业务必要要确保参与认定专利的有效性,以免影响认定指标评价。
误区四、评定看产品是否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以下“简称《领域》”)要求
申请高企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以下简称“《领域》”)规定的范围,也就是说,关键看主要产品(服务)使用的技术是否属于《领域》规定范围当中的那一项,而不是看技术产出的产品属于《领域》。所以,有些传统行业,比如,冷冻奶,建筑业,经营范围上看似不适合申请高企,但如其提供产品(服务)采用的技术过硬,一样有可能符合认定申请的资格。
误区五、企业只做产品研发、产品OEM定制,没有资格申请高企认定
产品研发、产品OEM定制的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领域》规定的范围,就有申请认定资格的可能。销售的产品(服务)是否属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需要看对其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是否属于《领域》规定范围。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成果转化形式表现为以该科技成果作为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合作条件等方式,科技成果转化是对科技成果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产品研发,产品OME定制,属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类,不会影响评定分值。
误区六、科技人员占比是评定前提条件,外聘人员不满183天人工费不得记入研发费用
科技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以及专门从事上述活动的管理和提供直接技术服务的,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的人员,包括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
评审认定要求标注科技人员工资岗位,来判断该人员是否属于科技人员,科技人员的岗位填写可按市场调研和数据采集、样品图纸设计、样品测试等按科研活动过程设定的岗位。比如,检测中心及车间骨干人员,直接提供技术服务的品管部,从事管理的有技术副总、生产副总等。
科技人员占比是企业科技人员数与职工总数的比值,该占比按照全年月平均计算作为科技人员的统计依据,比例不低于10%;统计时,外聘科技人员累计不满183天将被剔除出去。而研发费用归集的人工是“科技人员”发生的“人员人工”,科技人员占比的统计口径不影响按项目归集的科技人员人工费用。
误区七、研究开发费用占比每年都要达标
研究开发费用占比是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值,且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在对应阶段的研发费用比值分别不低于5%、4%、3%要求。
比如,某企业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为4568.23万元,其他业务收入为500万元,营业收入为5068.23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该企业申请认定的研发费用占比要满足第二档4%要求,是申请认定前3个会计年度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而不必每年的占比都符合。同时,“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也是近三年同期总额比值。
误区八、设计费用和委托外部研发费用的混淆
实务当中,设计费用和委托外部研发经常混淆,很难划清。
设计费用是为产品开发制作图纸、工艺、技术规范等设计产生的费用。委托外部研发是为产品开发,委托具有相应技术开发资质的第三方企业、个人或研发机构研发而产生的费用。设计费和委托外部研发在合同上是有其本质区别的。
设计合同必须包括项目名称、设计内容、要求、时间节点、设计单位等内容。委托开发合同条款中除去一般合同的要注明的项目名称、内容、时间要求外,还需包括研究内容、技术指标,以及获得成果名称等内容。
委托研发合同有几点注意要求:
1.委托合同必须列明研究成果归属必须为委托方企业;
2.委托研发报货委托境内外其他机构和个人进行研发的支出,取得符合规定条件的凭证均可税前列支,但是,归集高企研发费用时需要按实际发生额的80%进行统计。
3.受托方相应收入开具的发票名称应为“技术开发费”,而不是“技术服务费”或其他名称。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