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来古代不是十二生肖,而是三十六生肖?

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把十二种动物和十二支联系起来,但不是用于纪录时间,而是用于占卜,称为十二禽或十二兽。更有甚者,古人从这十二种动物每个再分出三类属性相近的动物,凑成三十六禽,用于扩大占卜文化。曾经有一段时期,学者认为十二禽与三十六禽可能是跟佛教从印度传来的,后来随着秦简出土,两者的起源才被大大提前。《诗经?小雅?吉日》记载的“吉日庚午,既差我马”,也可视为午马联系起来的证据。

▲六朝铜式盘记录的三十六禽

秦简上十二禽中的个别动物与后世标准有点不一样,但总体差别不大,到东汉时期已完全定型。而三十六禽知名度不高,在民间流传不广,只有少量古籍有记载,加上辗转传抄,分歧差异更多。

▲放马滩秦简

战国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十二禽只是与地支关联,在占卜的时候可能会与干支纪日联系在一起,但与干支纪年还没什么联系。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普遍将干支纪年与十二禽联系起来,作为自己的属相,又称作生肖。

《南齐书?五行志》记载了几个名人的属相:陈显达属猪,崔慧景属马,东昏侯(萧宝卷)属猪,梁王(萧衍)属龙,萧颖胄属虎。其中,陈显达(427丁卯)、崔慧景(438戊寅)的出生年份与属相相距太远,可能是哪里搞错了,萧宝卷(483癸亥),萧衍(464甲辰),萧颖胄(462壬寅)的属相与出生年的干支吻合。

《周书》卷十一《晋荡公护传》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阎氏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昔在武川镇生当兄弟,大者(宇文什肥)属鼠,次者(宇文导)属兔,汝身(宇文护)属蛇。”再结合其他史料可以推出,这三兄弟分别生于508年(戊子)、511年(辛卯)、513年(癸巳)。可能是干支纪年过于抽象,这种纪年法传入突厥、粟特、契丹、吐蕃等民族的时候,他们往往选择用十二生肖代替地支,用五色或五行来代替天干,形成具有其民族特色的生肖纪年。这样一来,在中国各民族的世俗生活中,生肖纪年要比干支纪年更有影响力,原本就已经形成的十二禽占卜法,也就被套用到生肖纪年上,成为一种算命理论。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 发表于 2017-02-02 00:00
  • 阅读 ( 1342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