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的能把自己累死?

“积劳成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

我们先来讲个故事。

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的总统,连续4次赢得大选就任美国总统,打破美国立国以来总统任期不能超过2届的惯例,创造了历史。由于1951年美国国会通过第二十二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任何人任总统不能超过两届,意味着罗斯福的总统四连任不仅空前而且绝后。

1932年,美国正处在经济危机的大萧条中,罗斯福拖着病残之躯(1921年39岁盛年患上脊髓灰质炎的后遗症)以绝对优势赢得美国大选。宣誓就职之后以雷厉风行之势推行罗斯福新政将美国带出经济危机阴影,并在1936年再次赢得大选成功连任。

1940年,罗斯福借助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机会,通过巧妙运作,连续第3次赢得美国大选。

1944年,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全面反攻的高潮阶段,作为同盟国最主要领袖,在“行到河中不换船”的竞选口号下顺理成章赢得总统4连任。

然而,就在就职第四任总统仅仅73天后的的1945年4月12日,作为最主要领袖所领导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获得全面胜利的前夜却溘然离世,享年仅有63岁。

虽然在1944年大选中他的对手不断攻击他的健康状况,但是既然能够胜选说明其身体状况并非那么糟糕,为什么在短短的几个月后就突然死亡了呢?

在探究其死因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他12年的总统任期内都干了哪些事吧。作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其成就完全配得上“丰功伟绩”这4个字。

1933年就任伊始,摒弃前任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大力推行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的新政,很快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第一个任期后半段开始大力扶持更名不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推动医疗改革。

第二任期后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41年就职第三任总统后不久,应英国首相丘吉尔之请,提请国会通过所谓租借法案,授权总统将武器装备租借给与美国安全有关的国家,使美国成为了“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成为美国干预支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8月美英联合签署大西洋宪章,美英结成政治同盟。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向日本宣战,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的参战标志着二战进入一个新阶段,美国与苏联、英国、中国等大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坚力量,罗斯福成为同盟国最主要的领袖,与丘吉尔、斯大林等一起领导甚至说主导了这场史无前例大战的进程。

1942年元旦,在罗斯福的倡导下,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中国以“四大国”之一的身份签字,国际地位空前提升。

1943年1月,美英两国领导人举行卡萨布兰卡会议,罗斯福会后宣布同盟国将以德意日三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作为这场反法西斯战争的终点。

1943年11月22日~26日,美英中三国领导人举行开罗会议,三国签署"开罗宣言"。蒋介石作为中国的领袖在这次会议上与罗斯福和丘吉尔“平起平坐”,标志着中国确立世界大国地位。

紧接着,11月28日~12月1日,罗斯福、丘吉尔马不停蹄前往伊朗与斯大林举行德黑兰会议,讨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及建立战后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国际组织等问题。

1944年6月5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形成,反法西斯联盟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1945年2月,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这三巨头连续在雅尔塔会晤,协商战后德国处置、苏联对日作战及未来联合国的管理等问题。在这次会议期间,丘吉尔的私人医生在日记中写道,“罗斯福总统看上去十分虚弱,出现了动脉硬化和心脏病的所有症状,可能只有几个月的存活时间”。

果然,时间仅仅过去不到2个月,罗斯福于1945年4月12日去世。在他去世后25天,德国无条件投降;4个月后,日本无条件投降。

罗斯福总统死于Karoshi?

以此看来,在中文语境下,罗斯福之死看似是正宗的“积劳成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果换成今天时兴的词就是“过劳死”,土话说就是“累死”的。

果真是这样的吗?

美国人并不这样认为。通过反思,美国人认识到他们伟大的总统死于对心脏病认识的缺乏和不正确的治疗。

具体来说,早在1932年,罗斯福竞选办公室发表声明称罗斯福血压为40/100mmHg。但是由于当时医学界对心血管病缺乏认识,并不认为这属于高血压,未接受任何治疗。相反,认为其头痛症状是由鼻窦问题导致,因而在1933年雇佣一名耳鼻喉科专家McIntyre作为私人医生。

1935年至1941年,罗斯福的血压由136/78mmHg逐渐升至188/105mmHg。但是,他的医生McIntyre坚持认为总统身体健康,血压也未高于正常(相对于罗斯福的年龄而言),这就导致其病情逐渐恶化却没有被认识到。

到1944年3月,盟军诺曼底登陆计划紧锣密鼓进行当中,罗斯福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和腹胀症状而住院。这时,才聘请当时为数不多的心脏病专家Bruenn负责总统的治疗。

进一步检查发现,罗斯福已经具有轻度紫绀,血压186/108mmHg,胸片提示心影增大,Bruenn这才给出“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的诊断。但是,由于当时缺乏有效治疗手段,Bruenn医生仅建议服用强心剂洋地黄药物治疗,及减少食盐摄入。

这些建议在起初并没有被接受,病情的继续恶化促使罗斯福最终服用了洋地黄,病情才得以缓解,2周后胸片显示心影减小。然而,血压却不但没有得到控制,反而在1个月后进一步升高到240/130mmHg。

到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期间,丘吉尔的医生甚至一眼就能看出罗斯福的衰弱,并预言其命不久矣。

果然,在就职第四任总统后仅73天后,罗斯福于1945年4月12日死于脑中风,当时血压高达300/190mmHg。

在当时,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心血管疾病是美国人第一位的主死亡原因,接近一半的人死于这种疾病。然而,受到认识的局限和缺乏治疗手段,死于心脏病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包括他们伟大的总统也没能幸免。

