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我曾经和很多人一样纠结于生命的无意义,感觉生活没有生气,自己所做的事情都不是我想要的。

这种想法从高中时代起就开始酝酿,对于“找到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的渴望,驱使我做了非常多、甚至有些离经叛道的尝试。

在做出这些尝试的过程中我遭受了很多亲人,朋友的不理解和对我的失望、愤怒,但与此同时,也令我结识了许多对我的人生造成重大影响的人。

经过这么多年的尝试到现在,我已经“找到了我真正想做的事”。

但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生命给我的回报是超出我所想象的丰厚

当我在回望自己过去的时候,会发现“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的真实状态其实和我、也和你一开始的想象,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我想把我的经验分享给你,我想把在我的探索过程中所得到的生命本身的丰厚回报分享给你,祝你也能够「成为你自己」。

我想用这一篇回答,终结所有的“怎样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的问题。

01

对于“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这一点有四个常见的误区。

1. 很多人对于“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的理解是:在这个世界的某一端存在着一件独属于他的事情在等着他,所以他只需要不断地在外部世界去寻找,并直至找到这个答案就可以了。

2. 很多时候,人们往往意识不到或者不愿面对自己的真实动机:他之所以口口声声宣称要去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其实只是对于他当下生活的逃避。

3. 他们认为只要找到那个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就万事大吉了。他们往往会产生这样一种幻觉:只要找到了这件事,他就能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他就能拥有热情,就能不再懒惰,不再晚起,不再拖延。

4. 很多人在考虑是不是喜欢一件事的时候,是以一种理性工具主义的态度去衡量。

即他们往往会在潜意识里盘算了这件事是否辛苦,是否能让他获得别人的关注和认可,能带给他怎样的收益之后等之后再“决定”自己要不要喜欢这件事。

这四个误区的影响深远,不过在讨论怎样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之前,我们先弄清楚你为什么会想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会更加重要。

02

你有没有发现,不同的人对于“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这件事的渴望程度是不同的?

可能你听过你身边的很多人都在抱怨:我现在做的事情我不喜欢,我现在的工作很无聊。

但是有些人会因为所做的事情不喜欢,就产生强烈的抗拒,并天天盘算着辞职;

有的人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自己并不喜欢,但是他对此无感;

有的人根本就不追求要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还有的人在做着他一开始不喜欢的工作,但后来他就逐渐喜欢上了;

还有的人一直都在渴望去做某件事情,但真的有机会去做了,他反而做了没多久就觉得索然无味。

你可能认为这辈子如果不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枉活一生,所以当你在没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你就会很痛苦;

你父亲可能对你说:狗屁!什么做想做的事,能赚钱才是王道,你不看看这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做你想做的事?信不信会饿死你!

重点不是你和你父亲的观点谁是正确的,而是为什么你会因为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万分痛苦,但你的父亲却根本不会在意这些呢?

你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这很重要,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人和人是不同的。

没错,你可能也早就知道了人和人是不同的,你会觉得我给你的这个答案没有丝毫出彩之处。

但是“人和人是不同的”这句话背后的内涵是:

你和别人不一样,所以别人的经验对于你而言没有意义。

你和别人不一样,所以你喜欢的别人不一定喜欢,而别人喜欢的你也不一定会喜欢。

你和别人不一样,所以你只应该做你自己,别人的成功,喜好,评判标准等等都和你没有丝毫的关系。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你而言,“了解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

如果你了解了你自己想在一个小城市里过安逸的生活,那么当你在大城市打拼的时候你当然会痛苦;

如果你了解了你就是一个很容易记仇的人,所以当你强迫自己宽容别人的时候你当然会不舒服;

如果你了解了你就是喜欢画画,那当你拼命赚钱的时候这又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呢?

