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准备学软件测试了。属于计算机专业,毕业第二年零计算机方面工作经验。转行原因:
1.现在工作太过养老安逸,工资也不高,想想以后真的得换个工作了
2.之所以选软件测试,因为身边亲戚做的这个,已经很深入了,愿意带我入行
3.刚刚看了知乎的很多新人入坑介绍,感觉想要高收入真的得学习彻底,就算理论知识学到位,实践最重要(感谢大佬们分享)
最后总结一句:
一入也不知道何时成果
但愿顺顺利利它日崛起!
·······································································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主要还是要靠能力和经验的,证书不重要。如果有个更好,计算机等级考试里有个“软件评测师”就是的。 最好有开发经验,能读写代码,否则你只能做文档和黑盒测试,基于代码的测试你很难做的。微软很多测试员都是开发组里转过来的。
···································^^····································
面试一定要自信,不会可以学的嘛!现在的外企更看重的是自学能力!你还是有很大的机会的!! 软件测试现在都是用专业的软件进行测试,不像以前随便找点大学生测了!虽然软件测试人员最好是编程出身(因为可以更好的找出问题),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建议你在面试前找到专业书籍,恶补下专业术语!你日语很好,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祝你成功!~~
···································^^····································
你可以到www.51testing.com去了解。
···································^^····································
好象没这方面的吧??...
·······································································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灵长类增龄相关健康状态减损的生物学基础”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2019年5月12日,“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灵长类增龄相关健康状态减损的生物学基础”项目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顺利召开。
项目负责人详细汇报了项目的总体设计、预期目标及已取得的研究进展。三位课题负责人也分别对各自承担的课题任务和进展情况进行汇报。相关领域专家就项目和课题的课题协作、应用前景展开了讨论,为项目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化学药与医疗器械处负责人强调,一是要加强项目间组织协调,产生协同创新作用;二是要加强成果转化,发现增龄相关健康状态减损的新机制、新靶点,产生能转化的成果;三是要落实配套条件,为项目顺利进展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
生物中心组织开展“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部分项目中期现场检查工作
2019年5月10日,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生物中心”)在西安组织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应用高新生物医用材料研发新一代眼人工晶状体产品项目”中期现场检查工作。专项专家组成员、同行专家、生物中心、陕西省科技厅等单位的有关同志,项目组成员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
项目研发团队从项目中期完成情况、已取得的进展、人员和经费投入使用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等方面进行了汇报。与会专家针对项目汇报进行了质询,重点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项目实施的意见和建议。专家组提出项目内各课题要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根据实际研发工作需要,及时吸纳相应的专业人员参加项目研究,充实研究力量;项目承担单位应充分落实法人单位责任,做好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严格按计划推进项目组织实施,确保项目按期完成任务目标。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重大/新发农业入侵生物风险评估及防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中期现场检查工作会议召开
2019年4月18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重大/新发农业入侵生物风险评估及防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中期现场检查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期检查组专家、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有关工作人员以及项目组成员等40余人参加了会议。
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研发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专家组对项目的研发任务,中期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以及项目组织管理和经费管理等执行情况进行了质询交流、资料审查、现场查验,深入了解该项目的研发进展和攻关难点,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总体进展良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预期可完成任务指标,经费使用合理,组织管理有效。建议加强成果凝练,按要求完成研究任务,确保专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重大/新发农业入侵生物风险评估及防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牵头,于2017年7月启动实施,执行期为3年。该项目建立了大区域跨境农业入侵物种的生物信息库,构建了入侵物种的跨境联动风险评估模型,研发了入侵物种的远程图像识别、DNA指纹图谱分析、多基因界定等快速检测甄别技术,以及疫情扩散阻截与靶向灭除技术等。以上成果为大区域跨境农业入侵物种的防控提供了科技支撑保障。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生物危害模拟仿真和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中期现场检查工作会议召开
2019年4月17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生物危害模拟仿真和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中期现场检查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期检查组专家、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有关工作人员、项目组成员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
