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3元面值人民币呢?

先来讲一个笑话:

有两个造假钞的不小心造出面值7元的假钞,决定拿到偏远山区花掉。然而当他们拿一张 7元买了两根2元的糖葫芦后,他们哭了,农民找了他们一张3块的。

笑话听完了,问题也来了,为什么人民币没有面值3元的呢?

古今中外在钱币面额上使用得最多的是1、2、5、10这四个数字。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在确定钱币面额等次时,最高面额与其他各种面额是整倍数的关系。

货币面值是依据数学的组合原理来设计的,在1到10里,有“重要数”和“非重要数”之分,1、2、5、10就是“重要数”,用这几个数能以最少的加减运算得到另外一些数,如1+2=3,2+2=4,1+5=6,2+5=7,10-2=8,10-1=9。

其余的就是“非重要数”,而如果将四个“重要数”中的任一个数用“非重要数”代替,那就会出现有的数要两次以上相加、减才能得到,这样就比较繁琐,尤其是对于大多数算数不太好的人来说,日常使用不太方便。


举个例子,现在利用1、2、5元的纸币,可以在三张之内组成1~9元的数字:

1=1  (1张)

2=2  (1张)

3=1+2 (2张)

4=2+2 (2张)

5=5  (1张)

6=1+5 (2张)

7=2+5 (2张)

8=1+2+5(3张)

9=2+2+5(3张)

假设这个时候我们再多加一张3元的纸币,1~9元的组成基本没变,节省不了多少纸币:

1=1  (1张)

2=2  (1张)

3=3  (1张)

4=2+2 (2张)

5=5  (1张)

6=1+5 (2张)

7=2+5 (2张)

8=3+5 (2张)

9=2+2+5(3张)

你看,忙活了半天,只省了两张钞票,而为了多印一种3元币,花费的制造、流通的成本就海了去了。所以,实际应用中,1、2、5、10元面值的货币就能以足够多的方式组成1~9的所有数,找零完全没问题。以其10倍发行的20、50、100元等大面值货币的组合,就更加方便了我们的现金使用。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3块钱”不存在,比方说我们国家历史上确实发行过3元面额的人民币,但仅存在了九年时间。作为收藏品,这张钞票在今天值9000元。那么为什么我们国家会出现3元面额的货币呢?

其实这种3元币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当时我们国家采取的是向苏联全面学习的方针,城市排水设施标准、档案管理办法都是跟老大哥学的。事实证明,俄国人在这类事情上真的智商余额不足。

当时苏联的卢布常用3的面额,我国也借鉴了卢布的面额体系。所以这个3元币还有一个文雅的名字,叫“苏三币”。


此外,当时的第二套人民币本来设计的是最高面额为100元,但为了预防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大批量造假,就把人民币的最高面额限制在10元。

后来苏联人不光智商余额不足,人品余额也不足,中苏关系破裂,苏方利用手中的印版继续印刷“苏三币”,并通过新疆和东北边境投放到我国境内,扰乱我国金融秩序。

为了反击苏联的阴谋,1964年,我国决定停止使用“苏三币”,并限期一个月内到银行兑换成其他面额,一律回收销毁,过期未收兑的一律作废。“苏三币”就这样短暂地在历史上走了一遭,成为现在“物以稀为贵”的罕见收藏品。

“苏三币”虽然短命,但实际上我国货币面额使用3这个数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西汉武帝时就铸造过名曰“三铢”的铜钱。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早以3作为面额的货币了。以后历代都出现过“3”、“30”、“300”等面额的各种货币。


那么其他面额,如4、6、7、8、9在历史上有没有出现过呢?

汉武帝的爷爷汉文帝则铸造了“四铢”铜钱,而4作为面额也在我国历史上多次使用过。


6也没闲着。篡汉的王莽建立新朝,铸造的布货十品中的“中布六百”,可能是世界上最早以6为面额的货币。


南朝陈宣帝时也偶尔铸过“太货六铢”铜钱,以后历代极少在钱币上使用这个数字。


不过解放前的国民党新疆省银行最后放了个大招,他们发行了面额6000万元和60亿元纸币。


7、8出现在钱币上极为罕见,而9在我国历史上冠以这个数字的钱币更是仅有一种,即王莽布货十品中的“次布九百”布币。

在国外,6、7、8、9这四个数字也很少使用在钱币上。不过他们还有一些更奇怪的币值。比如印度、罗马尼亚等也使用过3元的钱币,前苏联和罗马尼亚的钞票中有15元的面额。美国还有25美分。


  • 发表于 2017-11-13 00:00
  • 阅读 ( 740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