但问题是你一生下来就开始被周围的人和社会洗脑了,他们告诉你你要努力,你有钱了就会快乐,你学习成绩好是很好的,你能出国的话别人都会羡慕你等等。

你相信了“别人”所说的这些,并认为你就“应该”去追求这些东西,你也“以为”你得到这些的话你就能快乐了。

因为:别人都在追求这些东西,所以你也应该去追求这些。

但事实上,「你和别人不一样」。

你只是从始至终都在被周围的人“压迫”和“忽悠”,被他们的语言和暗示蛊惑,你害怕被抛弃,于是你不由自主的就开始去追求那些别人告诉你你应该去追求的东西。

你以为当你考上好大学之后你会很开心,但是你没有。

你以为当你嫁给一个多金温柔的好老公时你会开心,但你反而感觉很空虚。

你以为当你赢得很多人的关注和认可的时候你就会满足,但这种满足却好像永远无法被填满。

Yes,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就像你看重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快乐,而你父亲看重的是赚到很多金钱的世俗意义一样,你们只是各自看重的东西不同而已,这无所谓谁对谁错,也不存在谁的选择更好或更坏。

这只是每个人不同的选择和喜好,仅此而已。

但问题在于所有人都在试图令别人变得和他自己一样。

你父亲自己看重金钱的世俗意义,他就想让你努力赚钱;

你的老师看重学习的意义,他就想让你努力学习;

也许等你为人父母的时候你也会给你的孩子说:学画画多好啊,老爸给你报个班吧!

但是赚了钱会开心的是你父亲,学习好了会开心的是你老师,你女儿画画学好了会开心的是你。

这就是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天性被阉割和压制的过程。

人本主义认为,“自己”是指一个人过去所有生命体验的总和。

假如你过去的生命体验都是你「被动」参与的,或者是按照别人的意志的生活,那么我们就会感觉没有在做自己。

如果我们没有在做自己,那么无论你过去的经验在别人看来多么的美好,无论别人眼中的你多么的成功,多么的优秀,你都会感觉到很不舒服。

几乎所有人从一出生起都在被父母,家长,老师等人压制和操控着,他们无法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行为,所以他们只会从大人的角度出发,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志,威吓孩子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剥夺孩子选择的权利,剥夺孩子自由表达的权利。

所以几乎从一出生的时候起到现在,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在做自己。

因为父母和外界环境的压制剥夺了我们「自由探索」的机会。

那么一个高度接纳自我,能够“做自己”的人是如何长成的呢?

那是因为他从小就有一个自由的成长环境,或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开始“觉醒”,他基于自己的天性和好奇心去探索这个世界,在探索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些他喜欢做的事情,这逐渐成为他的兴趣,对兴趣的探索和练习越来越深入,这就内化为了他的理想或目标。

因为他的好奇心和天性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所以他会孜孜不倦的去了解这个世界的广度,钻研这个世界的深度。

他就会充分的信任他自己的感觉,对任何事情都会有并且信任和坚持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最终,他将成为一个活得很充实,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与激情,充满了创造力的人。

03

所以绕回我们在一开始提到的,对于“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认识的四个误区。

“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它根本就不是一个在外部世界像找寻宝藏似的发掘的过程,而是一种对于自身天性的发展。

假如你抱着一种“寻找自己的“天命之事””的态度去寻找的话,那么往往你是无法得到结果的。因为真正的答案在你自己的心中。答案不在外部的世界,不在于一个工作,一次旅游,一次辞职,而只在于你的内心。

并且,你是否喜欢一件事情往往也都是由非理性因素决定的。

你认为做这件事情很有前途,选择了这个职业会让你活得很光鲜,成为某种人会很酷等等,然后就想把这件事情设立为你自己的终生目标,然后试图逼迫自己去为此奋斗,这是不可能的。

在前面我们已经说了,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有些人不会过度在意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但有些人就是会一定要在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的时候才能够开心。

如果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标题,然后开始看了这篇文章,并且还看到了现在,那么你很可能是属于后者。

那么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你做的不是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那么你的内心是不会停歇下来的。

你骗不了你自己,你也没办法用一个在别人看来很好的理由试图说服你自己,你也的确没有办法强迫自己去做你不喜欢做的事。

所以也不可能你找到了一件事情你就能彻底的改变,你的生活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你想改变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只可能来来自你自己的方方面面彻底的改变。

“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没有那么大的魔力。

那么你渴望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这对于你而言这意味着什么你知道吗?

