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卫星命名太有趣,科学家们也爱八卦?

在太阳系这个大家庭里,卫星可谓“辈分”最低的成员:因为无论大行星、小行星、彗星,都是直接围着太阳转;而卫星还要簇拥在行星周围。在我国,人们习惯用简单的序号指代某颗卫星,诸如木卫三、天卫十一,更是降低了其存在感。

其实在科学界,人们为每颗卫星都起了一个专有的名字。这些名字的背后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彰显着天文学家们的聪颖、自负、浪漫、热爱八卦……

遵循传统

众所周知,太阳系各大行星的名字多来源于罗马神话中的人名,如火星叫Mars(战神马尔斯),土星叫Saturn(农神萨图恩)等等。而环绕这些行星的卫星,很多也用希腊或罗马神话中的人物命名,而且和相应行星所代表的人物有一些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是约定俗成的做法。

这一做法始于17世纪初。1610年,伽利略发现了木星最大的四颗卫星,它们也是太阳系中除月球外最早被发现的卫星。不久之后,德国天文学家马里乌斯鉴于木星是以罗马神话中的主神朱庇特(即希腊神话中的宙斯)命名的,提议为这四颗卫星冠以宙斯的情人之名。按照距离木星由近到远的顺序,这四颗卫星依次被叫做:伊奥(Io),欧罗巴(Europa),甘尼梅德(Ganymede),卡里斯托(Callisto)。当后来的天文学家发现了新的木星卫星后,也基本沿用了马里乌斯的方法,采用宙斯的情人(或仆从)来命名木星的卫星。

图1:木星最大的四颗卫星,左起依次为:伊奥,欧罗巴,甘尼梅德,卡里斯托

1975年,国际天文联合会(IAU)还正式规定:以后新发现的木星卫星,必须也以朱庇特(宙斯)的情人来命名。于是,众神之王的风流韵事一次次地被天文学家翻出来。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断发现新的木星卫星,到目前一共发现了近70颗,以至于在神话中找不到足够多符合规定的人名了。人们第一次感觉到,宙斯的情人“太少了。”

于是从2004年开始,朱庇特(宙斯)的后代也被用来命名木星的卫星。

不知当宙斯后代的名字也被用完之后,天文学家们会怎么办。不过,有一位女神的名字还一直没被用过——她叫赫拉。不过就在今年,众神之主的妻子终于出现在花心的丈夫身边了,但不是以卫星的形式:“朱诺”探测器成功飞抵木星附近(朱诺是赫拉在罗马神话中的名字)。

图2:著名天文期刊《天空与望远镜》封面的“朱诺”与木星

除木星以外,火星、土星、海王星的卫星命名也采用类似的原则。火星只有两颗卫星,分别叫福波斯(Phobos)和德莫斯(Deimos),代表战神阿瑞斯(罗马神话里叫马尔斯,也就是火星之名的由来)的两个儿子;海王星的周围则是与海洋有关的各路神仙;土星的卫星多以泰坦神族的成员命名(泰坦为巨人之意),后来也遇到了名字不够用的问题,于是又借用了北欧等国神话中的巨人名称。

不走寻常路

天王星卫星的命名比较特殊,涉及到一对父子天文学家的轶事。

1787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发现了天王星,为了表达对时任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尊敬,打算将这颗新行星命名为“乔治之星”。但这一不符合惯例的做法遭到天文学界的强烈反对,威廉-赫歇尔只得作罢。几年后他又发现了天王星的两颗卫星,但一直没有命名。

直到1852年,他的儿子、也是著名天文学家的约翰-赫歇尔打算为天王星的卫星命名。也许是对父亲当年欲打破惯例而不能的事情耿耿于怀,约翰决定也不按常规出牌,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来命名这些卫星。幸运的是,这一次同行们没有反对。目前,天王星卫星的名字都来自威廉-莎士比亚和亚历山大-蒲柏笔下,比如天卫十一就叫朱丽叶(Juliet),但其大小(平均半径仅约47公里)却与这个名字的响亮程度极不相称;天卫一则叫艾瑞尔(Ariel),这个名字在莎翁的《暴风雨》和蒲柏的《夺发记》中都出现过。

图3:约翰-赫歇尔(1792-1871),英国著名天文学家

绝妙的双关

冥王星虽已从大行星中除名,但关于其卫星名称的故事却很值得一提。

1978年,詹姆斯-克里斯蒂发现了冥王星的第一颗卫星,他打算做一件最浪漫的事:用自己妻子的名字来命名这颗卫星。他的妻子叫做Charlene,昵称是Char。Char被告知这件事后自然十分欣喜。

但不久后詹姆斯-克里斯蒂很沮丧地被告知:按照传统,行星的卫星应以虚构的人物来命名,还没有以现实人物命名的先例(之前约翰-赫歇尔搞了特殊化,但也只是从神话人物换成了文学家笔下的人物)。

詹姆斯-克里斯蒂虽然失望但并未放弃,在某个深夜,突然醒来的他起床翻阅百科全书,当他看到Charon这个词时,不禁眼前一亮:这是神话中冥河船夫的名字,用它来命名冥王星的卫星,有着充分的官方理由;而且这个名字里包含自己妻子的昵称,真是妙不可言!

图4:油画《卡戎渡过冥河》

随后,詹姆斯-克里斯蒂顺利地说服大家采用Charon(中文译作卡戎)来命名这颗卫星,兑现了给妻子的承诺。

图5:新视野号探测器拍摄到的冥王星与卡戎

可见,在卫星命名这件事上,西方人可谓绞尽脑汁。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中国天文学家命名过太阳系的卫星。希望我国的天文学家多多努力,未来在太空上也留下我们的名字。

图片引用

图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The_Galilean_satellites_(the_four_largest_moons_of_Jupiter).tif

图2:http://www.skyandtelescope.com/wp-content/uploads/FC_July2016_500px.jpg

图:3: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John_Herschel_1846.png

图4: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Crossing_the_River_Styx.jpg

图5: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Pluto_charon_150709_color_final.png

参考资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upiter_(planet)

http://www.skyandtelescope.com/sky-and-telescope-magazine/inside-october-2016-issu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ranus_(plane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aron_(moon)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河北地质大学博物馆 李志广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2017-02-15 00:00
  • 阅读 ( 988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