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收到一份春节安全饮酒攻略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家人团聚、走亲访友、同学聚会,各种人群交集都离不开酒这种“情感润滑剂”。

然而,众所周知,喝酒有害健康,还容易导致意外伤害。如何喝酒才能尽可能安全呢?

春节安全饮酒攻略,可以分为上、中、下3策:

上策:滴酒不沾

完全不喝酒,自然也就不会受到酒精的伤害。

特别是以下人群必须完全避免饮酒:

计划驾驶车辆或操作机器的人。哪怕少量喝酒,比如喝一杯(一个标准杯指含有14克纯酒精的任一含酒精饮品,比如1易拉罐355毫升啤酒)最高血液酒精浓度(BAC)就能接近0.02%(20毫克/100毫升),就可以部分影响判断能力、视觉跟踪能力和同时执行两个任务的能力(即分散注意力),从而影响驾驶等精细操作能力。这也是我国法律把BAC≧0.02%定为酒驾的原因。

正在服用与酒精相互作用药物的人。很多药物可以与酒精发生相互作用,尤其是某些药物可以干扰身体代谢酒精的能力加重酒精的健康危害。比如,常被提及的某些药物引发双硫仑样效应。

双硫仑是一种戒酒药物,原理是它能抑制酒精代谢第二步乙醛转化成乙酸反应过程的催化酶——乙醛脱氢酶(ALDH)的活性,导致喝酒,哪怕是少量喝酒后乙醛蓄积在血液中引发面部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心悸等不适和厌恶反应,从而达到戒酒的目的。但是,有时会发生超敏反应,导致严重反应,可以表现为出汗、胸痛、呼吸困难、虚弱、视力模糊、精神混乱、眩晕,甚至呼吸抑制、心律失常、循环障碍、意识障碍、抽搐乃至死亡。

有一些药物像也双硫仑一样抑制ALDH活性,服药期间喝酒会诱发双硫仑样效应,需要特别警惕。常用的这类药物包括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抗糖尿病的第一代磺酰脲(如甲苯磺丁脲和氯磺丙脲),某些头孢菌素抗生素(包括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孟多和头孢替安等),以及其他一些药物。服用这些药物时需绝对避免喝酒。

患有酒精可加重病情的疾病的人。比如肝病、心脏病、高血压、严重胃病等。

怀孕或准备怀孕的育龄妇女。由于胎儿乙醇脱氢酶(ADH)和另外其他分解乙醇的酶尚没有完全表达,胎肝消除酒精能力非常差,容易造成健康损害,表现为胎儿酒精综合征。目前认为,孕期妇女哪怕喝少量酒都有可能导致胎儿发生胎儿酒精综合征的后果,因而必须完全避免喝酒。

青少年。青少年体内酒精代谢体系发育尚不完善,处理酒精能力差,特别容易造成健康损害。而且酒后更容易发生意外伤害,比如交通意外,以及危害性行为。而且,酒精是一种毒品,具有成瘾性,研究发现,青少年越是早期开始喝酒后来酒精成瘾酗酒的危险性越大。因此,青少年应该完全避免喝酒。有的国家地区甚至将青少年喝酒列为非法行为,比如,美国规定21岁以下青少年喝酒属于非法。

中策  适量饮酒限度内尽量少喝

像春节这种节日,亲朋好友集聚一堂,完全拒绝喝酒似乎太过不近人情。而且少量喝酒,在一定量度内并不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我们不妨适当喝一点酒共同庆祝佳节。然而,必须在适量饮酒范围内尽量少喝。

什么是适量饮酒?就是经科学研究认为不会产生严重健康危害的量。具体而言,以美国国民饮食指南的建议,指成年男性每天喝酒不超过2个标准杯,每周不超过14杯;女性每天不超过1杯,每周不超过7杯。

1个标准杯指含有18毫升(14克)乙醇的任何种类任何体积的含酒精饮料。含有相等乙醇量的各种酒被认为是等效的,相当于最常见1易拉罐(340毫升)5%啤酒,或140毫升12%的葡萄酒,其他各种含酒饮料以此类推。

所谓适量饮酒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效应呢?下图是基于正常人饮用1~4杯酒后血液酒精浓度(BAC)变化曲线。

上图可见,无论饮用几杯,都会在大约30分钟左右达到BAC峰值。喝1杯BAC峰值刚不到0.02%,如上文所述,这正在我国规定的酒驾标准之下。

喝2杯BAC峰值刚不到0.05%。当BAC达0.05%水平时,人表现为行为夸张,兴奋爱吹牛,判断力受到一定影响、小肌肉可能失去控制(比如表现为眼睛发直),却自我感觉良好,警惕性降低。对于驾驶可能的影响是,操作协调性减低,眼睛跟踪移动物体的能力降低,转向困难,应对紧急驾驶状况反应性降低。也是很多国家规定的酒驾标准。

