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做个思想实验:我是谁?

当你说“我”这个词时,你很清楚你是在指自己。这是最为清楚的概念,人大约开始说话时就明白了。

真是这样吗?当你停下来仔细想想“我”的含义,事情就会变得怪异起来。

我们不妨就来试一试。

“我”是指身体吗?

很多人认为一个人就等价于这个身躯本身。身体理论认为,有了身体,才有了你。如果你的身体不工作了,你就死了,你就没有了。这听起来很合理,但经得起严密的推敲吗?

如果你一不小心划伤了自己的手指,那么你的身体就发生了变化。这意味着你不再是你了?很显然不是,你还是你。

如果你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很显然,肝脏虽然是别人的,但你还是你。

如果你患有严重的疾病,需要把你的肝脏、肾脏、心脏、肺、血等等身体许多器官,甚至包括重塑面部器官(整容)。手术完之后,你可以正常地生活。虽然你大部分“零件”是别人的,但你的家里人认为,你还是你。

那么DNA呢?也许那个是成为你的关键,即使那些移植过来的器官不含有你的DNA也不要紧,因为你的身体里至少有一部分还具有你的DNA。但是,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你和你的兄弟是同卵双胞胎,具有同样的DNA,那是不是有两个你了?——显然不是。

实际上,你们身体上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死亡、产生,短的只有几天到二十来天,如味蕾、肺、皮肤等;有的几个月,如肝、肠、红血球、指甲等;有的可达一二十年,如头发、骨骼、心脏等。只有大脑和眼睛的一些细胞寿命与人的寿命相同。所以,你身体的大部分细胞都换了,你还是你。  

所以说,身体理论看起来不那么靠谱——你的身体大部分都不是你的,但你还可以是你。

那么你的大脑呢?


“我”是指大脑吗?

让我们假设一个疯狂的科学家绑架了你和比尔·盖茨,并给你们俩做了个手术,即把你们的大脑彼此调换。他把手术做好后,叫醒了你们。你看着自己,发现你的身体变成了盖茨的身体;而你的身体上却装上了盖茨的大脑。

现在,你还是你吗?你觉得你还是你,你仍然具有与过去的你一样的性格和记忆,你只不过处在盖茨的身体里罢了。

移植其他的器官并不会改变你的性格,但大脑就不一样了。你调换大脑,对于你来说,并不是大脑移植,而是身体移植。你还是你,只不过在不同的身体里。同时,你旧的身体不再是你,它是盖茨的。

由此可以说,能使你成为你自己的,应该就是大脑。这就是“大脑理论”。

“我”是指数据吗?

如果有个疯狂的科学家绑架了你和盖茨,不是去调换你们的大脑,而是把你们的大脑与计算机相连,把你们的大脑内每一个比特的数据都复制出来,之后清除掉你们大脑的所有信息,然后再把你大脑中复制出来的数据输入到盖茨的大脑里,同样把盖茨的大脑数据输入到你的旧大脑里。

这样,当你们醒来时,你们的大脑实体是没有变化的,但是你却不在你的身体里,你在盖茨的身体里,在盖茨原来的大脑里是你的思维、回忆、恐惧、梦想等等。在盖茨身体里的你跑到你的家里,向你的家人解释,你不是盖茨。并且,经过多次拉家常,他们会认为你还活着,只不过处在盖茨的身体里。

数据理论认为,你并不是你的身体,而是你大脑里的数据——你的性格和记忆。根据这个理论,无论换什么,只要大脑里的数据是你的,你就是你。

这是最好的答案吗?我们最好在一些假设条件下检测一下。

下面就是一个例子。

折磨的是“我”吗?

下面有两个折磨实验。

第一个实验是:假设疯狂的科学家绑架了你和盖茨,把你们的大脑数据彼此互换了。然后,当你们都苏醒过来时,科学家走向盖茨的身体,但大脑中却是你的数据。科学家说,“我现在要惨无人道地折磨你们中的一个,你说我应该折磨谁?”

你的直觉是什么?你可能会指向你的原来的身体说:“他。”你会想,我在这里,对方不是我,即便他是我过去的身体。

第二个实验是:疯狂的科学家绑架了你和盖茨,但没有做任何事,只是走到你面前,问了一些问题。

科学家:“听好了,接下来我要折磨你们中的一个,我该折磨谁?”

你毫不犹豫地指向盖茨:“他。”

科学家:“好吧。不过我要告诉你,在我折磨某个人之前,我要清除掉你们俩的大脑所有的数据,当折磨发生时,你们当中没有人记得自己是谁。你会改变你的选择吗?”

你:“不变!”

科学家:“哦,还有一件事——在折磨发生前,我还要把你们大脑的数据互相对调,这样,你现在的身体会认为是比尔·盖茨,而现在的比尔·盖茨的身体会认为是你。你还会改变你的选择吗?”