项目研发团队从中期进展情况、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人员和经费投入使用情况以及项目组织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汇报。与会专家针对项目汇报进行了质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项目和课题顺利实施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专家组表示,该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预期可完成任务指标,经费使用较合理,组织管理有效。建议加强成果应用,继续高质量完成后续各项研究内容。
“生物危害模拟仿真和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牵头,于2017年7月启动实施,执行期为3年。该项目建立了重大生物危害风险评估技术体系和风险评估基础数据库,研制了一体化集成风险评估软件系统并开展应用示范,实现了风险评估的定量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对提高国家应对生物危害的决策指挥能力、推动生物危害风险评估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青藏高原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建设”中期检查会议在青海大学召开
2019年5月14日,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生物中心”)在青海大学组织召开了“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青藏高原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建设”中期现场检查会议。青海省科技厅、有关专家参加检查。
青海大学副校长任延明表示,学校对“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青藏高原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建设”项目高度重视,不断强化学校科研管理制度、优化科研环境、提升科研绩效,以保质保量完成项目目标。青海科技厅副厅长张超远要求项目组要集智攻关、加强协作,以实施项目为契机带动青海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会上,青海大学赵延礼教授就青藏高原环境下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标准建立、设施建设情况、样本采集情况、人员培训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汇报,并就课题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同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生物中心对项目提出要求,人类遗传资源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希望项目承担单位能够着眼长远,高度重视,确保如期完成项目总体目标。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青藏高原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拉萨库)建设”中期检查会议在西藏大学召开
2019年5月8日,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生物中心)在西藏大学组织召开了“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青藏高原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拉萨库)建设”中期检查会议并进行现场检查。科技部资管司、生物中心、西藏自治区科技厅,中期检查有关专家参加检查。
西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纪建洲表示,学校对样本库建设项目高度重视,一定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钟国强要求项目组要加强沟通协作,以课题执行为契机带动西藏科研能力提升。拉萨库课题负责人、西藏大学医学院欧珠罗布教授就高原环境下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标准建立、设施建设情况、样本采集情况、人员培训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汇报,并就课题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同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生物中心强调,人类遗传资源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青藏高原人类遗传资源保藏库建设关乎科技创新及生物安全,希望课题承担单位能够着眼长远,高度重视,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全空间信息系统与智能设施管理”项目通过中期检查
2019年4月28日上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全空间信息系统与智能设施管理”项目在北京通过了中期检查。“地球观测与导航”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同行专家、项目负责人、项目参研单位的研究骨干及“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管理办公室成员共计40余人参加了中期检查会。
本次检查采用会议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研制系统、研究成果等的观看和查验以及会议评议,检查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中期目标任务,通过了中期检查。同时,检查专家组建议项目执行后半段尽快形成完整的创新性理论体系、加快城市智能设施管理示范应用开展,并加强课题研究计划与经费使用进度的匹配,以期顺利完成项目目标。
该项目的目标是创建以多粒度时空对象来描述现实世界(含人机物三元世界)的全空间信息系统建模理论,解决多粒度时空对象描述、生成、管理、分析、可视化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开创空间信息系统构建与应用的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全空间信息系统平台,进而开展应用示范。
目前,项目已经提出并构建了全空间信息系统建模理论和方法,设计和实现了多粒度时空对象数据结构、数据模型和交换格式;设计和研制了多粒度时空对象建模工具、全空间数据库管理软件、时空对象访问引擎、全空间信息系统集成开发框架等,开发了全空间信息系统平台原型和应用试验系统。
该项目预期目标的达成,将有望实现理论与技术的原始创新,突破传统GIS以地图为模板的间接建模方法,以多粒度时空对象来直接描述从微观到宏观的现实世界,建成新一代空间信息系统——全空间信息系统,以提高我国在空间信息系统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引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方向,有效推动我国空间信息系统技术的跨越发展。
