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电影看什么?这个清单绝对够!

在家葛优躺の社长

春节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

无论你身在他乡,还是远居他国;

无论你是高贵、富有,还是贫穷、卑贱;

你都要在春节前夕回家与亲人重逢。

因为家庭既是人生的起点,又是人生的终点。

天真无邪的童年,欢笑挑荡的青春,稳健守诚的中年,淡然豁达的晚年,都离不开家庭的呵护和关照。

它是充满温情的栖息之地,是漫漫人生长路上的避风港湾。无论是大年夜里缤纷的焰火,热闹的团圆饭,都能给予我们的微小而又泥足珍贵的幸福。

那“过年”到底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电影过年关键词之一:回家。

前几天,我看到新闻说今年是最难买车票的一年。
这么多年过去了,春运回家之路依旧艰难,但人们从来也没有停下回家的脚步。

每一年的春运,都会发生无数个悲欢离合的故事,似真似幻。

怪不得有人说,没有经历过春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归途列车》

烂番茄 100%好评,斩获多项国际大奖

2010年的《归途列车》,不但获得了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和最佳长篇商业报道两项大奖,

《纽约时报》甚至将它评为2010年度圣丹斯电影节中最杰出作品之一。

导演围绕“过年回家”的主题,讲述了四川农民张昌华和陈素琴夫妇一家的故事。
该片不但记录了2008年春运期间因雪灾而陷于瘫痪的广州火车站,六十万人被迫滞留的“壮观场面”,还对拍摄对象一家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刻画。
主人公一句“如果一家人连春节都不能团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犹如一把剪刀刺痛每个观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一年到头》

豆瓣8.2分,国产小成本电影中的惊喜之作

在过年回家的故事中,电影探讨了民工讨薪,医疗事故,打假,升学考试,公款消费等众多重要民生问题。
民工、大夫、老师....不同阶层的芸芸众生侵染在纷杂的社会中,太多的事情会考验我们的良心。
而结尾处响起的蓝莲花 ,让观众湿了眼睛.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人们对回家的向往。
片子里讲的都是小人物的生活,讲的都是我们社会中的琐事,看完后会让你有一种触动的感觉。

《返乡潮:2009年春节广州站纪实》

以日本人的视角,直击中国春运最真实的一面

这部由日本NHK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非常值得一看。
片中有着日本电视剧里面一贯的对于情感细节的描述,记录着在春运最大的战场之一广州站里面几个平凡人的经历,感受由此而及的春运的艰辛与温情。

全球经济危机阴影下的广州火车站,带着形形色色人生故事,和大包小包返乡礼品的人们,海啸般涌向这里。
20万人潮汹涌的车站广场上,乘车率300%的爆满车厢里,上演的是在经济萧条中,依然满怀致富梦想,顽强求生的打工人,满载泪水、欢笑和意外的人生戏剧。

《人在囧途》

一个有关于“回家”的奇幻故事

相比较续集《泰囧》在制作上的成熟,《人在囧途》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却并不妨碍它成为春运题材中的一枝独秀。

导演以一种非常搞笑幽默的方式,来表现了很多沉重的社会问题,春运难,可怜孤儿,人情味淡薄等等,很讽刺,也很心酸。

此外,《人在囧途》 还被看做是一个奇幻故事。

因为这个故事里,小三是不闹的,老婆是不介意丈夫不忠的,老师是肯为学生上街乞讨的,售票员是可以为了找钱包的失主跑遍所有旅馆的,农民被撞了之后是不要钱的。
这些已经消失的,大概就是人们所怀念的吧。

《到阜阳六百里》

人生为了回家,但终究还是离开了家

这是一部近似纪录手段的影片,里面的每个人物都无比真实。

它讲述了在上海的阜阳籍底层小人物们的生活现状,准确地说,是活着的样子。生活和活着是两个概念。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活着,不管你情愿不情愿。

也许我们没有狼狈到片中人物的程度,但片中人物在窘迫的境遇下的悲恸、无奈、狡黠、尴尬、捉襟见肘,存在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生活就是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得继续活着。

该片不仅在2011年上海电影节“亚洲新人奖”单元大放异彩,并获得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包括最佳剧情片在内的多个重要奖项。