Framingham心脏研究

随着二战的结束,开展对心血管病的研究无可回避,罗斯福的死对推动这一进程起到重要作用。1948年6月16日,杜鲁门总统签署国家心脏法案,美国国会在该法案中声明:“心脏和循环疾病(包括高血压等)严重威胁国民健康,是美国人民的主要死因,占所有死因的1/3以上。”法案拨款50万美元进行为期20年的心脏病流行病学研究,并且成立国家心脏研究所(现在的国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这就是著名的Framingham心脏研究——现代医学对心脑血管病的很多认识都来自于这项研究。

1957年Framingham研究发布了首个研究成果,即定义血压≥160/95mmHg为高血压,并发现高血压人群冠心病发生率升高近3倍。几年后,研究人员又发现,脑中风也是高血压的主要后果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讲,至此,罗斯福总统死亡的原因得到初步解密。

然而,这时,医学界仍认为正常血压的允许值上限为100+年龄,甚至认为对于年龄≥70岁人群而言,可接受的收缩压上限为210mmHg,舒张压上限为120mmHg——直到今天国内很多医生还持有这种远远落伍的观点,为害不浅。

1969年,20年期限到期,该项研究面临被终止,最终是尼克松总统的介入允许其继续完成使命。

1970年代之前,医学界对于高血压普遍存在另一种错误认识,就是认为舒张压是血压更好的测量指标,高收缩压相对无害,尤其是在年老人群——目前国内某些医生也仍然这么认为。

1971年,Framingham研究发布另一项研究成果,研究人员通过对分析14年随访数据分析,发现血压基线值升高增加冠心病死亡风险,收缩压较舒张压与冠心病关系更为密切。

另外两项Framingham研究表明收缩压升高是心衰和脑中风的预测指标,舒张压升高的预测意义并不显著。

到这个时间,在罗斯福总统去世25年后,Framingham心脏研究才彻底揭开导致他死亡的真正原因,那就是血压控制不良导致心衰,这两者又共同作用导致最后的脑中风死亡。

经过多年努力,Framingham研究与其他一些流行病学研究一起通过对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系统研究建立起来的系列风险评分系统。对于心脏病而言,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血总胆固醇、不健康饮食、缺乏体力活动和高体重、吸烟等。脑中风危险因素除以上各项外还加上心脏病(心衰、房颤等)。

人可以把自己累死吗?

回到“过劳死”的主题,在《中国每年“过劳死”60万人?别造谣了》一文中,笔者已经介绍过,所谓过劳死(Karoshi)并非医学术语,而是由日本人创造的一种社会文化名词,指与长时间、高强度、高压力工作相关的突然死亡。日本劳工部门根据相关研究制定了过劳死的判定标准为:发生于工作相关突然死亡的受害者必须在死亡前一个月内加班工作超过100小时,或者在前六个月内至少连续两个月加班80小时或更长时间。

通过对被确认为过劳死并获得赔偿的案例分析发现,所谓过劳死涉及的具体疾病主要集中在脑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猝死。除了脑中风的比例更高外,与一般人群猝死并没有本质性差别。

从上文对于心脑血管病的认识来看,所谓过劳死的真正死亡原因,心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并不包括工作过度劳累或压力过大。

当然,不是主要危险因素并不意味着没有相关性,研究发现除以上主要危险因素外,涉及工作和工作场所的与心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化学品(如二硫化碳、一氧化碳、甲醇二氯化物和硝化甘油等)和物理因素(如噪音和低温)的暴露。与工作内容和工作压力直接相关的因素对心血管疾病和脑中风发展的作用尚不确定,就是说连次要危险因素都不是。

当然,一些研究也发现两者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具体来说与1)长工作时间,尤其是经常加班和倒班;和2)工作压力过大可能相关。至于高强度体力,除了心脏功能不良者外,对健康并没有直接危害。

长时间、高压力工作又是如何产生健康危害的呢?本质上讲,其实是作为应激因素引起的人体应激反应。

我们知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人类对于所面临的一些危险或紧急状况产生出相应的适应反应,称应激反应。具体而言,身体主要通过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儿茶酚胺,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分泌皮质醇来应对。

急性应激反应包括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加快换气增加,出汗,能量动员增加储存和代谢降低等。慢性应激反应也可以导致血压升高、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反应和某些代谢紊乱。

所有这些实质上都是通过增加上述心脑血管病的一些主要危险因素,并不是直接产生健康危害。就是说,工作压力本质上是通过增加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暴露来产生健康危害的,增加死亡的风险而不会直接“累死”。

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可以通过采取更加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尽量避免或减少相关危险因素(无论是否与工作相关),保持健康。

相反,如果一味强调“过劳”的健康危害,反而可能忽略掉真正的危险因素,增加健康危害尚不自知。

特别需要警惕的是,高血压。研究发现,很多高血压病人可以长期没有任何症状,“默默”地真正地劳累着我们心脏、侵蚀着我们的血管,直到产生不适症状其实已经“病入膏肓”,因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扩展阅读:

预防脑中风,我们能做哪些事?

https://zhidao.baidu.com/daily/view?id=29206&preview=1

中国每年“过劳死”60万人?别造谣了

https://zhidao.baidu.com/daily/view?id=33246&preview=1

  • 发表于 2016-12-30 00:00
  • 阅读 ( 848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