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造假是日本制造没落的真相吗?

日本制造业正遭遇一场严重的地震:“神户制钢所车篡改部分铜、铝产品的检验数据,把产品以次充好地卖给客户,他们的客户囊括了汽车、飞机、军工等多个领域的制造商,更是包含一些世界顶级的企业,这意味着消费者高价购买的汽车,有可能因钢材不合格出现人身危险”。前几年,飞机动不动就从天上掉下来,一架接一架地掉下来,普通乘客已经对飞机充满了恐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高铁出行,如今又暴露出钢材问题,这种恐惧估计会更加严重,至于说军工企业,真希望他们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作假,把日本钢刀变成烧火棍,但显然,这件事没有发生,否则,自卫队的屠刀不会如此锋利。

如此地震之于日本制造的伤害不亚于2011年那场真实的自然地震,抛开召回成本不说,单就对神钢企业信誉乃至整个日本制造都有非常大的伤害:向来冠以质量精良、信誉满分的百年老店竟出现如此丑闻,会直接毁掉消费者心理的安全感,自此,我们再不会疯抢马桶盖,未来遇见日本产品时,第一反应是甄别、检验和测试,事实上,信誉消失之后,对消费者的伤害同样致命。

普遍存在,什么的数据是恶数据?

日本神戶数据作假不是首次,而是早有前科:“2006年,神戶制钢旗下两家炼铁厂排放的废气不符合环境安全标准,但为了通过政府审核,他们篡改了相关数据,而且这种做法沿用了30年”。他们还曾经篡改钢材强度的测试数据,或者直接编辑出一份“测试数据”,这些未通过强度测试的钢材,销往丰田、日产、本田等日本几大汽车公司,被改造成车轴、齿轮等重要零部件,最后再由其组装出一辆辆“跑了不久就要召回”的车,日本有神钢,世界有神车。

关于数据作假,笔者认为这应该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况且,神钢的问题连绵不绝30年,肯定是管理层默许的,也大概同当地政府达成了一些默契才能持续过关。其实,传统制造业内,相关标准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本就是一个“压力测试”的过程,制定这些标准需要从工艺本身、材料强度、以及最终的检验认证流程综合考虑,这样就注定了数据构成的无限复杂性,任何一环数据出错,都会影响最终的标准定义,更何况,任何环节的数据都柔和了复杂的人性,涉及制度、利益和生存,所以,单纯地讨论一个数据的真假没有太实质的意义,个人更乐意把数据分类成善良数据、正常数据和恶数据。

善良的数据自然是能帮助人类提高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数据,以及帮我们更清楚认识自己的医疗数据,正常的数据也基本能反映出真实情况,而恶数据则基本上就是误导人类判断,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最终给人带来灾难的数据。

神钢篡改数据之所以成为丑闻,而且引起日本制造的地震,正在于它制造一些恶产品,一组恶数据,众所周知,人类之于钢材的需求是极其旺盛的,而且基本会应用于最重要的位置,比如建筑、楼宇、汽车、军工等等,不同领域对钢材需求的硬度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数据要绝对准确,否则,帝国大厦呼呼啦啦将倾、汽车刹车失灵,连三峡大坝都差点受到牵连,简直是罪大恶极。此外,这两年频频爆出的智能手机电池事件,也充斥着恶数据。相信三星电池在出厂前,以及他们在销售给自己的客户前,都应该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电池电量、耐热度、抗压程度等等,估计也会有一些不符合标准的情况,但要为了上市赢取利润,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挑战标准进行压力测试,最终引爆电池,引发极恶性的召回事件,至于有问题的医疗、环境数据就更可恶了,稍不留意,它就能草菅人命,比之有问题的销售数据、商业数据要可恶50倍······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重新培养新一代制造人对于“数据”的虔诚,纵然不能做到100%的准确,但依旧要努力地甄别出什么是恶数据,以及恶数据不能出现在哪些事关人命的领域,相信这也是制造业难度最大的部分,没有之一。

幻想破灭,日本制造的罪与罚

神钢的假数据好像一场地震,来势汹汹、摧枯拉朽,震感之所以如此强烈,正在于它来自日本,来自一个最优秀的制造业国家,同样的事儿发生在邻国,效果可能会好很多,毕竟,他们硕大的邻国就是靠模仿和假数据起家的。

其实,这个事件远算不上日本制造衰败之开始,他们的衰败早已尽人皆知,从财富世界500强的榜单对比来看,1996年,日企在这份榜单上多达99家,20年之后,日企的上榜数量仅有52家,消失了将近一半,这其中更多的是经营问题,比如索尼、松下、东芝、夏普这些百年老店,都曾生产出大量风靡世界的产品,但因缺少前沿创新或者改革脚步太慢,大幅度落后于欧美国家,至今陷入泥潭中无法自拔,或自己挣扎,迷茫中寻找前途;或坐等收购…

经营问题让日本制造赚不到钱,但至少没人怀疑他们的质量和标准,业界甚至一度认为,正是骨子里的严谨让日本制造陷入了经营泥潭,事实上,土豪们常跑到日本,不经眨眼,直接买回日本制造的技术和品质,大家之所以一掷千金,正在于标准严苛、质量过硬,不需要花额外的精力去分辨产品的良莠。日本制造的标签甚至成为其客户的卖点,有很多产品销售时,只消说一句:这是在日本制造出来的,就会有很大加成,在销售效率和成交价钱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

现在,日本制造接连出现经营和质量问题,让世界范围内的消费者感到绝望,毕竟,我们又失去了一个绝对的制造强国。事实上,任何人在购买产品时,都不愿意花费太多精力去分辨良莠,毕竟,我们并不专业,更觉得是浪费精力,正是基于此种心理状态,企业才会衍生出品牌、信誉之概念,通过持续不断、连绵不绝地高品质供货,经年累月地积累起信任和默契,但这种信任又是非常脆弱的,仅一波假数据就会彻底覆灭。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说,更是一种“双输”的局面,企业产品的销售会成为问题,质量体系需要推倒重建;消费者购买产品再不能放心,甚至要花巨大的精力来避免购买到次品,倘若企业总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这些环节压根不用设置,从这个角度上讲,检验、甄别、测试等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浪费,亦会拉高产品的生产成本,自然,也会反映到最终价格上,可以说,神钢数据问题,如果继续扩大,将会把制造业带入一个无限的恶性循环中。

日本制造曾领先世界,不但向世界输出了大量的优质产品,也向全球制造业输了大量优秀的理念,但时代正在改变,日本制造的产品开始落伍,他们的经营理念也要革新,毕竟,流水线上“把人当工具”的模式,正曝露中越来越多的问题,转而向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靠拢,尽早实现应用大数据、自动化、云计算等新制造模式,或许是全球制造业最好出路。(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 发表于 2017-11-11 00:00
  • 阅读 ( 578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