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糖精枣"卷土重来!危言耸听还是确有其事?

近日,有个关于“糖精枣”在海南卷土重来的视频在微信上传播,给大众造成了困惑,以为“糖精枣”重出江湖。

那事实是否如此?让小编带你一探究竟。

“糖精枣”事件的真实背景

近日,一些微信公众号近日传播了标题为《央视曝光:这种大枣,再甜再红都不要买,太可怕了!》的视频,发布者断章取义使用中央电视台2015年10月5日在《焦点访谈》栏目播出的《大枣太甜需警惕》节目,该节目真实再现了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充分发挥联打机制,在广东省食药监部门以及公安机关配合下,跨省成功查办“糖精枣”案件的全过程。

而在微信中传播的视频掐头去尾,故意隐去了新闻发生的时间、起因和查处结果进行炒作,误导、造谣的恶意明显,使人误以为“糖精枣”卷土重来,引发恐慌。

“糖精枣”是怎么来的?

如果你经常关注糖精枣的话,不难发现糖精枣问题的新闻几乎是每年都有,尤其这个季节,因为冬枣普遍没有成熟,一些商贩把“尚未成熟”或者酸涩冬枣加工,然后以低廉价格出售。

这样没有成熟的枣有两个大问题:一个是吃起来发涩不甜,另外一个是颜色青绿。于是不法商家根据食品的这两个缺陷,动了歪脑筋,但是手段并不高明。

他们利用热水加糖精钠的办法加工未成熟的冬枣,经过热水浸泡枣表面的颜色会变红,糖精钠则是填补了枣的酸涩味道,这里面起到“催熟”作用的不是糖精,而是热水(一般温度高于60度)。

另外,浸泡过的冬枣重量上也会略重一些,但不法商家最主要的牟利手段是价格差,这个季节冬枣普遍价格在每斤19元左右,但这些尚未成熟的冬枣几乎都是超低价的出售,而且走的“快销”路线,一般进货的多为无营业资质的流动商贩。

糖精钠是什么?是否有害?

网上很多文章提到糖精枣的时候,都会捎带着写出糖精钠危害,这本身没错,但是不专业,剂量决定毒性,因为光说成分不提剂量就有些吓人了。

糖精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甜味剂,学名叫临苯甲酰磺酰亚胺钠,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合成甜味剂,属于非糖物质,甜度约为蔗糖的300-500倍。除了在味觉上引起甜的感觉外,没有营养价值,短时间内吃多了会减少血小板,抑制血液再生,对肝脏,肾脏会造成不利影响。

那么经不法商贩处理过的“糖精枣”,是否真的像网络文章传播的那样会致癌呢?以下三点,需要我们了解。

第一,需要明确的是糖精钠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只是需要指出的是,糖精枣是超范围的使用这种食品添加剂,2015年5月24日正式实施的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明确,糖精钠允许添加的范围内,不包含新鲜水果。

第二,糖精钠的摄入量是有严格规定的,摄入多了对人体是有一定危害的。根据常识,加工后的“糖精枣”的糖精钠是否会渗透进大枣果肉里,要看浸泡时间的长短。一般糖精钠泡枣的量不大,量大会有苦味,泡出的大枣口感不一定好。

第三,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对人类致癌或可能对人体致癌物目录中,找不到糖精钠的名字,换句话说,该组织未认定糖精钠是致癌物。科学就是科学,不能因为糖精钠而导致其可能的毒性而升格,也不会因为它是食品添加剂而有完全的豁免权。在制定食品添加剂国标的初衷之一就是对被列入食品添加剂的物质做出使用限制,以确保其使用安全。

如何快速鉴别糖精枣?

一看,观察枣的外观,绿红分明、颜色发暗为铁锈红、暗红色的,就为糖精浸泡的;绿黄红不均匀的自然颜色为正常栆。

二摸,“糖精枣”捏起来比较软,而自然红的枣子比较坚硬。摸摸枣的表面是否有粘稠感(是否粘手),最好多抓几个观察看看。

三尝,糖精枣很甜,连果皮都是甜的,比果肉还甜,甚至微微发苦。直接品尝,因为糖精钠浸泡后,甜味并不会对枣的果肉有多么强的渗透性,也就是说糖精枣只是表面甜,果肉部分还是酸涩的。

四,不要在流动商贩处购买,正规的超市、店铺就算买到糖精枣,根据购物小票也可以退款或者索赔。

五,买冬枣还是要看价格的,因为不到成熟季节,所以才会有不法商贩每年乐此不疲的上演着糖精枣的伎俩,市面上能买到的合法渠道的枣价格都较高,属于大棚枣(大棚内种植),所以价格也是判断的方法之一。

  • 发表于 2017-09-13 00:00
  • 阅读 ( 689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