你:“呃,不。不管我要经历何种幻觉,不管我认为我是谁,我不想经历痛苦的折磨。折磨他。”

这里产生了矛盾:在第一个实验中,你可能会选择你自己的旧身体被折磨;但是在第二个实验中,你会选择盖茨的身体。问题是,这两种情况所做的是完全相同的实验,其区别仅在于你何时做决定。两个实验中,你的目标就是不被折磨。但是,在第一个实验中的你,是相信数据理论的,因为你认为你的数据在哪里你就在哪里。但在第二个实验中你是相信大脑理论的,因为你认为不管科学家对你的大脑做什么,你在哪都不会变化,因为实体大脑就在你的身体里。

那么,“你”是大脑的“你”,还是数据的“你”?

下面,我们再来考虑一个思想实验。

走出传送门后还是“我”吗?

假设1千年后,人类发明了传送门,它可以使你以光速迅速抵达遥远的地方。原理是这样的——

你在北京,想去万里之外的纽约上班。于是你走进发射舱,按下按钮。发射舱开始扫描你的整个身体,把你身体内所有原子的信息上传上去。当它扫描时,它也在把你身体每一个原子销毁掉。当扫描结束时(你的身体已经完全被销毁掉了),它会把所有的信息传送到位于纽约的抵达舱。抵达舱具有身体所需的所有原子,然后根据信息会重建你整个身体。当你走出抵达舱时,纽约的你与北京的你完全一样——同样的心情,与之前同样的饥饿感,甚至你手指上刚划破的伤口都是一样的。

传送的过程,从你走进发射舱到走出抵达舱,花费不到5分钟,但你会感觉很快。你在那里按一下按钮,眼前黑了一下,然后你就在纽约了。牛吧?

1千年后,人人都乘坐传送门,除了难以置信的速度以外,它还极度安全,没有出现过事故。

但直到有一天,你走进了北京的发射舱,准备去纽约上班,你按了一下按钮,你听到了扫描的声音,但是传送器没有继续工作。通常下一步你会感到一片漆黑,但是却没有发生。你走出舱体,发现你还在北京。你去柜台告诉那里的女士,说发射舱坏了,你想问是否有其他的发射舱,因为你不想迟到。

她看了一下记录并说道,“扫描仪正常,数据已经采集完毕,但是销毁仪没有工作。”你说道,“那它就没有发挥作用,因为我还在这里。快给我一个新的发射舱。”

她看了看显示器,说到,“不,它发挥作用了。你看屏幕,纽约那里有一个你走出了抵达舱。”

“但是那个怎能是我呢?”你说到,“因为我还在这里啊。”

这时,她的主管走过来告诉你,说她是对的,发射舱工作正常,除了销毁仪没有工作。“这不是问题,”他告诉你,“我们只需把你送到另一个发射舱,把你销毁掉即可。”

之前你从没有对传送门有什么迟疑,但此时你惊恐起来:“等一下……不……我不想这么做……我会死掉的。”

主管告诉你,“你没有死,你刚才看见了你就在纽约啊。你活得好好的。”

“但是,那不是我。那是我的复制品——一个顶替者。我才是真正的我——我不能毁掉我!”

主管说道,“抱歉,根据法律我们必须销毁掉你。我们不允许没有经过销毁,就在抵达舱合成一个人。”

你非常惊恐,跑出门外,但两个保安人员又把你捉了回来。你尖叫踢打着,被他们拖向将要销毁掉你的发射舱……

估计大家在故事开始时,你会喜欢传送门技术,因为根据数据理论,北京的你与纽约的你是一个人。对于你所认识的人来说,你始终都活着,因为他们无法察觉有任何差别。但到故事的最后你肯定不会喜欢了,因为这意味着每一次你乘坐传送门上面,都是先被销毁仪杀死,然后产生一个你的复制品。另外,如果传送门把数据传送到50个抵达舱,产生50个你。你总不能认为这50个人都是你吧?

这个实验看起来似乎对身体理论和大脑理论有利。别高兴的太早,下面还有一个实验。

两个半脑人都是“我”吗?

人类的大脑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左半球和右半球可以独立工作。一些真实的事例证实,如果把一个人的大脑的一个半球切除,这个人不仅能存活,而且一个半球会学会另一个半球所做的脑部工作,这个人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仅上个世纪,世界上就有100多个半脑人在正常生活。也就是说,即使你少了半个大脑,你也会活得好好的。

如果你有一个同卵双胞胎的弟弟小明,得了严重的脑部疾病,你决定给他一半大脑。手术完之后,你醒来发现自己一切正常。你的弟弟小明醒来,也与你具有同样的性格和记忆。

当你意识到你的弟弟会知道你的一切秘密,你会感到一些别扭。你要准备告诉他时,你才明白无需告诉他。因为小明已经不是你的弟弟了,他就是你。他不会告诉他人你的秘密,因为你的秘密就是他的秘密。

当小明惊恐地醒来时,他会认为,为什么他(实际上还是你)会在小明的身体里而不是你的身体里;你也会好奇,为什么你会在你自己的身体里醒来,而不是小明的身体里——一切都是这样的颠倒错乱,小明的身体究竟是不是你的?

