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赌徒如何让法国倾家荡产?

约翰劳

1715年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驾崩,生性好赌的苏格兰人约翰劳被找来处理路易十四留下的烂摊子。劳大量发行纸币和股票,一度让法国经济复苏,孰料此举却引发金融投机狂潮,经济短暂繁荣之后即迅速崩盘,约翰劳被迫逃离法国。虽然他重振法国经济的计划最终失败,但他的金融理论却启迪了后代经济学家。

1729年,一位叫约翰劳的58岁苏格兰人在威尼斯去世。后世的很多著作记载他晚景凄凉,但在当时留下的遗产清单中,他却拥有多达488幅绘画作品。其中包括提香、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以及达芬奇这些名家的作品。

事实上,这位老兄在其生命的最后四年中一直凭借自己的高超赌术而在威尼斯过着相当体面的生活。但是,如果与他几年之前在法国曾经拥有的财富和地位相比,这点遗产根本不值一提。从这一点上来说,他确实称的上是“晚景凄凉”。

法国人得知约翰劳去世的消息,立即为他编撰出一篇墓志铭:

一位苏格兰名宿安息于此,

这位天才的数学家。

用神奇的数学法则,

让法兰西倾家荡产。

这位约翰劳先生到底在什么地方得罪了法国人,以至于在他死后仍然要遭受如此的戏弄?这全拜那场惊天动地的“密西西比泡沫”事件所赐。

约翰劳的纸币理论

1671年,约翰劳出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的一个银行世家,是家中长子。独特的家庭环境、长期的耳濡目染使得约翰?劳从小就培养起了经济头脑。

刚满14岁,约翰劳就被带到父亲的会计事务所中做学徒。凭借过人天赋,年轻的约翰劳在会计师这一行里做得顺风顺水。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相貌英俊,生性放荡的约翰劳可不满足于这些。

从几年后伦敦报纸上刊登的一条通缉令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约翰劳的形象:身高6英尺的瘦高个,皮肤黝黑,仪表堂堂,声若洪钟。1688年约翰?劳的父亲去世,他随后就卷铺盖离开家乡,带上遗产来到向往已久的大都会伦敦。

在伦敦,约翰劳将大把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在赌场和情场上。凭借高超的算数技巧,约翰劳成了赌场上的常胜将军,源源不断的财富从赌桌上流入了他的腰包。在情场上英俊的约翰劳更是如鱼得水。

与此同时,他也没有忘记抓住机会学习金融财政方面的知识。直到1694年,他为了一位女子而与情敌威尔逊决斗,结果威尔逊先生当场毙命,当天他就被逮捕并被起诉。就在无休止的诉讼过程中,约翰劳找机会成功越狱,并坐船逃往荷兰。

踏上欧洲大陆的约翰劳曾一度充任了英国外交使节的秘书,并潜心研究当时欧洲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阿姆斯特丹银行。当然,每当夜晚来临时,人们总能在赌场里找到他。

1699年约翰劳开始在欧洲大陆四处游荡。1704年他一度流窜回苏格兰,于1705年在爱丁堡出版了一本小册子:《论货币和贸易——兼向国家供应货币的建议》。

在这本书中,约翰劳极力强调增加货币对于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对国民经济有百利而无一害。但白银数量有限且缺陷很多,增加货币只能求诸银币以外的其他办法。他由此提出利用银行来发行纸币的建议。

