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大学生吃野生菌中毒,舌尖上的野生菌怎么吃?

最近你的朋友圈有没有被这条新闻刷屏——“考上大学全家人吃野生菌庆祝,准大学生中毒身亡”,又是野生菌惹的祸?吃了很多年的野生菌怎么就成了致命毒药?野生菌的“陷阱”小心避让……


一、为什么野生菌这么受欢迎?

真菌的主要成分是组成细胞壁的几丁质和多糖,以及细胞内容物(如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等)。这些也是可食用的野生菌的主要营养物质。野生菌的蛋白质含量大大超过其他普通蔬菜,同时避免了动物性食品的高脂肪、高胆固醇危险;同时含有多种维生素以及铁、锌、铜、硒、铬等微量元素,许多野生菌已被证实具有显著的防癌、抗癌、抗辐射、提高人体免疫力等疗效,被誉为“素中之荤”,是国际公认的“十分好的蛋白质来源”,“植物性食品的顶峰”。

有毒真菌和一切食物都“相克”,无毒真菌适量食用无妨。需要注意的是酒精的摄入可影响人体对一些物质的代谢,因此在食用真菌,尤其是鬼伞类真菌时,需避免饮酒。

二、好吃的野生菌怎么有毒了?

“野生菌”只是对野生大型真菌的统称。而大型真菌共计有上千个不同物种。这其中一些是可以食用的,而有一些则因为有毒不能食用。因此我们不能笼统的说“野生菌是美食”或“野生菌是毒药”,而是应具体到特定物种来对其可使用性进行讨论。

有毒真菌主要是含有毒性物质,如有毒肽类、有毒生物碱类及其他小分子有毒物质等。这些物质可作用于人体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等,造成幻觉、消化道功能失常、腹痛、呕吐腹泻、出血,乃至昏迷及死亡。

三、怎么避开有毒野生菌?

事实上,没有什么“一招鲜”的方法来分辨野生菌是否有毒。网上流传的通过外观、颜色、气味等进行分辨的“手段”都不能有效的分辨有毒真菌。唯一有效的就是深入学习真菌生物学,熟练掌握真菌的分类学知识,才能一定程度上分别野生菌是否有毒。

对于那些真正有毒、足以致命的野生菌,烹调是无法做到预防中毒的。烹调只是可以降低那些本来就毒性较低、可以食用的野生菌发生中毒的风险的。一般来说,对于可食用的真菌,烹饪可以通过加热破坏有毒物质,或通过溶出作用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等方式,降低中毒的风险。此外充分烹调也可降低因清洗不彻底或因致病微生物滋生造成的中毒风险。不过这里依然要提醒,不要试图用任何烹饪方式来将有毒真菌变为无毒。

其实最好的避免中毒的方式,就是不要在市场上购买自己从没见过、没吃过的“野生菌”。在野外看到的一切野生菌,都切勿采摘食用。


(专家:植物分子生物学博士fengfeixue0219)

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号“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

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公众号ID及作者

  • 发表于 2016-07-21 00:00
  • 阅读 ( 63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