电影过年关键词之二:团圆。

春运高潮中的一票难求之势,实乃惊天地泣鬼神,然而,过年回家可远不止春运,回到家了,一家人团圆,吃着亲人亲手烧制的饭菜,才叫年。

正所谓你归或不归,家都在等;你过或不过,岁都在长;你笑或不笑,年都在过。
所以想过它一个逍遥自在的年,团圆,才是必须的。

《饮食男女》


煎炒烹炸产生的日常美

油锅的嘶嘶声、砧板上的菜蔬鲜肉、炖盅里的老火汤,从画面到声响都丝丝入扣,远远胜过许多美食纪录片里刻意营造出来的大餐氛围。

在李安的故事里,他描绘了渴望自由与独立的年轻人与观念传统的旧时家庭观念之间的冲突。

起头的温馨总不过片刻,很快他就通过细节一点点引爆那些潜藏的炸药——

儿子有个亲密的男友、外籍媳妇受不了老头的生活习惯。爆炸声响起后,有人前进有人退守。

父与子的话题在西方电影乃至早期戏剧中很常见,而李安的东方视角更为人性。

他在衰老与青壮之间,在文化隔阂与价值观冲突之中,用含蓄的情感来调和对撞的两种力量。

《过年》


所谓为人父母,所谓为人儿女...

这是一部1991年上映的由黄健中导演的老电影,赵丽蓉和李保田两位老戏骨饰演的父母角色要把“各怀鬼胎”的众儿女团结到年夜饭上,享受天伦之乐。

除了展现九十年代初的时代风貌外,这部影片着重表现了“过年”所包含的遗风陋俗。

婆媳关系、翁婿关系的物质化,兄弟姐们间交流中的虚情假意与尔虞我诈,以及夫妻间因过年而产生的内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说到底,一到过年,老人们是最辛苦的,最无奈的,却又最渴望欢乐的。

而过年的内涵也在于,以欢乐祥和的形式,让拥有同一族血脉的亲人达到外在的融合。

《过年回家》


本片拿到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也捧红了李冰冰。

相较于其他的过年题材,这部电影里的故事显得有些特殊——

在一则姐妹相残悲剧的十七年之后,这个家庭该如何重新聚合?冲突惨烈,弥合也艰难。

对于年少无知的宽容与理解,成为这个家庭的父母在农历春节这一时刻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

这是导演第一部国内公映影片,影像的沉郁中容纳了“第六代第一人”的直击生活的生猛与细腻的人情人性。

《满汉全席》

情节简而不俗,笑料针针见血

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是小时候某次过年的春晚之后。

大人们酒足饭饱之后半梦半醒,小孩子们却正在兴头上。藏好刚刚打劫的红包,然后搬着小板凳挤在电视机前面仔细的在喧嚣中分辨着电影里的对白。

那时年纪小,看电视只要热闹,配乐喜庆,就是好看。笑啊笑啊,剧情全然没记住,却在饱足了年夜饭之后,被当年觉得「只应天上有」的美食又馋出了口水。

徐克轻轻巧巧地把在感官轰炸中已经审美疲劳的观众带出了色香味形的藩篱,而领略到烹饪的“意”的境界,可谓余音绕梁。

而在烹饪当中包含的,是代表团圆的年夜饭,这过年中最重要,最不能缺少的仪式。

《舌尖上的新年》

它上映时,爆米花在电影院门前,羞愧的低下了头

过年的美食之所以有特殊的重要性,在于它会烙在每个人的味蕾上,成为我们记忆最深处的一部分。

团圆饭上,看着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食物,回想这一年的味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团圆饭上,也必定是吃货的天堂。独自在异乡的你,想起妈妈亲手包的饺子,是不是觉得锥心的虐胃?

《舌尖上的中国》原班人马打造的这部贺岁片,从“重回时间”、“寻找年味儿”出发,将透过中国广袤大地上奇绝的年货食物,串接一个个新年故事,实乃过年“解饿”良药。

电影过年关键词之三:欢庆。

过年对于每个人来说,不管幸与不幸,那滋味与记忆都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年要过。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幸与不幸回家过年,过年与其说是团聚,不如说是此世里生命联结的一次又一次感恩庆典。

所以只要大年三十的时钟一敲响,中国人就会暂时放下愁苦,忘记仇恨,叫上亲戚、朋友、儿时的玩伴,初恋的情人,开启人生最欢乐的模式。

《家有喜事》(92版)

不疯魔,不成活

1992年的《家有喜事》,是香港喜剧电影史上最杰出最成功的喜剧之一。

它所带给我们的欢乐、感动,现在回味起来虽觉得有些浅薄,但环环相扣的剧情、集中细密的笑点轰炸、适当的煽情,还是在影迷的心中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周星驰、张曼玉、黄百鸣、张国荣、吴君如...