约翰劳断言,纸币比银币更适于充当货币。银币的价值是不稳定的,因为国家或地方政府有权改变银币的面值或成色,其价值也会随其供应量或需求量的变化而变化。

纸币则不存在这些问题,且易于转手、运输和保存。而且纸币的供应量是可以由政府控制的,因而它的价值比银币稳定得多,更加适用于充当交换商品。

约翰劳建议创办了以土地这种不动产为担保品发行纸币的一种特殊银行,因为土地供应既不会减少,也很难增加,因而土地的价值远比白银一类商品稳定。

当然,约翰劳的这一理论也并不是他凭空创造出来的。早在1650年,威廉波特就提出了发行以土地和其他财产为担保票据的设想。

与约翰劳同时代的苏格兰商人威廉佩特森则提出了建立纸币发行银行的计划,并指出这种银行不仅可以以黄金为担保,还可以在一定的限额内以政府证券为担保发行纸币。这个计划导致了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设立。约翰?劳本人在伦敦时也曾经在威廉?特森门下学习过。

遗憾的是,苏格兰议会没有采纳约翰劳的建议,英格兰议会又驳回了他的司法赦免的请求,他不得不再次回到欧洲大陆,继续靠赌术混日子。

发行纸币重振法国经济

整整10年后,机会终于来了,1715年,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驾崩,年仅7岁的路易十五即位。先王的弟弟,与约翰劳颇有交情的奥尔良公爵成为摄政王。

在这之前,伟大的“太阳王”已经将法国政府折腾到濒临破产的地步。到路易十五即位时,政府外债高达25亿利弗尔(1金法郎=24利弗尔),光是每年产生的利息就达到9000万利弗尔,比法国政府年收入的一半还多。

路易十四

于是,摄政王着手改革,但由于积弊已久,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正在此时,约翰劳在最恰当的时间出现了。凭借与摄政王的交情,约翰?劳摇身一变成了法国的救命稻草。他的那套理论也一下子获得了用武之地。

l716年5月5日,摄政王授权约翰劳成立法国第一家私人银行——通用银行,开始发行纸币。约翰?劳的想法是,在经济萧条、就业不足的前提下,先大量发行纸币,增加货币供应,繁荣法国经济,增加就业。等经济恢复、海外贸易发展后自然会产生更大的货币需求。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由于当时的金属货币价值经常会因为政府朝令夕改的政策而贬值。而约翰劳发行的纸币不但可以行使金属货币的职能,还保证价值不变,因此人们开始信任纸质货币,到后来纸币的价值甚至超过了等面值的金属货币。

约翰劳的计划很快产生了效果,法国凋零的商业开始复苏了,这更强化了人们对纸币的信心。在一年内纸币价格上涨15%。而公债则下降21.5%。

约翰劳再接再厉,向摄政王提出了自己的“密西西比计划”:成立一家“密西西比公司”,专门开发当时法国控制的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

1717年8月公司成立,获得了密西西比河广阔流域的贸易特许权以及加拿大的皮货贸易垄断权,并以每股500利弗尔的价格开始发行股票,这些股票甚至可以用当时跌价达2/3的公债来抵付。

约翰劳向公众描绘了密西西比流域的美好前景:那里到处都是金、银、铜、铅、水银等贵金属矿藏,只要用小刀和镜子之类的物品就能从当地印第安人那里换来金块。

之后,约翰劳又兼并了几家经营不善的法国殖民地公司。最终,约翰劳竟垄断了法国所有的殖民地贸易。1718年12月,摄政王将劳的银行变为皇家银行,密西西比公司也与法国东印度公司合并成为新的印度公司。

约翰劳让法国人陷入疯狂

1719年,约翰劳宣布增发5万新股。他承诺,每份500利弗尔的股票每年派发红利200利弗尔。再加上股票本来就可以用公债来购买,所以一支票面价值500利弗尔仅仅花100利弗尔就可以买到。

这一消息已经发布,立即让整个法国陷入了投机狂潮,至少有30万人前来申请购买这5万份新股。每天从早到晚,想要申请购买股票的人挤破了头,将约翰劳的家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连那些高贵的爵士及夫人们也顾不得身份,天天候在约翰?劳家门口。