具有拓扑特性的空间光场产生、调控及与微结构相互作用”项目中期总结会召开
由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支持的“具有拓扑特性的空间光场产生、调控及与微结构相互作用”项目日前召开中期总结会。会议由项目承担单位南开大学主办,课题承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承办。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编制专家、指南编制专家和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专项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专项办”)工作人员,以及项目承担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相关管理人员、项目骨干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
项目首席科学家陈志刚教授汇报了项目总体进展情况,各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课题中期任务完成情况。与会专家认为项目按照任务书的计划有序开展工作,各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在对标技术应用、新现象发现和新原理探索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专家们也针对即将开展的专项中期检查工作,为项目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与会的专项办同志通报了中期检查工作的基本考虑和最新的政策要求,解答了项目承担人员提出的问题。项目组表示将依据专家意见和有关管理要求,进一步凝练科研成果,梳理下一步工作目标,按照任务书要求完成后续工作。
“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管理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
为认真落实科技部高技术中心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总体工作安排,制定2019年专项及项目管理工作计划,推进专项项目按计划完成,2019年4月16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管理办公室会同总体专家组在西安组织召开了专项管理全体会议。
会上,专项办负责人首先介绍了专项2018年度项目的评审立项情况,并指出,专项最后一批项目的正式启动标志着专项已经进入实施的关键时期,专项办须与总体专家组更紧密配合,打好重点专项目标任务实现的最后攻坚战。要在进一步减负放权的基础上选择作为,做好中期检查、年度报告审查等规定的项目管理动作,全面把握项目的实施情况;要在强化项目考核指标和综合绩效评价的刚性约束基础上,多为项目提供更多的咨询建议等柔性服务;要在强化项目核心技术攻关的基础上,提前谋划成果的转化应用,协助项目加强与应用部门的对接。
会上,各项目责任专家汇报了主责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在战略研究方面的工作进度和研究成果,总体专家组组长钱德沛教授对项目整体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建议总体专家组和项目组以高性能计算专项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撰写有高度和广度的综述性文章和项目研究亮点成果报告。专项总体项目负责人刘轶教授对评测软件研制的进展状况向专家组进行了汇报,专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专家组和专项办共同讨论了下半年的工作计划,提出加强各板块间的交流,宣传项目成果等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安排。
本次会议的召开,为本年度专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面向国产处理器的虚拟化技术与系统”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无锡召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2018年度立项项目“面向国产处理器的虚拟化技术与系统”的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于2019年4月28日在无锡召开。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王礼生所长、总体专家组专家、项目咨询专家组专家、项目和课题负责人,以及专项办等有关人员共计3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王礼生所长代表项目牵头单位致辞,表示研究所将按照科技部的相关要求,加强项目管理工作,对项目予以大力支持。专项办有关同志从重点专项基本情况等方面阐述了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施的管理机制和制度要求。项目负责人朱建涛总师从项目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项目的团队组成、任务分工、实施管理与运行、实施关键节点、具体实施计划等方面对实施方案进行了汇报。与会专家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质询讨论,总体肯定了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认为项目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成果形式明确,任务分解具体,项目实施方案合理可行。专家建议进一步明确量化考核指标,加快项目进度,进一步加强课题与项目总体目标的关联。通过本次会议,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任务目标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本项目针对国产处理器平台上构建云计算生态的研究目标,重点突破国产多核/众核平台虚拟化统一接口和资源调度、虚拟化性能优化及高效虚拟执行环境、国产多核/众核平台云服务器设计等技术,研发面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化系统,形成面向国产多核/众核的虚拟机环境;建立面向国产多核/众核的虚拟化评测体系,形成测评工具集。构造面向特定领域/应用的轻量级虚拟机,通过多领域多方向的示范应用,实现X86云服务器的等效替换,为构建自主、安全可靠和软硬件一体化的云计算、大数据平台打下坚实的根基。