总体上讲,只要酒后不驾车或从事机器操作等工作,适量饮酒对人体即时影响并不大,是人们可以接受的。

至于对人体健康长期健康的影响,目前还存在争议。总体上,基于最新的研究证据认为,所谓适量喝酒的健康好处是此前研究设计的偏差导致的假象;而长期适量饮酒同样会造成健康损害,比如肝病、乳腺癌、某些心脏病等。正是基于此,英国最新修订的饮酒指南认为,喝酒没有安全限量标准,所谓适量饮酒应该称为低风险饮酒:标准为男性应该将饮酒量减少到与女性相同的限制水平,即每周不超过14个单位(一个酒精单位指含有8克乙醇的任何含酒精饮料,也是成年人一个小时可以代谢掉的酒精量);并强调,不要将1周的14单位集中在一个晚上暴饮,而应该至少分配到3~4天或更多时间内。

当然,如果不是长期饮酒,仅在节日场合偶尔喝酒则不在此列,称为偶尔饮酒,在适量范围内可以视同为不喝酒者。

下策  过量饮酒,使用技巧尽可能减低健康损害

滴酒不沾或适量饮酒虽然不会给自己造成显著健康损害,然而,在春节这种社交性喝酒的场合却难以过关。简单算一下,2标准杯,28克纯酒精,如果换算成40度白酒仅仅只有区区一两半,这通常远远不够通常酒场的垫场的三巡酒。因此,在这种社交性喝酒场合,只要不是个人特别坚持往往会被所谓酒场文化和规矩胁迫滑入过量饮酒泥潭。

在不得不过量饮酒的情况下,怎样喝才能最大限度减低健康危害呢?过量饮酒下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是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对于人体的即时影响,就是对大脑的影响,体现在血液酒精浓度。因此,所有的技巧基本都围绕着延缓BAC的升高和促进BAC的降低。具体来说,包括:

第一原则,还是尽量少喝。首先要屏除一些酒场陋习,坚决不要劝酒更不要使用手段胁迫别人喝酒。大量喝酒不仅危害自己和“酒友”的身体健康,而且一旦出现严重伤害事件劝酒和胁迫喝酒,甚至没有尽到劝阻义务者还会负上法律责任。对于自己而言,酒场上不要太过仗义,能少喝酒尽量少喝。

慢慢喝。酒精是一种极性小分子化合物,可以与水任意比例互相溶解却几乎不溶于脂肪。因此,酒精在胃和小肠(吸收比例依胃排空速度存在一定差异,通常大部分吸收在小肠)通过被动扩散方式迅速吸收进入血液,并随血液基本均匀地分布于人体体液,BAC可以反映人体各部位体液酒精浓度。酒精对人体的即时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脑组织的抑制性作用,脑对于酒精浓度的耐受程度就反映一个人的“酒量”。

因此,慢慢喝,可以延缓酒精进入血液和脑组织的速度,也就延缓BAC升高速度,也给身体代谢分解酒精的时间,从而延缓醉酒并减轻健康危害。

不空腹喝酒。影响酒精吸收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胃内容物,空腹状态下,酒精可以在胃内迅速被吸收,并被快速排入表面积更大吸收效率更高的小肠被更快速吸收。相反,如果胃内多一些食物,一方面稀释酒的浓度,降低与血液梯度差从而延缓吸收。另一方面,减缓酒精进入小肠的时间,更有效延缓其吸收。

至于,具体应该进食什么种类的食物可以更有效延缓酒精吸收,很多科普文章有不同的推荐。但是,研究发现,各种食物之间并没有发现存在什么显著性差别,几乎完全是等效的。

一定程度的饱食。就是在喝酒之前要预先吃一些食物,这并不完全等于不空腹,而且作用机制也不相同。研究发现,饱食状态下肝脏ADH表达更充分活性更高,同时肝脏血流量也更大,因而与空腹相比具有更高的酒精分解能力。

多喝水。这一点在几乎所有相关科普文章都有提及,并称是为了多排尿从而加速酒精的排泄。事实上,虽然的确有部分酒精可以以原型从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但是,仅仅占很少部分,与经肺呼出和汗液排泄的部分一起,也不超过体内酒精总量的10%。酒精是一种能量物质,主要在体内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1克酒精含有高达7千卡食物热量,几乎倍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4千卡)。

因此多喝水多排尿促进酒精排泄的作用非常有限。但是,这并不是说多喝水不是有效的策略。原因在于,如上文所述酒精溶于水,在体内分布于体液内,因而保持人体最大限度的水合度也就是增加人体体液总容积,可以有效延缓BAC的升高。

同时,酒精是一种利尿剂,通过抑制下丘脑抗利尿激素的产生而产生利尿作用,这就是为什么酒过三巡后人们不停去厕所的原因。利尿排出体内液体,液体总容量减低就会导致BAC升高,因此需要在喝酒时即时补充水分保持身体水合状态,才是需要喝酒同时需要多喝水的原因。

另外,多喝水,尤其是与酒混在一起喝,还可以减低胃肠道内酒精浓度减低与血液BAC的梯度差,减缓酒精的吸收。

不喝私酒。有一种观点认为,家酿酒是纯粮酿造,质量有保障。事实上,小型酿酒场受生产工艺限制,普遍存在酒精含量高而标称不准确,杂醇、乙醛和铅砷镉等有毒物质含量超标的问题,更容易带来健康危害。

总体上,春节期间安全喝酒的原则首先是不喝或尽量少喝。不得不过量饮酒时才需要讲究一些具体战术策略。

——知道日报春节征稿


  • 发表于 2017-01-26 00:00
  • 阅读 ( 1287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