没过多久,贵族们干脆就近租房驻扎下来,大街两边的房子的年租金从1000利弗尔一下子涨到了一万多利弗尔。约翰劳不得已搬了家,但是新家也立即被疯狂的人们包围了。

最后,约翰劳只好以极高的价格买下了加里格南亲王的大庄园当作交易所,亲王自己则留下了庄园的后花园,随后又通过在花园里出租帐篷狠赚了一笔。

公众如此疯狂,约翰劳的股票价格当然是节节高升。一天之内上涨两三成是常有的事。由于贵族们都跑去约翰?劳那里买股票了,连摄政王都受到了冷落,再无人拜访。

据说头脑清醒的威拉斯元帅有一次路过约翰劳家,看到聚集的人们仍在醉心于买卖股票,十分气愤,停下车向人群大声疾呼,要求他们冷静,获得的回应却是人们的嘘声和嘲笑。

另有两个德高望重的饱学之士,刚刚互相祝贺没有卷入这场投机狂潮。不料隔天两人就在股票购买现场相见了。

这么多人一夜暴富,自然带动法国的商业空前繁荣,大批外省人从四面八方涌进巴黎,不仅是为了来买股票,也是为了挥霍,一时间导致巴黎的人口猛增1/3。为了接纳这些人,巴黎市民把自家的阁楼、厨房甚至是马厩都腾出来当作客栈。

街道上到处都是外省来的马车,以至于经常发生交通堵塞。工资、房租,一切都在上涨,暴富的人们肆意挥霍着不费吹灰之力赚来的钱,以前平常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珠宝和高档艺术品这时也成了抢手货。

处于这一切中心的约翰?劳自然也获益颇多。报纸铺天盖地的报道把约翰劳捧上了天。人们把他看做救世主。

如此疯狂的股票投机行为,自然要求有足够的货币才能进展顺利,这就需要约翰?劳发行更多的纸币。约翰劳顺水推舟,每次增发股票都伴随着增发货币。仅仅在1719年下半年就增发了大约9亿利弗尔纸币。

与此同时,约翰劳在9月又发行了30万新股,每股售价5000里弗尔,这些钱足够摄政王还清所有的国债了。收购国债的钞票流入股市,又继续刺激股价暴涨,雪球就这样越滚越大。

到这时为止,约翰劳的计划似乎运行的很好,通过不断增发纸币和股票,法国政府背负的高昂债务在一天天的减少,国库开始充盈。议会关于纸币发行量过大的警告则被当作了耳旁风。

事情似乎在朝着约翰劳的两大设想发展下去:增发纸币——刺激经济——刺激货币需求;增发纸币——换成股票——抵消国债。但是,这一切其实都是建筑在沙滩之上的。

密西西比泡沫的破灭

股票价格的上涨不可能是无限制的。当差不多所有人都拥有了约翰劳的股票,再也没有新的傻瓜加入进来的时候,股票价格就开始暴跌了。

1720年初发生的一件事成了这一切的开始。当时孔蒂亲王想用自己的定价购买股票,被约翰劳断然拒绝,一生气就装了三马车纸币找约翰劳要求兑换成铸币。

那些精明的投机者也察觉到了股市崩盘的蛛丝马迹,偷偷将手中的股票和纸币兑换成铸币,再悄悄运到国外。由于纸币发的太滥,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的端倪早已显露,更多的人开始储存铸币保值,用于流通的铸币出现严重匮乏。到了最后,法国境内的铸币已经匮乏到不足以维持正常的商业运营了。

与此同时,从路易斯安那传来未发现金矿的消息,公众对约翰劳的信心动摇了。股价开始下跌,从最高点每股20000利弗尔一路下降,至每股9000利弗尔时约翰劳回购了大量股票才短暂稳定住了股价。

在约翰劳的建议下,政府宣布铸币贬值,但没什么效果。已经身不由己的约翰劳决定铤而走险:彻底禁止铸币流通。

1720年2月,政府颁布了一个法令,禁止任何人拥有超过500利弗尔的铸币,违者除没收外还将被处以高额罚款。此外法令还严禁购买金银首饰珠宝这些可以用来保值的贵重物品,还鼓励人们踊跃告密,并承诺告密者可以得到被告发者违法金额的一半作为报酬。

