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和艺术,在这里相融互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戴蒙德在《过去2000年最伟大的发明》的“跋”中写道:“发明乃需要之母,是发明创造了人类前所未有的需要……20世纪的一切科技奇迹,都是在不经意间发现的——都是出自好奇心驱动下的随便摆弄。”历史上很多含有发明元素的绘画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得以实现,所以当绘画融入发明元素时,它就成为一种多重想象力的艺术化。

1. 用绘画记录发明——达·芬奇的绝技

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许多由绘画与发明相融合的杰出创造——达·芬奇的作品就是这方面的卓越代表。他那及时用绘画记录观察思考内容和发明设计构思的方法,使其留下了大量发明与绘画交融的杰作——他撰写了一本《绘画笔记》,深入地研究和论述了由绘画诞生的发明灵感,认为在经常和随手的涂画中可以连续地触发想象而产生创造性构思。


达·芬奇还于1485年绘制了著名的飞行器机翼(图左)和降落伞(图右)发明草图,其中机翼的发明草图(左上)显然是在观察了蝙蝠翅膀(左下)的基础上完成的,绘画线条艺术而简练——在他看来,蝙蝠的翅膀轻巧而面积大,其结构与功能结合俱佳,适用于飞行器机翼的设计。《发明天才——他们是这样改变世界》一书的作者、英国著名科普作家杰克·查洛纳甚至这样写道:“如果他(达·芬奇)的这些发明设计在当时能够得以实现,将可以使我们的世界科技文明进程足足提前100年。”

2. 绘画技法的发明来源于科学——空气透视法

在观测自然世界时,人脑通过空气或大气透视发挥作用的程度来获取距离和景深的信息。例如在观察树木时,我们能感觉到视觉模糊的树更远一些。无论是空气分子、云雾或其小水滴等,都能够冲淡色彩饱和度和对比度,并且天晴的时候远距离的物体看起来红色更少,绿色、蓝色、紫色却更多。在雾天和多云天气中则会出现“没影平面”之感,因为超过一定距离的物体就会消失于观测者的视线中。

在此基础上,绘画中的“空气透视法”应运而生。“空气透视法”在我国古代的山水画中早就广为应用。在我国宋代(960~1279年)山水画家郭熙的《早春图》,以及13世纪画家楼观和后来的画家王建章的画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画中的距离感是通过更远处物体的对比度和色彩被山中的雾气、瀑布的飞沫冲淡来表现的。

3. 以绘画诠释发明发现——插画的功效

在古阿拉伯,曾有一位伟大的发明天才名叫加扎利,他善于用插图来诠释他的发明。1206年他创作完成了《精巧机械装置的知识之书》。书中插入并概述了他先前所做的工程设计方案和草图,详细地记载了50件精巧的机械装置——包括复杂的钟表、定期改变流动模式的喷泉、提水用的机械以及休闲娱乐的玩具等。对于每件装置的描述,书中都伴有清楚的发明设计插图以辅助解释说明——画面色彩鲜艳、思路清晰,几何布局优美合理而富于阿拉伯式的艺术和装饰性,以便帮助人们加深理解这些机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4. 用绘画激发灵感——从绘画构思到发明创造

很多时候,灵感来自大自然生物界的构造与功能(即仿生学)。笔者是一位崇尚自然生活的人,幻想着有朝一日能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过着与美景朝夕相伴的生活,于是渐渐就有了《山间螺楼》这幅创作。

这是一个受海螺壳启发,按仿生学思路进行的建筑构思。大家知道,各种海螺由于身处海下山石中,需要具有抵抗海水压力的运动结构和保护其中柔软生命的几何构造,其螺壳质地坚硬而强度高,便于海螺的安全生存和行动……这些特点从仿生学角度看,都可以加以汲取和利用。

简而言之,绘画(艺术想象力)和发明(科技创造力)是相融与互通的。笔者认为,它们的融合所产生的成果不是简单的加法关系,而是翻倍的乘法关系,必将结出丰硕的、理性和激情相结合的创造性之果……让我们领略它们的美妙和奇特吧!

(本文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2015年10月刊《当绘画融入发明元素》一文,作者:刘夕庆)

有知识,你就来!百度知道日报开放入驻,还犹豫什么,快来报名!

  • 发表于 2015-10-08 00:00
  • 阅读 ( 671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