这时,大脑理论就不管用了。如果大脑在哪人就在哪,那么大脑同时走向两个不同的地方,这个人在哪呢?同样,数据理论也无法解释这个问题。

这时,之前被否的身体理论好像又管用了。支持身体理论的人认为,你会在你的身体里醒来,因为你的身体使你成为你,你的大脑只是你思考的工具。小明虽然被移植了你的大脑,但他仍然是他自己,只不过是具有你的性格和记忆的小明而已。

看起来身体理论说得不错,我们再回想一下传送门实验。传送门实验中,身体理论会认为,北京的你与纽约的你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两个不同的身体,即不是你身体上的原子被分解后到纽约再组装起来的,而是另外的原子组装起来的。也就是说,纽约的你虽然很像你,但是由另外一些材料制成的。

看样子身体理论现在更靠谱了,对吗?别急,再看两个实验。

材料能决定“我”吗?

第一个实验是:如果慢慢地把你身体的细胞用完全一样的但来自外界的细胞替换掉,比如说替换掉1%,你还是你吗?10%呢?30%呢?60%呢?如果是100%呢?好像不再是你了。但在你替换的过程中,其他人观察着你,都不会注意到有什么变化,即使替换率达到100%,对他们来说,你应该还是你。

由此看来,即使材料不同,你还是你。

第二个实验是:想象你走进原子粉碎舱,它会把你身体的原子拆解,变成一团漂浮的气体原子。几分钟之后,你再把这些原子组合成原来的你,你走出来,感觉与之前完全一样。那么,你仍然是原来的你呢,还是在拆解的过程中你就死了,之后产生的是你的复制品?如果认为传送门是杀人机器,那么同样,原来的你就已经死了,从原子粉碎舱走出的你不是你。

看来即使材料相同,你也并不是你。

上面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说明即使材料不同,你还是你。第二个实验说明,即使材料相同,你并不是你。所以说身体理论的这种推理就不灵了。

另外,这两个实验揭示的是,“你”是连续性的。细胞替换实验中,之所以你还是你,是因为你是逐渐地、一个细胞一个细胞地替换掉,你始终感知到你。而身体粉碎实验前后却是你生命的结束和新生命的组成,由于新的你与旧的你是在很短的一个时间内发生的,打破了你的连续性。所以应该认为你已经死了,新的你不是你。

这么说,你是谁并不是与身体、大脑、数据等有关,而是连续性?

“我”具有连续性

一位年龄90岁的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指着墙上一幅自己6岁的照片说道:“那是我!”

他说的对。但是,等一下。把照片里的那个6岁小孩与这个老人看成同一个人,有点荒谬。这两个人没有共同之处。从身体上来说,他们极为不同,那个6岁小孩身上的大部分细胞早就死亡几十年了。至于性格,我们可以猜测,他们的大脑数据基本不一样了,他们之间也不会成为朋友的。他与街上任何一个90多岁的老人相比,其相似度都比这个6岁小孩更大。

所以重要的是,不在于相似性,而是连续性。如果以相似性来定义我是谁的话,那么纽约的你与北京的你就是同一个人了,这位老人与照片上那个6岁小孩反而不是同一个人了。实际情况恰好相反,一个老人仍然是几十年前的自己,这其中的关键点就是,他们之间存在着很长的未间断的连续性。作为老人,他可能不记得有关自己6岁时的事情,但是他应该知道一些自己在89岁时的事情。同样,89岁时的他可能知道一些自己在85岁时的事情。一直这样推导下去,通过连续的记忆、性格和物理特征,他就与6岁时的自己联系上了。

就像一条旧木船。你可以在几年里修复它上百次,一个木板一个木板地替换,直到有一天,这个船上所有的材料都不是当初的了。那么,它还是你的船吗?如果你当初买来时,把它叫做探索者号,那么彻底更新之后的木船很显然仍是探索者号,对吧?

所以说,“你”有点像一条旧木船。你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堆原子构成的身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大脑,更不是一组特定的大脑数据。你是一种内容不断连续变化、增长和更新的数据库。在这些变化过程中,只要保持连续性,不管千变万化,你还是你。

  • 发表于 2015-10-22 00:00
  • 阅读 ( 1018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