“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商用车产业化技术与应用”项目推进会在潍坊召开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商用车产业化技术与应用”项目2019年度推进会在潍坊召开,该项目由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承担。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同行专家、项目和课题负责人,以及“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管理办公室等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项目团队负责人介绍了项目概况、执行进展、风险与应对、以及项目下一步执行计划等。项目团队与专家就项目实施情况展开深入的讨论,专家建议项目团队联合国内优势团队,继续加强产品可靠性和耐久性验证,以及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该项目面向多类型燃料电池商用车工况需求,开发涵盖重型载货车的燃料电池商用车系列化产品,实现大批量工程化应用;突破长寿命、低成本、高环境适应性燃料电池发动机、电堆、膜电极等共性关键技术和产业化技术,形成大功率电堆和系列化、多规格燃料电池发动机万套级生产制造能力,并建立全技术链测评体系和推广应用基础保障体系,实现规模化示范应用。截至2019年3月,项目开发了2款燃料电池车型,获得4个整车产品公告,生产了110辆整车;30辆已在潍坊上线运行,累计运行里程超14万公里。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超高参数高效二氧化碳燃煤发电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中期检查在北京进行
2019年4月28-29日,科技部高技术中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专项办”)组织专家组在北京对华北电力大学牵头的“超高参数高效二氧化碳燃煤发电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项目推荐单位教育部科技司代表,项目牵头单位管理部门代表,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和骨干成员,专项总体专家、同行专家和财务专家等检查组专家,以及专项办相关人员约5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次中期检查包括现场检查和会议检查两部分。在现场检查中,专家组详细考察了150kW超高参数二氧化碳流动传热实验台,听取了项目团队建台方案选择、关键部件设计制造及采用“挂图施工”管理工作经验介绍。检查会上,项目负责人徐进良教授对照中期检查要求对项目执行的总体进展、阶段性成果及经费使用情况等进行了介绍;检查专家组审阅了相关材料,经质询研讨与提问,专家组一致认为本项目总体进展正常,执行期内项目目标和考核指标有望实现;同时,专家组还提出加强燃煤发电CO2循环热力系统各种方案比较研究、系统概念设计工程可实现性研究等宝贵和有益的建议。
专项办有关同志肯定了项目负责人依照项目实施方案编制“甘特图”,并根据项目进展进行优化动态调整,指出采用“挂图施工”是促进项目有效推进实施的重要管理举措之一,希望项目团队在未来工作中针对项目的难点和重点,充分发挥项目专家组的咨询作用,加强学科融合,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超高参数二氧化碳(简称“S-CO2”)燃煤发电系统采用高温高压二氧化碳代替水蒸气,实现动力循环和电力生产。本项目以1000MWe级S-CO2燃煤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全流程一体化的大型S-CO2燃煤发电系统的概念设计,为我国发展该变革性发电系统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全空间信息系统与智能设施管理”项目通过中期检查
2019年4月28日上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全空间信息系统与智能设施管理”项目在北京通过了中期检查。“地球观测与导航”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同行专家、项目负责人、项目参研单位的研究骨干及“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管理办公室成员共计40余人参加了中期检查会。
本次检查采用会议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研制系统、研究成果等的观看和查验以及会议评议,检查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中期目标任务,通过了中期检查。同时,检查专家组建议项目执行后半段尽快形成完整的创新性理论体系、加快城市智能设施管理示范应用开展,并加强课题研究计划与经费使用进度的匹配,以期顺利完成项目目标。
该项目的目标是创建以多粒度时空对象来描述现实世界(含人机物三元世界)的全空间信息系统建模理论,解决多粒度时空对象描述、生成、管理、分析、可视化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开创空间信息系统构建与应用的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全空间信息系统平台,进而开展应用示范。
目前,项目已经提出并构建了全空间信息系统建模理论和方法,设计和实现了多粒度时空对象数据结构、数据模型和交换格式;设计和研制了多粒度时空对象建模工具、全空间数据库管理软件、时空对象访问引擎、全空间信息系统集成开发框架等,开发了全空间信息系统平台原型和应用试验系统。
该项目预期目标的达成,将有望实现理论与技术的原始创新,突破传统GIS以地图为模板的间接建模方法,以多粒度时空对象来直接描述从微观到宏观的现实世界,建成新一代空间信息系统——全空间信息系统,以提高我国在空间信息系统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引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方向,有效推动我国空间信息系统技术的跨越发展。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有关项目推进会在广州召开
2019年5月7日,由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牵头承担的“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两个项目“基于组学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高通量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2017YFC1601200)”、“食品中生物性及放射性危害物高效识别与确证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2018YFC1602500)”的实施推进会在广州顺利召开。
广东省微生物所吴清平院士、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工业生物技术处负责同志、广东省科技厅农村处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会议由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朱红惠研究员主持。食安专项专家组成员、项目组成员等六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听取了两个项目的实施方案、进展汇报。与会专家就项目的研究内容、攻关重点和进度计划安排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会议还针对国家食品安全科技发展支撑民众舌尖上的安全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共识--食品安全领域要在不断深入科技研究的同时,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上的安全。
来源:锐动源编辑部
设计:种 瑞
审核:李建荣
0 篇文章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