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武术人士与业余爱好者到底有多大差距?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推出相关文件,要求武术从业人员和习武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武术观,武术从业人员不得私下约架。这一禁令,自然让大家想到前段时间,网络上著名的几次约架。比如“幻想某先生”和“老蛮某某”的冷兵器格斗,以及更早之前的“徐某冬”与“雷某太极”所引发的一系列风波。本文并不想对这些“约架”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论。只是从技术角度说说练家子跟普通人,或者说专业武术人士与业余爱好者到底有多大差距。

在格斗领域,有不少人认为双拳难敌四手,就算职业选手也架不住人多。也有不少人认为技巧才是最重要的,学一门最火最流行的格斗技术自然就能打赢其他人。还有不少人认为徒手再厉害也打不过持械的,拿把匕首也能打赢世界拳王。这些观点其实也都没什么错,人多必然有人多的优势,一门好的技术自然也有其优势,持械当然也有很大优势。但是这些优势并不是最重要的。在格斗领域,最重要的实际上是训练。

实际上,在格斗中,无论什么样的优势都难以抵消训练程度上的巨大差异。一个没受过射击训练的人,即便拿把手枪也很容易因为后坐力,而导致不但没有打中目标反而伤到自己。而无论学的什么格斗技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是练着玩的票友,甚至不一定能打得过一个天天干体力活的农民工或经常街头打斗的小流氓。

所以在实际情况中,有的时候不用真的去打一场,只要看看双方的训练强度进行比较就能知道打起来谁赢面更大了。但是训练也分很多内容,体能训练,力量训练,击打训练,陪练喂招,对抗训练等等。没有经过系统性的训练只是自己闷头按自己的想象去练,很可能功夫没练出来,反倒把自己练出一身运动伤害。

可能很多人完全不了解职业选手究竟有多大的破坏力,美国人曾经拍过一个纪录片来测试职业搏击选手的能力。职业拳击冠军一记重拳打出了450公斤的力量。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经过测算,把一个60kg的成年人按照30°的出射角打飞1m,作用在他身上的力应该在500-700N之间。但是一个体重65kg的普通人经过一定的训练,一拳打出200kg左右的力量并不难以做到,粗略的换算一下大概也是近2000N的力。当然,格斗不是物理题,在具体打击中并不是以把人打飞为标准。事实上格斗角度来说,被打的人如果飞出去,动能就被消耗掉了,能量都用于克服自重做位移了。真正杀伤力需要的是对方不动,但是动能全部做用于人体上,破坏人体结构。

职业拳手能一拳打出这么大的力量显然不是仅靠胳膊的力量。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力从地起,这点在现代搏击中一样通用。拳击也是首先蹬地发力,蹬地用的是小腿肌肉带动脚踝,然后大腿肌肉带动膝盖,然后拧腰用到腰部肌肉,摆肩用到背肌,然后三头肌带动小臂,小臂肌肉稳定手腕,力量集中在拳头上击中对手头部。这中间蹬地首先还带动了身体的位移,能加上体重的冲力进去,这才能打出如此大力量的一拳出来。而这些都是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实际做到。没有经过系统练习的人根本做不到蹬地的力量传导集中在拳上打出去。他们未经过锻炼的肌肉也不足以支撑这样大力的一拳击打的反作用力。所以拳击也好,散打也好,一开始学习的时候,至少一个月内是不允许打沙袋的。容易伤到自己的手。

职业拳手不仅做力量训练、击打训练,还有专门陪练进行打靶练习,这种训练主要是练习攻击和躲闪的熟练度,拿靶的陪练会引导拳手攻击,并慢速还击来引导拳手进行躲闪。依靠这种比较慢速的模拟练习来养成良好的攻击和躲闪的意识。如果说力量训练、击打训练,乃至对抗训练私下还可以练习的话,这种陪练拿靶的打靶练习就只能由专业的拳馆才能进行练习。最普通的靶师可能一小时薪水只有几十元,但最顶级的靶师一小时的薪水可以达到数千元。

训练成果如何在实战中发挥出来,就需要跟其他人打对抗练习才能切实的转化为实际的战斗力,去练习出招时机的把握,移动中的距离感,防守和躲闪的时机,以及抗击打能力。在练习后肌肉如何快速恢复,训练计划如何制订和调整,把不足的地方加强训练,以及饮食营养的配比这些,都是有专人来进行制订的。一名职业拳手需要有教练、靶师、陪练,甚至按摩师和营养师来帮助训练。而且可以心无旁骛,只需要琢磨怎么才能打得更好,有这么多的资源来进行训练,根本不是寻常几个没有训练过的普通人能打赢的,那几个人的人数还没辅助拳手训练的人多。这种资源的倾斜也不是练习什么技巧可以弥补的。拳手专业级的反应速度也不是寻常没经过严格训练的人拿个简陋武器就能击中对方的。

所以在网上很多视频中,现代搏击的职业选手跟传统武术的业余选手切磋,大多是练习传统武术的业余选手败北而告终。但实际上并不是传统武术的技巧和训练方法不对。实际上传统武术也有完整的训练体系,从入门站桩练习姿势和体能开始,到打单招来练习出招的条件反射,到师傅带徒弟拆单招练习攻击和躲闪的熟练度,再到同门师兄弟打对抗练习,然后师傅还要带出去与其他流派进行交流对抗,去见识其他流派的格斗风格。到最后才能出师。期间弟子练习受伤,师傅还要帮助按摩治伤,还要管饭,营养也得跟上。其实跟现代搏击的训练体系并无根本上的区别。只是由于现在传统武术没有职业对抗赛事,现在治安也很好,对于防身需求也并不大,反倒是打伤人需要担负法律责任,所以传统武术练习者普遍缺乏拆招练习和对抗练习。也正因为没有职业的对抗赛事,传统武术练习者并不能靠练习传统武术对抗来养活自己。他们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工作、去养家糊口。在这种资源的差距下,业余的传统武术练习者难以击败职业的现代搏击选手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如同前文所说,受到过训练的业余选手出拳打出200公斤的力量并不难做到,但是从未受过训练的人出拳,一般连100公斤都难以打出,更不用说攻击和防守意识以及技巧的差距。所以即便是业余的传统武术练习者,仅仅防身自保,打赢几名未受过格斗训练的对手并不稀奇。而非网上从未练习过格斗的吃瓜群众所想的那么弱。

在训练资源接近的情况下,就要看天赋和努力程度了。笔者与练习拳击的票友进行对抗切磋,采用拳击规则,不许用脚、膝、肘以及摔投技与关节技。戴头盔、拳击手套,连分指拳套都不许用。这对传统武术的技法限制很大,笔者甚至觉得难以用出什么招式,但一样隔着厚厚的拳击手套和头盔数次KO对手,甚至于笔者都没挨到过有效打击。这显然不能说是笔者所练的传统武术比拳击厉害。只是因为笔者的训练时间比对方更长而已。现代搏击的擂台格斗技术一样也有它自身的局限,在复杂环境下遭遇突发事件一样很难适应,比如巴西奥运期间,柔道奖牌获得者被街上小偷打成熊猫眼。

总之,没有能适应所有情况的格斗技。更不用说学现代搏击的人中真成为职业运动员去打比赛的又有多少?千里挑一都不夸张吧?对笔者来说,受限于年龄、场地、教练等等客观条件,去打比赛当职业选手不太现实,比起去当职业选手,复杂地面环境下的对抗来说现实防身的意义更大。毕竟这世界上并非只有擂台比赛才算实战。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人渣啸西风,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 发表于 2017-11-13 00:00
  • 阅读 ( 701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