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历史:地图功能的演变史

智能手机普及,使地图用起来也日益简便。它浓缩进手机里,给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很早以前完全不是这样,甚至有时候,地图根本就不是为了给人指路。

象征权力的地图

人类使用地图的历史大约有3000年。除石器、刀具等工具外,地图也是早期人类探索世界时发明的一种工具。

仿佛有某种巧合,现存最古老的地图,其形状和大小与现在的苹果手机非常类似。它就是古巴比伦的世界地图,约公元前700年~公元前500年间在美索不达米亚制成,刻在一块泥板上。这份地图很概括,把古巴比伦描绘成圆环形状,处在地图中心位置,国土被幼发拉底河一分为二,外围被海洋环绕。地图细节不多,大部分地方没有名字,少数地区才有命名,如亚述。地图的真正作用,不是用来导航出行,而是让地图持有者(帝国皇帝)认识整个世界,当然前提是以自己为中心。这是地图最原始的作用。

事实上,早期地图是否准确,并不太受关注。古巴比伦地图之后几百年,古罗马制作了一幅大地图,高约0.3米,宽达数米长,可以卷起来。罗马帝国广袤的疆域就画在这幅卷轴上,显然它不适合出行携带,只是彰显帝国领地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这也是古代地图的主要作用。

导航天国的地图

公元4世纪开始,基督教得到合法地位,并向欧洲各地传播,基督教的特色也随之附着在地图上。

地图仍然不求精确度,重在彰显基督福音在世上的传播。其中最著名的是由英国赫勒福德郡制作,绘制在一张巨大的动物皮上,大小约是1.5米×1.2米。这份地图上,欧洲、亚洲、北非几乎没有地方能认出来,反倒充满了奇迹异事。比如诺亚方舟坐落于亚美尼亚;非洲居民的眼睛和嘴巴长在肩膀上;一只山猫在小亚细亚半岛(今土耳其)昂首阔步,还特地标注“它能透视墙壁,能尿出黑色石头”。

当时人们认为东方是神圣的方向,因为上帝最初创造的伊甸园位于东方。地图顶端就朝向东方,还配了几幅图画,即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及世界末日基督再临。设计地图,根本不是为了人在地上出行找路,而是为了引导人进入天国。

出海航行的地图

真正帮助人出行的地图,直到文艺复兴才发展起来。商业贸易迅速发展,尤其是远洋贸易,特别需要地图指导,而基督教的地图显然派不上用场。

文艺复兴不只复兴了文艺,还复兴了地图。公元2世纪,古罗马帝国天文学家托勒密,也是占星家,为了制作星相占卜图,把罗马帝国许多城镇的位置进行了精确标注(出生地位置是星相占卜的一大因素)。托勒密收集了大量档案、故事等各种信息,并设计一套经纬线系统,覆盖了西欧、亚洲、北非等各地。他还设计了使大地的三维球面投影在二维平面上的方法(当时人们已相信大地是球形的),并称之为“地理”。

结果无心插柳,用于星相占卜的地图,反倒开创了人类史上两个第一:第一份具备实际导航意义的地图,第一次涉及到了新的地理学科。然而它昙花一现,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托勒密地图随即消失。

1000年后,人们重新挖掘古代遗产,找到了托勒密的地图和制图法。再加上科技进步以及罗盘使用,人们又重新绘制了新地图,这就是“波多兰航海图”。它是大航海时代的产物,上面都是大海和港口,海面上航道密布,纵横交错,连接各个港口城市。

不过托勒密制图法也存在误区。当时哥伦布航海到达美洲,但他一直认为自己到达的是亚洲。这种错误某种程度上就是由于托勒密的制图法导致的,因为托勒密所计算的世界,比真实世界小30%。哥伦布用的地图,恰恰深受这种影响。而且更糟糕的是,制图者使用阿拉伯长度单位计算,它比欧洲常用的单位要大。这些差别哥伦布都不知情,他因此相信到达亚洲的航程会很短,一直相信自己已航行到了亚洲。

宣示主权的地图

当航海不断深入,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新世界的地图也越来越精细,至少海岸线、主要河流以及贸易频繁的地方,地图上都有清晰标记。但大陆的广阔腹地仍然是个谜,像美洲内陆、非洲内陆在地图上往往是大片空白,并以醒目的文字标注“未知区域”。

对于航海贸易商来说,内陆地区无所谓。但对政治家、国王来说就不同了,因为国家要征税,还要扩张。非洲内陆的空白,极大刺激了欧洲的贵族和国王们。他们纷纷宣称非洲属于自己,并派人去探索,去“收割”。

