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拉蒂耶夫波,也称为超周期,是指世界经济中的一种周期性趋势。这个概念是由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蒂耶夫于1928年提出的,他认为世界经历了不可避免的经济上升、停滞和下降的时期。由于形状的不同,这些时期被称为...
康德拉蒂耶夫波,也称为超周期,是指世界经济中的一种周期性趋势。这个概念是由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蒂耶夫于1928年提出的,他认为世界经历了不可避免的经济上升、停滞和下降的时期。由于形状的不同,这些时期被称为
波当这些旋回绘制在图表上时就会产生。根据Kondratieff的说法,一个周期的平均长度为50年。

Kondratieff';的结论对约瑟夫·斯大林和俄罗斯的未来计划提出了挑战康德拉蒂夫的结论在他那个时代的苏联领导人中并不受欢迎,并被视为对斯大林对俄罗斯未来计划的挑战。他于1938年被监禁并被处死。1939年,摩拉维亚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一波浪潮

康德拉蒂耶夫波的概念是由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蒂耶夫提出的。康德拉蒂耶夫波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类似于四季。第一个阶段是:,春天,是世界经济处于平稳期或刚刚开始好转的时候。夏季是经济开始加速、繁荣的时候。秋天代表着衰退和另一个高原,而冬天则被认为是萧条虽然没有被大多数学术经济学家广泛接受,但康德拉蒂耶夫波现象在异端经济学或另类经济学中相当流行,对于任何一个特定浪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人们还没有达成共识。人们还担心,对这一理论的信仰,导致许多事件进入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模式中关于周期开始和结束的专家,一般认为,自工业革命以来,康德拉蒂夫波周期已经有五次,这就是熊彼特-弗里曼-佩雷斯范式。这种观点认为,正是一种特定的创新或一系列创新推动了康德拉蒂夫波的春天周期。它还提出了:,一旦创新在夏季阶段已经渗透到全球市场,秋天或衰退的阶段开始了。支持者说第一次现代康德拉蒂夫浪潮发生在1800年左右,当时棉纺和纺织技术的发展,一直持续到1850年。我们的世界应该处于1991年开始的第五次浪潮的秋季阶段。这一波浪潮涉及技术创新,如生物工程和无线应用。预计这波浪潮的饱和点在2010年至2020年之间也有人认为,全球战争与康德拉蒂夫浪潮密切相关,最著名的是美国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根据沃勒斯坦的观点,全球冲突往往发生在一场浪潮的夏季阶段,即世界商品和服务生产处于上升阶段的时候,他的理论假设,由战争引起的通货膨胀最终会导致这波浪潮的秋季和冬季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