这很可能意味着,这是你对你自己发出的一个信号。

因为你自己常年被压制,你永远都是在被社会和他人的要求与对你的期待牵着走,你过去所有的生命经验中你都是“被选择”,你所有的生活都是你被动参与的,而不是你的主动创造。

并且你还在日复一日的追求这些别人、环境、和社会洗脑给你的金钱,好工作,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买车,买房等这些对于你的“真我”而言无聊透顶的东西。

你的内心一直在试图提醒你:这不是你想要的生活!

但是呢,你却从来没敢从这你已经习惯了的生活中逃离出来。

你害怕别人看不起你,你害怕自己一旦去追寻你的内心了你就会流落街头,你害怕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你,你害怕你会失去现在你所拥有的一切,你害怕你的父母会阻止你并对你生气,你害怕你的生活失去控制。

你可能在想,一边做着一份不喜欢但是能养活自己的工作一边慢慢寻找自己喜欢做的事,先攒着钱等钱赚够了就去尝试那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为了不让父母伤心现寻找一个折中的办法。

NO

NO

NO

这些是不可能的。

你会发现你在做着你不喜欢的工作时,那些无聊的琐碎会吞没你令你根本没有时间去探索自己,你的钱会永远攒不够,或者钱攒够了你也不敢去迈出那一步,折中的办法并没有用,你还是处于被父母的掌控之中。

令你活的不自在的根本不是这些外在生活对你的压迫,而是你的这种恐惧。

这种恐惧一直在压迫着你,令你始终无法释放你内在的自我。

你骗不了你自己。

即便你的钱攒够了,也出去探索你,但你还是会找不到答案。

因为恐惧还一直存在。

你害怕失去由那个“外在的你”所建筑的一切,而不敢释放内在的你。但这本来就是不存在任何折中的办法的。

因为外在的你和内在的你本身就是不兼容的,如果二者兼容度高的话你也不会想着去寻找你真正想做的事情了。

电影《搏击俱乐部》中有一句台词:“self-improvement is not the answer,maybe self-destruction is the answer。

意即:自我成长就和手淫一样,只是自我安慰而已。只有全部毁掉才能重新开始。

你要明白,你现在所有的思维模式都是由于外在的环境和他人给你塑造的。

所以你在探索世界,看待问题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的以那种功利性的思维去衡量。

因此如果你还是“环境塑造的外在你”,无论你怎样尝试和寻找,你都不可能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

就像你喜欢一个精神世界能和你相通的男人,但由于经济原因嫁给了一个多金的男人,最后你一定会忍不住和这个男人离婚。

“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你偏偏不喜欢。”

对于你而言,好还是不好,有前途还是没前途,能赚钱还是不能赚钱,这些对于你而言根本丝毫都不重要。

你自己喜欢还是不喜欢,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怎样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

也许比起抱着从外界寻找到一件事情的念头来,你静下心来逐渐「成为你自己」会更重要一些。

重要的不在于你所做的事情是不是你所喜欢的,最根本的是在于你自己的心态,你内在的态度。

当你感觉你不是在做自己的时候,即便你做着一件你以往很喜欢的事情你还是会很烦躁不安,你无法安然的享受生活中的一切;

当你在做你自己的时候,也就无所谓什么事情是你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了。

因为一切都是你自己主动地选择,艰难,容易,伟大,渺小,这些都不重要。

我再重复一遍,重要的在于你自己内在的态度,你是否在遵从自我的内心在生活。

04

那么我们要如何逐渐的「成为自己」呢?