如今再想凑齐这些名字一起演戏,已经再无可能了。

但影片为我们塑造的一个个欢乐的角色,都十分经典,哪一对都有各自的萌点。

而观望现在的喜剧,再也难做到这样的效果。

《天下无贼》


IC、IB、IA卡,统统都拿出来!

影片的男女主角是一对专行偷拐扒骗的鸳鸯大盗,王薄(刘德华)和王丽(刘若英)。

王丽因為怀了王薄的孩子,而想收手过正常人生活。途中经过正在修建中的庙宇,她动念想要「认认真真的烧一炷香」,因而与自小修庙、连自己究竟几岁都不太清楚的傻根(王宝强)结缘。

与以往的搞笑不同,冯导这次拿一群社会底层的人说事儿,开始更多的关注人性的善与恶,是与非,温情与残酷,爱与死别,母性与痛苦。

这也让整个故事的立意层次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笑笑笑》

顿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

著名导演李萍倩的晚期佳作,讲述一位父亲与其家庭在生存与颜面间的摇摆与斗争。

惨淡世道的细腻描摹中仍生机不失、乐而不俗,在生动活泼中又可见早年“神州派”“寓教于乐”的创作倾向。

主题与人物的重要组成——相声作为关键形式元素反复出现,清新精彩,生动活泼,乐而不俗,细节丰富,老戏骨鲍方塑造出一个乐观、亲切的父亲形象,温馨感人。

《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这是外媒对中国春节最深入的一次记录

由英国BBC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充满了“欢庆的年味”,它以宏大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中国广袤土地上的春节故事和丰富多彩的春节习俗。

五位英国主持人沉浸在中国新年中的特殊体验,这部纪录片播出之后,在国内外引发了极大关注。 

为了拍着这不纪录片,英国剧组跨越了中国10个省市,做了大量的研究。 在中国东北哈尔滨拍摄冰雪节日时,英国剧组成员在零下30度的户外坚持了很久。

他们还发现了很多即使中国人自己也不是很清楚的有趣的东西。凭借精良的制作,该纪录片在国内各大互联网视频平台的播放量突破千万。

《齐天乐》

这才是春晚的正确打开方式!

齐天乐,并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台电视晚会的名字。

1987年,为了介绍《西游记》的拍摄情况,总导演杨洁请各路“神仙”、“国王”给观众拜年,中央电视台录制了名为《齐天乐》的晚会于春节期间播出。

2013年,央视4套曾分三集重播了高清版“齐天乐”春晚的部分内容,视频传到网上后立即引发网友热议和疯狂转发留言。

这台晚会没有太多大腕和高科技的声光电,但创意、诚意、最主要的是情怀感动了大家,唱念做打,各有绝活。这是一个剧组的春晚,却胜过所有央视的春晚。

个中奥妙,人人心知说不得,留与后人作笑谈。


其实,过年过的就是个年“味”。

一家人团圆,亲人亲手烧制的饭菜,有味;

亲朋在一起开怀畅饮,有味;

串门摆龙门打麻将,有味;

而过年本身也有味,那叫年味。

现今时代,城市化进程下,过去费孝通先生所言的熟人社会逐渐瓦解。

陌生人社会里,人与人的联结越来越脆薄。人情味在逐渐沦丧,年味也在感叹中一去不返。

我们不禁又开始思考过年的意义。

新年伊始,我们依然希望通过电影来呈现,千姿百态千家万户过年情状之一种。

在“回家”“团圆”“欢庆”三大主题下,我们精选的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影片,

也是从影像的角度,走进过年的气氛,体味过年的味道,找到过年所具有的永不逝去的情感寄托。

- END -

本文由剧透社原创

剧透社——做有温度的“第2院线

  • 发表于 2017-01-25 00:00
  • 阅读 ( 1389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