这些都使制图业不断发展。德国制图学家墨卡托发明了一种新的制图法,开创了墨卡托投影法。我们现在所用的世界地图,就是以这种方法设计的。为了能在平面地图上完整显现三维球体表面,墨卡托把北方和南方远处的陆地、海洋面积逐步扩大,投射下来。这种设计第一次把全球绘制在一张地图上,既对航海帮助很大,也对国王们争夺殖民地“帮助不小”。缺点就是,它轻微地扭曲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靠近北极的国家,其国土面积被人为扩大,如加拿大和俄罗斯,而赤道地区则人为地缩小了,如非洲。

日益精细的地图

19世纪后期,数学推理和测量技术大幅进步,随即引爆了制图业。世界地图越来越精确,地方的局部地图也是如此。

法国人开始丈量全国土地,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度,计算国土面积。所凭的技术就是“三角测量”(三角学的相关知识),还有当时的高科技产品“经纬仪”(水准仪),因此能将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测量数据,以统一标准衔接在一起,制成一张图。另外,双目望远镜的问世,也使测量人员眼界放宽,视野扩展到数十千米之外。

英国人也是如此,以精确到平方码(1平方码=0.84平方米)的标准绘制英国地图。德国人很有商业眼光,制作了同样精细入微的欧洲地图,尤其主要城市标注得很清晰;还保持地图每年更新,精确程度日益提高,能标识城市的建筑物。这完全类似于今天的旅游地图,欧洲人借此可以方便地出门旅游。很多商人为争取曝光率,甘愿出钱,以保证自己的商标、建筑物能出现在地图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大陆接连沦陷,英国承受的压力陡增,但是地图为英国得胜提供了很大帮助。当时英国首相邱吉尔把作战指挥室建在地下,与几十名军事将领,天天面对一幅巨大的地图;然后在自己卧室里也挂了一幅巨大的英国地图,清晰显示英国海岸、城市,时刻思索着怎样抵抗侵略。

当地图越来越普及,它不仅显示地理,还显示人的意识形态,这曾经在一段时期很流行。当时英国一位社会改革家绘制了伦敦的道德地图。他以不同颜色标注不同的收入水平,又把收入水平与犯罪倾向联系起来,于是地图上不同颜色就代表了不同的道德(犯罪)水平。本来改革家想帮助穷人,但事与愿违,颜色区分反倒加强了对穷人的伤害,因为他的联系本身存在问题。美国也有类似区分,对于地图上“划红线”的穷人社区,银行拒绝提供任何借贷。

活灵活现的地图

时至今日,地图重又回归导航物质世界的功能,而且更进一步,它变成了“活地图”。

人们用得最多的,就是手机的地图软件。它是一种智能地图,通过全球定位系统、无线网络、数据服务,实现精确定位,能显示出手机(也就是用户)在哪条街道,前进方向,甚至精确到街道的哪一侧。

这幅活地图显示人们所处位置,还时时更新,并且还会“说话”。导航时它会以清晰的语音播报,向前走多远,到哪转弯,何时到达,等等。在苹果、百度、高德等地图软件上,这基本已属标配功能了。与纸质版地图相比,这显然更方便。不必知道东西南北四方在哪里,一个人就可以借地图到达他从未到过的地方。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人们也因此对手机地图的依赖越来越严重。

然而,这种趋势不见得是好事。2008年日本一项研究发现,使用智能地图导航,人的空间记忆会更模糊;而使用纸质地图,则更清晰。同年美国一项研究也发现,智能地图会降低注意力,削弱空间记忆细节。如果地图导航出错,则会导致灾难性后果。

2016年,加拿大一位女子驾车使用手机地图导航,丝毫没留意周边路况,结果一头开进了大海里。所幸自己逃出生天,但汽车沉入了海底。无独有偶,比利时一位女子本意去首都布鲁塞尔,却被导航带到了德国,而且她丝毫没注意,继续前行,直到开进克罗地亚看到“外语”路牌才注意到不对劲。美国一位男子按手机导航开车,结果开进了公园,还卡在楼梯台阶上动不了。

科技日益发达,方便了人们出行,可是也使人们心智、记忆退化。未来到底孰好孰坏?一切还只能等待时间的答案。

本文源自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7年第10期杂志文章 


  • 发表于 2017-11-17 00:00
  • 阅读 ( 707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