通常来讲,有两个步骤:

「修通阻碍」,与「自由探索」。

这两个步骤往往是同时进行的。这意味着你要开始修改和调整你的生活,将那些所有阻碍你做自己的东西都清除掉。

我们可以假设在你的精神层面存在着两个你,一个是你的「真我」,一个是你的「社会我」。(当然事实上这种假设是不存在,也不严谨的,“真我”这种说法也可能将你带入一定的误区,令你认为“真我”就和那个外在的你喜欢做的事情一样,只要去寻找到它就可以了。但绝对不是这样,这个比喻只是为了方便你去理解。)

你的社会我往往为了生存或者旧有的观念等而做出了很多的违背你本心的事情,比如你为了未来的生活而选择了一份高收益的金融行业的工作,但实际上你想成为一个画家;

你很想辞职好好的休息一段时间,但你怕自己辞了职就养活不了自己了,所以迟迟不敢;

这二者的冲突往往令我们痛苦不堪。

那么修通阻碍就意味着你要解决这两者的冲突。

由于前文对于社会环境对于个人天性的压制的批判,这可能会令你认为,我会告诉你修通阻碍的方法就是让你的社会我彻底消失,从今后你完全从心所欲的按照你的「真我」去生活。

不,当然不是这样。

不管你现在是什么样的年纪,你都已经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了很久,你是不可能完全抛弃你的社会我的。而且如果没有你的理性来控制你的人类天性中的懒惰、拖延等一些负面的习性,你完全地从心所欲的话,可能只会令你废掉。

所以修通阻碍的本质是指:你的社会我和你的真我的“整合”,并且,是你的社会我开始为你的真我服务。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画家,在一边工作的同时,一边在业余时间去画画会是更为理性的选择;

如果你想辞职休养,那么等你做清楚了预算,攒够了钱之后再辞职会更为妥帖。

听起来我要你将你的社会我和真我整合,有点儿和前面的由于恐惧而不敢打破自己的社会我去做决定这有点儿矛盾了。

事实上这完全是两个层面上的问题。

你因为不敢冒险,所以不敢辞职,而是一边工作一边画画,这和你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一边工作一边画画,虽然从表面来看,你的做法都是一样的,但对于你而言这有着本质的不同。

你自己会很清楚这有什么样的区别,你很清楚你做出一个决定是因为对某些束缚的恐惧,还是在你对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之后做出的最好选择。

不过由于很多人并没有幸运到像前面我们所举的例子中那个从事金融行业还有一个自己的兴趣是画画的人一样,很多人往往连一个真正的兴趣都没有。

所以你需要“自由探索”。

去完成你在童年时候未能完成的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和你对未知的好奇。

归根结底,你要做的事情是:

了解你自己,分析你自己,做出尝试和改变,探索世界。

是的,听起来都是很虚的词。

但是,你有试着在一张纸上记录你的想法和行为,试着分析这是你的社会我还是真我吗?

你可能现在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但你有试过在空闲的时候去做发传单、当服务员打零工这种事情来体验生活吗?

当你和朋友聊天时你预感到自己说出某句话是为了装逼,所以你主动控制自己没有说出这些话吗?

你有试过主动在大街上找陌生人搭讪吗?

事实上我们想去做一些事情的方法总是有很多的。但问题在于,我不能,也无法给予你一个明确的操作步骤的指引。

因为每个人的人格完善之路都是不同的,我们无法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告诉你,你去做那些事情就一定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在这些过程中也充满了非常多不确定的因素,你可能会面临非常多的选择。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心态、你的想法、你的意识等这些你内在的非常微妙的因素都会对你造成重大的影响。

没有人知道你做出一个选择是主动地追求还是被动的逃避,我们不清楚你在有些时候所谓的顿悟是真的想通了还是只是在自我欺骗,谁能够了解你做出了一个决定究竟是出于怎样的动机?

只有你自己清楚,只有你自己能够最了解你自己。

我知道我在最后给出的答案会让大部分的人感到失望。

但是我相信仍然有少数人能够读懂我的意思,他们能够明白从他们看到这一篇文章的时候起就可以选择和以前不一样的道理,我也相信我在这篇文章中所传递的一些思想能够帮助这些少数人达成内在的进化。

我又能为你做什么呢?

不过是告诉你,这一切都要你自己为了你自己去做,而已。

以上。


文:风墟 | 壹心理专栏作者

  • 发表于 2017-02-06 00:00
  • 阅读 ( 747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