但这项法令除了造成社会动荡,公民隐私受到恶意侵犯之外并没有什么别的作用。为了使公众重新对密西西比计划产生信心,约翰劳甚至想出了将巴黎街头所有的流浪汉组织起来送到新奥尔良这样的把戏,但仍然无法挽回公众的信心。

到了1720年5月的一次国务会议上,据估算流通中的的纸币总额为26亿利弗尔,而铸币总值还不到纸币的一半。支撑不下去的约翰?劳只好同意股票和纸币一同贬值,新法令规定纸币将贬值一半,股价则从9000利弗尔逐步降到5000利弗尔。

这一计划立即导致民众恐慌,争先恐后地抛售股票。七天后,摄政王不得不宣布此法令作废。

与此同时,约翰劳被踢出内阁,成了一切过错的替罪羊。

法国“密西西比泡沫”时期的街头抗议

不久,他在家门口遭到一群暴徒的袭击,差点性命不保。第二天他的妻子和女儿也遭到袭击。最终,约翰劳一家老小不得不躲到皇宫避难。

这时约翰?劳已经成了人们讽刺挖苦的绝佳对象。有的歌谣让大家把纸币当卫生纸用。在一幅漫画中,约翰?劳坐在一口大锅里,四周狂热的人们把自己所有的金银竞相扔进大锅,兴奋不已地数着兑换来的钞票。

股票继续下跌,到1720年8月已经跌到发行价500利弗尔,一个月后又跌到至200利弗尔以下。10月,摄政王终于颁布法令禁止纸币流通,并剥夺了密西西比公司的一切特权。

约翰劳见大势已去,在圣诞节前灰溜溜地离开法国去了布鲁塞尔。由于之前将几乎所有的钱都花费在了购置地产上,离开法国时的约翰?劳身上只有几百利弗尔铸币,以及自己发行的废纸一样的纸币,因为他貌似仍然对纸币政策充满信心。

之后,约翰劳不得不操起赌博的老本行。但他仍然念念不忘他未竟的事业,直到1723年摄政王暴毙他才算死了心。

约翰劳的失败大大破坏了法国的经济,之后法国人甚至诅咒银行这个词汇达一个世纪之久。但约翰?劳也促进了重农主义思想的产生。早在17世纪下半叶,重农主义的先驱者就已经在抨击以牺牲农业换取商业繁荣的重商主义政策。

当约翰劳的信用货币制度破产时,重农主义的代表人物魁奈等人看到,在约翰?劳造成的金融证券投机狂潮中,整个法国都陷入混乱状态,而只有土地这种不动产似乎没有受到损害。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的刺激,此后重农主义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约翰?劳的计划并非毫无可取之处,亚当斯密就在《国富论》等著作中评论到,约翰?劳的计划绝不是卑鄙龌龊的计划,如果他能够见好就收,兴许还真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虽然约翰?劳的大胆实践失败了,但他的理论也包含了很多合理因素。他认为纸币流通但不贬值的基础是信用——国家信用或私人银行可兑换的信用,这是没有错的,但法国民众的疯狂让和不懂经济的摄政王急于求成的想法火上浇油。

约翰劳非但没有想办法制止,反而一次次增发纸币。等到约翰?劳反应过来,局面已经无法收拾了。约翰劳这个高超的赌徒最终输的精光。

在之后的历史中,约翰劳的名字也没有被人们遗忘。例如200年后的凯恩斯主义者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说是约翰劳的“知音”,在各种通过通货膨胀摆脱经济危机、解决失业问题的方案中都能找到他的影子。

(作者:陈丹阳)

  • 发表于 2017-02-15 00:00
  • 阅读 ( 905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