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有口香糖,古代人要怎么对付口臭呢?

补牙后被迫用薄荷糖代替口香糖的实习编辑/二鹅

以前的人们是如何保持清新口味的呢?

不管嚼口香糖被人为赋予了多少好处,譬如清洁牙齿、防止蛀牙、瘦脸、锻炼小脑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还是为了防止嘴巴无聊,以及清新口气,拉近距离。

有词为鉴。清人陆求可曾作《月湄词·相思儿令》“一点樱桃娇艳,樊素不寻常。何用频含鸡舌,仿佛蕙兰芳。座上吹罢笙簧。徐徐换羽移商。晩来月照纱橱,并肩私语生香。”

虽然全篇不曾提“嘴”,却始终围绕着佳人口香。若佳人吹完笙曲儿,樱桃小口微启,气味竟令人难以忍受,请问男主人公要以何种心情与其在窗前月下幽会?不不不,剧本一定不是这么写的!

不过在既没有绿箭又没有益达的古代,怎么避免口臭成为破坏人类繁衍的元凶呢?答案也在这首词里,“频含鸡舌”指的就是嚼口香糖的动作。这里的“鸡舌”指的是中医所说的“鸡舌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丁香。

衔丁香以避口臭的方法其实颇具历史。由于丁香原产于域外,西汉张骞通西域以前无从考,东汉《汉官仪》载:“桓帝侍中迺(“乃”,姓)存年老口臭,上出鸡舌香与含之。鸡舌颇小、辛螫,不敢咀咽。嫌有过,赐毒药,归舍辞决……僚友求眡(“视”)其药,出在鸡舌,咸嗤笑之。”老大臣挨了同事们一顿嘲讽,证明在汉朝,朝堂官员用丁香防口臭已颇为普遍。

●丁香:药用,又称“鸡舌香”

丁香的药用成分存在于其花蕾与果实的挥发油当中,其中所含的丁香酚主要功能就是抗菌。

汉以后,丁香成了“口香糖”界代表性的存在。三国时曹操写给诸葛亮的一封书信,称“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明为送礼,实为从蜀汉挖墙脚,暗邀葛亮与自己同朝为官,一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求才愿望。

此后含鸡舌香更在唐诗中衍生为典故,隐含在朝为官之意,如王维“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惭未报主人恩。”、白居易“对秉鹅毛笔,俱含鸡舌香。”

除丁香之外,原产自恒河流域、后传入古中国的胡椒与荜拨(又称“长胡椒”),亦有镇痛消炎去除口臭的效果,东南亚地区及我国岭南地区还有嚼蒟酱叶的古老习俗。

●胡椒、荜拨、蒟酱叶

历朝历代医经典中记载了更多五花八门的“口香糖”。最早者如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了“水苏”的对去口臭有奇效。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七窍病”专卷内,有专门针对口臭、身臭的“含香丸方”,比如以丁香、甘草、细辛、桂心、川芎,研磨成粉后用蜜练成丸子,“临卧时服二丸”。

到了宋代,朝廷命医家学者编撰出《太平圣惠方》与《圣济总录》,其中有一味“含香圆”,采用十五种香药研成细末,以蜜和之成圆。

通过现代科学检验,其方中大多香药含有挥发油成份,能抗菌杀虫、生津润燥、止痛消肿,故而对口腔卫生保健有良效。只不过配方当中含有名贵药材,在当时只怕平常人家消受不起。

古人追求香口的步伐远超于此,除了这些药剂,还有日常的香茶(以香料烹茶叶)、熟水(直接用香料煮水)、香汤(制法比熟水更为复杂)、清露(蒸馏花果中的香露香精)等。

联想起《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王夫人所赐“木择清露”和“玫瑰清露”,只是一小茶勺就香得不得了;宝钗所用“冷香丸”虽为治病,也使得行止间幽香相随;而在十九回中,宝玉闻见黛玉袖中发出的香气,不禁神魂颠倒。

欧洲、中亚地区的人也会用各种香料、树胶来清洁口腔和增加香味,不过和古代中国一样,这都是上流社会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就说曹操挖诸葛亮的例子,你能想象今天腾讯的hr拿五斤益达去挖阿里的副总裁吗?

参考资料:

1.严小青,《中国古代植物香料生产、利用与贸易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6月。

2.刘云华,《谈丁香的药用价值》,《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第四期。

3.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六: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beijiqianjinyaofang549/index.html

4.杨惜义,《唐诗笺注一则》,《贵州文史丛刊》,1987年第一期。

  • 发表于 2017-09-11 00:00
  • 阅读 ( 783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