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诗是一种诗歌形式,它强调构成词的声音,而不是实际的词本身。有声诗使用语音的排列来创造音乐的音调和节奏。虽然它的文本可以写,但有声诗是要"表演的","由诗人公开发表的。有些诗歌是以录音形式而不是书面形式出现的...
有声诗是一种诗歌形式,它强调构成词的声音,而不是实际的词本身。有声诗使用语音的排列来创造音乐的音调和节奏。虽然它的文本可以写,但有声诗是要"表演的","由诗人公开发表的。有些诗歌是以录音形式而不是书面形式出现的。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与视觉诗歌有关。

有声诗歌是用来表演的,而不是默默地阅读的也许所有的诗歌都可以被认为是源于口头传统,因为所有的诗歌都是在未开化的文化中说出来的。世界上一些伟大的史诗都是口头叙事的抄本。有声诗和口头诗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声音在任何传统意义上都没有意义。声音不是"词",而只是按模式排列的声音

有些诗中的笑话只有在大声朗读时才能听懂在书面形式中,有声诗包含看似文字但并非文字的字母和声音。德国作家兼诗人雨果·鲍尔在1915年表演了可能是第一首公开的有声诗。没有命名,它包含了"gadgi beri bimba/glandiri lauli lonni cadori"这句话。与单词一样,声音也有辅音和元音这种安排也使用了诗歌的手段,如头韵、押韵和重复。类似于音乐,有声诗的意义是通过声音在听者脑海中创造的意象来传达的。诗歌的声音安排像传统诗歌一样,有线条、诗句和诗节。德国声音诗人库尔特·施维特用音乐的方式描述了他的诗"乌尔索纳",他提到了它的四个乐章,序曲和诗节最后。他把写好的诗比作乐谱,它可以被赋予各种各样的解释,在演奏和听的时候比阅读时更好。在某些方面,与有声诗相关的是视觉诗歌。正如依赖声音的诗歌一样,视觉诗歌使用文本的安排为了表达诗的意思。诗的行被安排在书页上形成符号、图案,视觉诗歌的一个经常被引用的例子是威尔士出生的英国诗人乔治·赫伯特的"复活节之翼"。这首诗的主题是承认罪和基督徒的救赎祈祷。这篇诗的内容是这样组成的从侧面看,这是一只向上飞去的鸟的形象。竖直地举着,这个词暗示着一个沙漏,象征着时间。在基督教中,庆祝基督从死里复活的复活节,传统上是一个悔改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